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習作七(習作7) 寫一次體驗活動 教案
設(shè)計意圖:
調(diào)侃式的加油鼓勁,再度激發(fā)學生的體驗欲望和體驗熱情。
3、體驗一:預設(shè)的困難
師:現(xiàn)在你就是一位無助的盲人,將要走上講臺,把你所摸到水果或蔬菜帶回座位,然后把它的名字寫在田字格中,這一路,你會走得如何艱難?你想過了嗎?你能準確地把漢字寫在田字格中嗎?好好地思考一下吧。(思考1分鐘)
設(shè)計意圖:
此時的學生只有即將活動時的興奮,并沒有進入到真正的“盲人狀態(tài)”,教師利用感染性的語言,讓學生把困難進行充分估計,理清自己的思維,預定展開活動的方式等。3分鐘,讓學生在靜中“熱身”,拾起一根有目的活動的“拐杖”。
4、體驗二:任務的艱辛
。1)師:馬上要開始接受任務了,先請第一橫排的“盲人”同學站起身來,后面的“盲人”同學憑借自己的直覺,也可以伸出手來摸索,可以開始行動了。靜靜地用腦子和耳朵去認識這個社會吧!活動開始!
設(shè)計意圖:
盲人就是用耳朵和大腦去感知社會的,讓學生在這一趨于真實的狀態(tài)下展開活動,也許活動未必能進行得流暢、完美,也許教室里會水灑一地,但相信學生的感受、體驗是真實真切的,這就是我們組織活動的目的所在。
。2)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語言輔助引導:
a,怎么?你還沒找到講臺,你有沒有一種焦躁感?是不是非常渴望有人提醒一下……
b,聽,這個聲音,你應該猜想得到,你的“盲人同學”遇到了什么狀況;
c,此時此刻你在依靠摸、聞、嘗感受你手中究竟是什么水果或蔬菜。如果老師給你一把刀,讓你切開它,你有沒有想過這是一把什么樣的刀,你會怎樣切呢?萬一……
設(shè)計意圖:
在教師很感性的語言情境引導下,學生的游戲心態(tài)越來越被真實的體驗心態(tài)所替代。語言的刺激能引發(fā)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思考也會更接近自然、人性。而這些思考,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習作的素材。
5、體驗三:盲人的生活
(1)師:現(xiàn)在每個同學都完成了體驗任務,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老師還想強調(diào)的是,你們的體驗只是盲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盲人還會遇到怎樣的艱辛呢?(靜靜思考1分鐘)生活本來就很不幸的盲童,再一次過馬路時,又被以莽撞的司機
撞倒,他又失去一只手臂,他該怎樣生活呢?請把座位旁的衣服摸出來,現(xiàn)在把一只手放在褲腰里,用另一只手穿衣。開始! (3分鐘后叫停)
(2)摘去蒙眼的布,回到光明中來,請看看教室,看看你的同學,請表達一下此時此刻你的感受。
設(shè)計意圖:
多制造一種體驗、一些思考的空間給學生,這樣生成的個性化的東西就比較多。我們的孩子不是沒有個性,而是不會思考,在老師監(jiān)督下,讓學生進行強制思考,久而久之,思考也就成了一種習慣,那我們教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都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習作思路,給于一定的想像空間后,體驗也就自然地升華為對弱勢群體的關(guān)注、愛護,對自己現(xiàn)有生活的滿足!墩Z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習作“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也就順理成章地達成了。
三、回憶體驗過程
1、雙手穿好衣服,回憶剛才的體驗過程。
2、師生共同完成板書:體驗前體驗時體驗后
3、選擇體驗過程中感受最深的一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