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是快樂的》教學紀實與評析
師:是啊,這是多么令人難忘的一幕,我想它不但能陪伴我們一生,更加能讓我們快樂一生。讓我們再一次的感受這感人肺腑的一幕吧!男孩跳下車……(生接讀:)
師: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了這樣難忘的一課,大家通過讀書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表現得非常出色。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會不時地體會到這種給予的快樂,也許它就是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只攙扶的手臂,一句關切的話語,一份慷慨的愛心……它也許是物質的,也許是精神的。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給予、奉獻,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謝謝同學們,下課!
總評:
本節課,教師結合教材特點,努力思考、嘗試、落實課程標準的理念,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同時滿腔熱情、充滿期待地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在品讀中學習語言,在快樂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達般情,在創造中增長智慧,從而提高了語文綜合素養。
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充滿了生傘的氣息。教師用自身的情感給知識注入了生命,通過適當的設計,使學生靈性、情感和想像能夠自由飛揚。兒童的認知世界里很少有抽象的概念,更多的是鮮活的形象。因此,這節課中,教師始終把感情、感動放在第一位。通過情感的交融使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根植于學生的心里,同時又聯系著生活,開展著想像,使學生的所得就像是一串串流淌的小詩般美麗而幽遠。學生在這種語文實踐活動當中學習語文,積累語言,積淀語感,提高語文能力,實現了語文課的要務。教學中,教者準確地把握住了語文學習實踐性與學生反應多元性的特點,既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又注重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部分進行深入研讀;既關注了個體的讀書、思考,又關注了群體的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中既有生生思維的交鋒,也有師生認識的碰撞。
這篇課文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深入理解給予他人關愛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教學中,在教師恰當的引導之下,學生走進了文本,理解了文本,較好地完成了本課作為略讀課文的教學任務。教師抓住對重點句、詞的品讀、體會、想像,剖析課文中人物之間的給予,探究他們感到快樂的原因,層層深入,步步緊扣,感悟課文語言,體會課文主旨。最后,巧妙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觸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潛移默化地使學生主動受到熏陶感染,人文性和思想性得到和諧統一。
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了以下的教學思想:
1.讓學生自由表達:
課堂教學,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表達的機會。教師教學中的問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教師的問題具有充分的讓學生發展的空間。由于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水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
2.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整堂課中,教師沒有過多地提出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理解課文。教師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并且在訓練中給予適當的指導,使學生能力得以提高。教學中教師轉變了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