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實錄
美國總統克林頓這樣說: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偉大的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
以色列前總統說
生: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師:讓我們和作者、和世界偉人一起贊嘆:(齊讀最后一段)
生: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如今“不到長城非好漢”已經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壯語。長城以其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于世。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萬里長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師:同學們全體起立,讓我們懷著對長城的敬仰之情,一起為我們的長城,為我們的民族放聲高歌:
長城啊長城!
你向人們描繪著中華山河的錦繡,你向人們訴說著中華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們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終于登上了長城!
我站在崇山峻嶺的高峰之巔,我站在氣魄雄偉的城樓之上,
向著群山,向著大海,縱情高呼:我愛長城!我愛中華!
師:歌唱家也用嘹亮的歌聲唱出了對長城的贊美(播放音樂)
同學們,雖然我們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但是長城的故事說不完,長城的歷史道不盡,如果你還想對長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到網上查閱,老師相信長城的美名一定會千古流傳,長城的精神一定會永放光芒。
《長城》教學反思
《長城》是人教學版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氣魄雄偉,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長城》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我就結合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1、整節課我預設是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使這句話就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基本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入境始與親”,恰當的運用多種手段,去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去撞擊他們的心靈,從而給他們鋪墊一個情感基調,讓他們由衷地關注、全身心地投入,是為了更好的體悟作準備。在教學“遠看長城”時為了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從長城的長和姿態兩個部分入手,結合錄象,同時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的含義。語文更多的是一種情感教育,應多把語文和我們情感認識更緊密地聯系起來,讓語文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我們的心里。學習完這篇課文后,同學們都認識到了有形的長城的作用是抵御外強,保衛國家主權。課文中長城的知識點學生也許能掌握得很好了,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驕傲和自豪,更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象征,我們國歌中就有這個新的長城,但是我沒有利用這個契機,及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更與時俱進的愛國情感教育,從而進一步挖掘、引申出文章的更深層次主題——在我們心里筑起一座無形的長城,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保捍衛、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這樣才能將課堂提了一個高度,學生胸中回蕩的熊熊愛國豪情才根深蒂固,長城的精神才會世代傳唱,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