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教案
第五單元三角形
課時一: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0-82頁,練習十四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能根據三角形的特性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
教具準備:投影儀,三角板,紅領巾、小旗、自行車等含有三角形的實物或圖片,長方形 和正方形木框,電線桿、三角形房架模型,木條,小棒、三角形紙片(不同角度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已經學過哪幾種角?
2.什么叫銳角?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鈍角?
3.教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說出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二、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先在黑板上分別畫一個三角形。
2.教學三角形。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
學生回答后,出示紅領巾、三角旗、房架模型等。
教師將實物放在黑板上沿其輪廓畫出三角形:
畫好三角形后,去掉實物,提問:
“這些圖形是什么形?”(都是三角形。)
指出:像紅領巾、三角旗和房架等,這些物體雖然它們的大小、顏色、材料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特征,即:形狀都是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三個三角形,數一數每個三角形有幾條線段。(教師指著三角形帶著學生一塊數。)
指出:每個三角形都有三條線段。(板書:三條線段)
讓學生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指名一學生在投影儀上擺。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學 生擺的三根小棒是否首尾相接,不正確的要及時糾正。
學生擺好后,先讓大家看投影儀上擺的是否正確。
再提問:你是怎樣擺的?指名學生回答,注意學生的敘述是否正確。
教師在投影儀上擺成三角形狀。
然后提問:如果這樣擺,得到的是三角形嗎?為什么?
“那么,這三條線段要怎樣擺才能得到一個三角形呢?”
指名學生回答。學生可能會說:“一根挨一根”、“互相連接”……,這時,可引導學生用一個詞來表述,就是“圍成”。(板書:圍成)
教師再把投影儀上的三根小棒擺成三角形。
“那么,什么叫三角形呢?”
引導學生總結。
教師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讓學生齊讀什么叫三角形。
4.教學三角形的特征。
教師:大家找出了這么多三角形,它們的形狀不完全相同,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呢?如果有,大家找找看。
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歸納出:
(1)它們都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