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
福建省廈門市仙岳小學 陳旭蓉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是人教版的一篇老課文,要在舊教材中滲透新的理念,是我這節課教學設計的意圖。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落實這一點,我以課文進行“重組”,即以“喜歡誰”(伽利略、亞里多德)作為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從書中或課外資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當我讓學生談談“你喜歡誰?為什么?”時,我看到學生各抒己見,或從書中或從課外資料中據理力爭、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談的自信姿態,那不說服對方辯友誓不罷休的決心,讓我為之感動。當學生從書中充分明白到伽利略從試驗中證明亞里多德的話有錯時,人們的態度也由責備到懷疑到明白,我就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人們對伽利略的態度改變了,那喜歡亞里多德的同學你們的態度改變了嗎?有的同學這樣說道:“我還喜歡亞里多德,他說這句話雖然有錯,但他給人類做出很大的貢獻,人們還稱他為‘學問之神’,但我也喜歡伽利略!边@不證明了課標指出的“課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獨特體會是多么的深刻精辟!此時老師再多的語言都是多余的。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是聽了顧老師的課后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和我自身的特點來設計的。顧老師的課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課要忌花哨,重實效,簡簡單單從語言文字中去感知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課后覺得課堂設計
這一課的教學是聽了顧老師的課后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和我自身的特點來設計的。顧老師的課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課要忌花哨,重實效,簡簡單單從語言文字中去感知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課后覺得課堂設計處理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細讀文本,了解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我設計的意圖在于通過抓住描寫兩個人物的語句,讓學生感受到亞里士多德當時是絕對的權威,而伽利略只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教授。事實上,學生也達到了這個教學目標,對于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二、這個課堂的學習氛圍比較熱烈,原本以為這篇推理性較強的文章比較枯燥,學生可能不怎么感興趣,但事實上,合理安排了教學步驟,學生對整個教學的思路也和清晰,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三、課堂作業本上的小練筆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伽利略試驗成功后,人們會怎么說呢?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打開思路,而不僅僅只能說出“伽利略太棒了,太厲害了”之類的語句。比如,伽利略的學生會說什么?那些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的人會說什么?那些嘲笑過伽利略的人又會說什么?這樣學生們富有創造性的回答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