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教學實錄
生:讀著讀著,我眼前仿佛出現了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的場景。
師:讀著這兩句詞,你眼前會出現怎樣的畫面?
生:讀著這兩句詞,我仿佛看見輕波漾漾的江面上,泛著痕痕漣漪。上面開著火紅的江花。一輪朝陽漸漸地從地平線上升起,映紅了江面。微風拂過的江水,仿佛被岸邊的藍草染綠了一般,綠的讓人沉醉。
師:你的描述,仿佛把我們帶到了江南的水邊。讓我們一起把他眼中的江南美景讀出來。
師生齊讀。
師:還有誰讀了這兩句詞,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太陽出來了,江邊的紅花是那樣的紅,紅得好像一團燃燒的火焰,燃燒了整個江南。春天到了,那不知疲倦流淌的江水綠得像被藍草染過似的。那是多么醉人的綠啊……
師:這江南的景色在你腦子里是那么美,所以你讀得才那么美。張老師愿意再聽一次你的朗讀,大家也可以輕輕地跟著讀。
生(入情入境地讀全詞)。
師:同學們,讓我們走進江南——(優美的《江南好》音樂響起,屏幕上緩緩由左向右移動的江南風光長卷展示于學生眼前,孩子們一陣驚嘆;教師伴隨音樂,配合漸次緩緩出現的畫面,依次以古詩描述江南美景)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隔岸桃花蘸水開。人面桃花相映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音樂繼續,畫面定格在“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意境上)同學們,這江花,這江水(板書:江花 江水)是如此美麗,所以白居易在詞的開篇就說“江南好”,起——
學生齊讀整首詞(最后一句師生一起讀)。
師:再讀最后一句,誰來讀?
生:能不憶江南?
生:能不憶江南?
生:能不憶江南?
師:三位同學,你們的朗讀當中都關注到了一個標點符號,那就是問號。(教師板書: ?)老師告訴大家,其實在古代,所有的詞都是沒有標點的。這標點,是后人為了讀停頓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師不禁要問,如果讓你給最后一句詞加一個標點,除了加問號,還可以加什么?為什么?
生:還可以加感嘆號。因為這樣讀起來一定更有深深的懷念的感覺。
師:是啊,你把這深深的感嘆讀出來。
生讀最后一句。
生:我覺得加省略號也可以。江南的風光如此的多,這首詩并沒有把江南的風光全部寫完,還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覺得寫省略號也可以。
師:是啊,這簡簡單單的六個點,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江南風景,意味深長。你把這意味深長的感覺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