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幸福。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本著教師、學生共同與文本對話的原則。緊緊抓住文
中兩次出現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想象,從而層層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1)引導學生瀏覽文本,并讓學生找到并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
(2)通過學生自學填表并且通過表格的對比,找到兒子“受不了”的原因。先通過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現實生活中兒子眼里的苦差使還有哪些?)理解“苦差使”、“當牛作馬”的含義,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兒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父親認可感到傷心與氣憤而“受不了”時的心情。
(3)引發學生以對話的形式續寫,進一步與文本對話,揭示中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當兒子聽到年邁的父親對自己的肯定,知道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不禁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此時此刻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請你用上三種對話形式,這樣你的對話就不會顯得那么單調了。)
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
本節課我自始至終都關注著學生的個性體驗,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自己的朗讀中去。如:體會母親的慈愛、嚴肅和兒子的“受不了”時,先請學生說一說她(他)當時是什么心情?然后請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中,讀出每位學生對文本中人物不同的理解。
本節課不足之處:我建議學生寫續寫時用上三種對話形式,但當學生匯報時有個別同學只用了其中一種或兩種,我當時應給予適時、適當的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