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二)寄托人類夢想的美好愿望
1.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說說古時候人類創造了一些怎樣的神話,以及神話人物。
2.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置,一方面是讓學生感受祖先豐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明白科學技術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讓學生體會科學技術的巨大力量作進一步的鋪墊。
(三)體會20世紀翻天覆地的變化
1.在短短一個世紀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請同學讀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話可以形容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體會詩句原來的意思和引申義。
3.朗讀句子“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體會“發現”和“發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4.體會“百萬年一成不變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寫的用意。先讓學生互相討論,然后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師補充說明,從而明白科學技術一個世紀的發展超過了人類上百萬年的總和。
(設計意圖)從遠古時代人類完全依賴自然的農耕生活到人類利用科學技術實現的現代生活,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兩個有效地對比:一個是古時候人類只能利用想像創造一個又一個神話,如今人類利用科學技術創造一個又一個真實的神話;另一個是從時間上進行對比人類百萬年一成不變的生活,如今人類日新月異的生活。通過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參與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過程中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從而激發起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三)布置作業,拓展文本
1.查閱資料,盡可能多的收集20世紀的發明和發展,并與家長、老師或同學探討他們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觀。可以自由組合,并將資料進行整理,制成手抄報。
2.盡可能多的訪談調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人們還有哪些愿望和夢想。
(設計意圖)這兩個作業的布置,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等教學資源,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使語文教學不僅僅限制在課堂,讓語文課真正走出課堂,走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