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綠洲優質課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沙漠中的綠洲》是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是教材編寫組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精心設計的,發揮著接通課內外語文學習的功能,用不同的文學樣式表達了同一個主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沙漠中的綠洲》是其中一篇有關環境改造與保護的課文。作者以參觀訪問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為了改造生活環境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終于建成綠洲,營造出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課文配有插圖,展示出迪拜的美麗風光與沙漠綠洲的整體面貌,便于引導學生觀察,激發學生的情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配合進行寫話練習。本文結構清晰,重點突出,間接敘述與直接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見,這是培養學生語感,強化學生寫作技巧的佳篇。沙漠中的綠洲優質課教案設計
【設計依據】:《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語文課堂應植根于文本,面向生活。為了營造這樣充滿靈性的課堂,我貫穿了“生本”的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營造寬松、明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探究興趣,調動學生情感體驗,針對文本昔日阿聯酋和現今阿聯酋的鮮明對比,運用“對比閱讀”的方法,鼓勵學生讀有所思,在對比閱讀中發現問題——為什么阿聯酋會有如此大的變化?激發學生探究興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對文章主旨——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麗有所感悟和思考,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以此在他們內心深處烙下阿聯酋人民為追求心中的“綠洲”所付出的勤勞與智慧,感受人定勝天的魅力。為了讓課堂充滿活力,我還吸納了變式朗讀,通過:“沒有土,買!沒有水,買!沒有植物,買!”這種明快的節奏帶動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誦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真正地感受出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懂得熱愛環境,熱愛大自然。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的策略學會6個生字,運用查字典結合生活經驗,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文中“星羅棋布”、“縱橫交錯”、“不毛之地”等詞語的意思。
2、品讀課文語言,感知比較沙漠、綠洲的特點,緊扣“不惜一切代價”等語言點,深切感悟阿聯酋人民熱愛生活、勤勞執著、創造奇跡的壯舉,認識改造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動和形象的語言,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人類家園的情感。
【課前準備】:1、朗讀課文,搜集七彩詞語。
2、搜集有關阿聯酋、迪拜的資料。
3、嘗試理清文章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