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納》教學反思
在卡羅納失去母親要來上學的前一天,細心的老師就已經提前囑咐孩子們要莊重嚴肅、要熱情地對待卡羅納;當面容憔悴的卡羅納走進學校時,同學們都屏息凝神地望著他;當卡羅納回憶起以前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情景放聲大哭時,老師擁抱他、安慰他、鼓勵他;當卡羅納看到書中的母子插圖號啕大哭時,老師用正常上課來緩解他的情緒,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熱情的手,低聲地勸慰他。放學時,同學們都“圍在他身邊,誰都沒有說話,只用關切的目光默默地看著他”。就連來接“我”的母親,因擔心勾起卡羅納的回憶而將狠心地將“我”推開,目不轉睛地望著他。看著悲哀的卡羅納,“我”恍然大悟,“拉起卡羅納的手,和他一塊兒回家去”。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卡羅納的老師、同學選擇了“愛”,因為他們早已懂得給予是一件非常快樂、開心的事情。在愛的撫慰下,卡羅納漸漸地堅強了起來、快樂了起來,與此同時,相信卡羅納的老師、同學在用愛為他點燃快樂之燈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快樂。面對遭遇不幸的人,我們應該選擇給予、選擇愛,我想這也許就是《卡羅納》想要告訴我們的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情意深厚,散發著濃濃的愛的氣息。為此,我圍繞“愛”為主線進行了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氣氛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情感鋪墊,渲染愛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師深情的話語,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弦,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然后通過找讀失去母親的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的不幸、悲傷,比較幾次哭泣,重點品讀“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等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與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在初讀課文,捕捉愛中。我以“卡羅納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得到了大家的愛。大家都有些誰呢?引導學生去捕捉老師、同學、家長對他的關愛。
研讀課文,感悟愛。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我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句子,說說誰最讓你感動?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本之后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我只是在關鍵的文本上作簡單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而更多的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闡悟有學生自我去實踐、提升,真正體現“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主體觀。
說話拓展,延伸愛。我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拓展,一是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關愛著他,除了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還會有誰也在關愛著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羅納這樣遭遇不幸的人,你會怎樣做?讓學生也學會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