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綠洲優質課教案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在單元文本的比對中,感受“綠洲”
1、同學們,還記得云雀的心愿嗎?看來小云雀的聲聲呼喚讓大家印象深刻,誰來說說。相機板書 沙漠 綠洲
2、你覺得小云雀的心愿能實現嗎?為什么?
【預設:(能。 看來同學們信心十足啊,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沙漠中的綠洲出現啦!)
(不能,因為沙漠中實在是太貧瘠了,要使它變成綠洲多困難呀!老師佩服你,你考慮問題很周到,直接聯系到了沙漠中的實際問題,不過老師要告訴你一個消息,沙漠中真的有綠洲啦!)】板書全課題。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到沙漠中的綠洲去看看。指名讀課題,
【預設評價語:你讀的響亮而干脆,能告訴老師你讀題時心情怎么樣?為什么沙漠中出現綠洲會讓你這么高興呢?(高興,不毛之地成為綠洲,為有美麗的環境感到高興)是啊,老師也和你一樣高興呢!都有些迫不及待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評價語:你的聲音不夠自信,看來你還不是很確定,你在疑惑什么呢?(這么荒蕪的沙漠竟然會變成綠洲,太不可思議了)對啊,老師也和你一樣疑惑,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以小云雀的心愿導入,勾連單元組主題,在與單元課文的比對當中,激發活用學生已知內容,讓學生發現創建綠洲不僅存于小云雀的內心世界,還存在于所有人的期盼當中,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交流的欲望。】
二、在舊知新識的比對中,走近“綠洲”
請同學們打開書,小組里的同學一起朗讀一下課文,然后將你課前的學習收獲與小組其他同學分享一下。
前置性作業:(1)交流七彩詞語
(2)交流分段
一(1)交代阿聯酋的茫茫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
二(2——6)阿聯酋人民克服困難,種植花草,精心管理,讓沙漠變成了綠洲。
三(7)有了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美好的生活。
【設計意圖:將學生課前預習和教學環節緊扣相連,融于小組合作的策略中,先學后交,通過新舊知識的比對,學生主體得到充分發揮,既達到了課內外的有效銜接,更利于有效教學效果的形成,也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詞、文、課外資料的有機結合,便于學生對綠洲的形成有整體上的認識。】
三、在鮮明畫面的比對中,欣賞“綠洲”
以前的阿聯酋:
1、同學們,老師現在要帶大家去一個地方旅行,去嗎?(出示貧瘠的沙漠圖片)去嗎?
2、唉,瞧瞧,有些同學不愿去了。知道這是那里嗎?你為什么不愿意去呢?(這里太荒涼了。這里都是黃沙,沒什么好玩的。)書上那些語句可以表達出你看到這幅圖的感受。
3、相機出示:阿聯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4、指名學生朗讀,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荒涼、壞境惡劣、沒有植物生長)是什么造成了這樣惡劣的環境呢?
相機板書:是啊,阿聯酋所處的沙漠是鹽堿地,土是咸的,不適合種植,水是咸的,不適合澆灌,所以沒有植物生長,這就是被稱為不毛之地的原因。
5、指導朗讀,誰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一下這兒的環境?指名讀,生評價
6、指名讀,師評價性過渡:聽了你的朗讀,我感覺這里荒無人煙,冷颼颼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阿聯酋人不僅生存了下來,還建立了一座座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