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治病》教學課堂實錄
(生齊讀這三句話)
師:仔細看這三句話,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了蔡桓公的病越來越嚴重。
師:眼看蔡桓公的病越來越重,作為一個醫生,扁鵲的心情會有什么變化?
生1:越來越著急。
生2:越來越擔心。
師:那我們來讀一讀他的這三次勸說,邊讀邊體驗他一次比一次著急, 一次比一次擔心的情感吧,誰先來試一試?
(指名學生讀)
師:我感受到了扁鵲一次比一次著急的心情,你真了不起。
(再指名學生讀)
師:你也表現出了扁鵲一次比一次擔心的情感,真不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注意體現出扁鵲一次比一次著急的心情。
(生齊讀)
師:那扁鵲是怎樣診斷出蔡桓公生病了的呢?
生:看出來的。
師:僅僅依靠看就能診斷出蔡桓公生病了,你發現扁鵲是一個什么樣的醫生?可以用一個什么詞語來概括呢?
生1:醫術高超。
生2:醫術高明。
師:雖然蔡桓公不聽扁鵲的勸告,不愿接受治療,但是只要還有一線治療的希望,他都不會放棄,從這里你發現扁鵲還是一個什么樣的醫生呢?
生1:他是一個負責的醫生。
生2:他是一個盡職的醫生。
生3:他是一個有耐心的醫生。
生4:他是一個關心別人的醫生。
師:在這兒把“別人”換成哪個詞會更準確呢?
生:換成“病人”。
師:對。由此可以看出,扁鵲既是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又是一個醫德高尚的醫生。面對這樣一個名醫的多次勸說,蔡桓公為什么就是不聽他的勸說接受治療呢?(教師抓住人物的三次對話,反復體會人物心理,讓人物形象在學生心里飽飽滿滿。)
生1:因為他認為醫生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來顯示自己的高明。
生2:因為他沒有覺得身體不舒服。
生3:因為他認為自己根本沒生病。
師:你們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吧。
生讀與之相關的句子。
師:像他這樣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況我們也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諱疾忌醫”,這是我送給你們的另一份禮物,請大家把它寫下來。
師:板書“諱疾忌醫”
請同學們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生1:蔡桓公不相信自己生病了,還很不高興。
生2:扁鵲勸他治病,他就是不聽。
師:那在生活中,我們要不要像他這樣諱疾忌醫呢?
生:不要!
(師在“諱疾忌醫”前板書“不要”)
師:蔡桓公是不是今天發病,第二天就病死了呢?
生:不是。
師:那他的病情是怎樣惡化的呢?你能用課文中的一些詞來說明他病情的變化過程嗎?
生1:嚴重。
生2:深入。
生3:加深。
師:你們說到了一些,老師把你們的發現提煉整理了一下,再結合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列表如下,請看大屏幕,你發現了什么?
(出示:一天 皮膚上
過了十來天 皮肉之間
十來天后 腸胃里
又過了十幾天 深入骨髓
五六天之后 渾身疼痛
不久 病死了)
生1:我發現蔡桓公的病越來越嚴重。
生2:我發現蔡桓公的病是慢慢變嚴重的。
師:那么“慢慢”還可以換成哪個詞?
生:漸漸。
(師板書“漸”)
師:如果蔡桓公要改變這個悲慘的結局,他應該怎么做?
生1:應該從還是小病的時候就開始治。
生2:應該早點治。
師:說得好,應該在還是小毛病的時候就開始預防。
(師板書“防”)
師:當事物出現細微的毛病時就開始預防,是可以杜絕這種毛病漸漸變嚴重的,這種情況我們又可以用一個什么詞語來概括呢?這個詞里要包含“防”和“漸”字,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