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實錄
師:小錢是他的親人嗎?但他卻把小錢看得比自己的親人還重,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同學們,我們想象一下:也許他的家人已逃過一劫,正在醫(yī)院接受治療,這一切他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學生接讀: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也許,他的爸爸媽媽正埋在地震的廢墟中,痛苦地呻吟著,掙扎著,他們多想早一點兒見到自己的兒子,而這些中國臺灣青年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學生接讀:在海峽……他的骨髓
師:也許,他的家人已經離去,臨終前都沒有能見到兒子,而這一切他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學生接讀:在海峽……他的骨髓
師:正因為他不顧家人平安,前來捐獻骨髓,所以他正用愛心鋪設著這座——
學生接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生:第五自然段中的這句話很令我感動“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雖然余震不斷發(fā)生,但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非常沉著鎮(zhèn)定,為了救小錢,他們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師:是啊,他們一心想救小錢。(板書:沉著 靜靜)
讀一下這兩個詞。(生讀)
師:像老師這樣深呼吸一次,讓自己的心情靜下來,再讀一下。(生讀,比上次好很多)
師:在什么情況下李博士沉著地站著,青年靜靜地躺著呢?讀一讀這段,找一找。
生:“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仍然在病房中。
師:“突如其來”是什么意思呢?
生:來得特別突然,事先沒有任何防備,這樣就更危險了。
師:那你們知道什么是余震嗎?
生:就是大地震發(fā)生之后,接連發(fā)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小地震。
師:余震的大小是相對而言的,中國臺灣9月21日這次地震是里氏7.8級,而在當天接連發(fā)生的六七十次余震中,最大的一次余震就達到里氏6.8級。這次余震大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這次余震很大,因為針頭從肌膚里被震得脫落下來了,李博士被迫停止了工作。
師:想象一下,當?shù)卣鹨u來時,病房會是什么樣?
生1:病房左右搖晃,好像立刻就要倒塌了。
生2:病床咯吱咯吱直響,床頭柜上的茶杯掉在地上摔碎了。
生3:
……
師:房屋可能隨時倒塌生命受到嚴重的威脅,此時此刻,每個人心里都會感到特別害怕,而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呢?
生: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此時此時,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而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呢?
生:李博士仍沉著地……躺在病床上。
師: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其實也在忍受著巨大的痛苦。你能從哪里體會出來呢?
生: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下來,但李博士還要把針頭扎進去,從“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知道李博士扎了很多次,中國臺灣青年就忍受著巨大的疼痛。
師:能從文中找重點詞句來理解,很好。同學們,現(xiàn)在進行骨髓移植比較容易了,只要從捐獻者體內抽取一定的血液,用機器分離出造血干細胞,再移植到患者體內就可以了。可是在當時,李博士就是用這樣的針筒扎向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頭。(出示李博士抽取骨髓的畫面)而且余震不斷,針頭一次又一次地脫落,但不管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