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壯歌
教學目標:
精讀《“生命橋”》,略讀《“蟻國英雄”》,拓展《古今賢文》,通過閱讀感悟,體會面對危險動物們產生的智慧與無懼,激發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教學過程:課前交流圍繞動物,激發學生的喜愛之情。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17課,《生命的壯歌》,課文有兩個小故事組成,我知道你們都預習過課文了,誰來說說是哪兩個故事?板書故事題目。(加引號)
按照故事的開始、經過和結果,你能不能說說“蟻國英雄”講了什么?
故事的開始告訴我們:概括一下,“突遇大火”,接著寫螞蟻們“扭成一團”,最后螞蟻“滾入河里”。
生命橋呢?開始說的是什么?也概括成四個字的詞“逼入絕境”,“絕處逢生”,結果呢?“目瞪口呆”。
我想,課文里這些詞語一定難不倒你們。第一行。
“肆”在寫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第一筆是橫。
誰來提醒一下大家,這個“俱”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余老師看了同學們的課前預習單,大多數同學都認為生命橋這個故事比較難懂,那我們就先來啃這塊硬骨頭,行不行?
二、學習“生命橋”
(一)找生命橋
同學們在生活中一定看到過很多橋,是吧?你都看過什么橋?(木頭做的叫木橋,石頭做的是石橋等等)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橋我們都見過,我想你們肯定沒有見過一座橋,這座橋叫——生命橋。
現在,請你認真地讀讀這個故事,看看你從哪些句子里能看到這座生命橋。把這些句子畫下來。
(二)作者把這座生命橋稱作奇跡,(板書)課前預習你們查過字典了,奇跡是什么意思?(不平凡的,出人意料的,想不到的)那我們就抓住奇跡這個關鍵詞。
那(這座橋的哪些地方)讓你們想不到了呢?默讀這兩段文字,想一想。(生隨便說)
1.如說到“剛好”那句:這兒有個詞,剛好,看看圖,什么是剛好的?
生:剛好出現在蹄下。
往深處想一想,他們要怎樣做,老羚羊才能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蹄下?
(速度控制好,速度剛好)還有什么剛好?(高度、時間、一連串的動作配合得剛好)
早一點晚一點,行不行?慢一點呢?快一點呢?(時間剛好,拿捏得很準。)
小羚羊怎樣做就是剛好的?(猛蹬一下,力量小了行不行?一連串的動作配合得剛好)
(幾個方面,力度,時間,高度,配合)
2.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為什么說這是想不到的?
這就是告訴了我們為了年輕羚羊獲得生命,老羚羊——失去了生命。
過渡:再瀏覽一下這個故事,看看還有你想不到的地方嗎?
3.如生說到獵人放下槍。
原來獵人想怎樣?(全部活捉)
很好,你關注了全文,當時羚羊是什么樣的處境,誰來讀一讀?
可以說情況已經十分危急,在我們看來已經到了必死無疑的境地,可是他們能夠想出辦法,死里逃生。你覺得這是些怎樣的生命?(勇敢、智慧)
如生說不到:我們回頭來看看,故事的開頭告訴我們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再想想結果,什么是你想不到的?
4.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
為什么這也是讓人想不到的?
對小羚羊來說在這生死關頭,對老羚羊來說面對的是死亡,他們卻表現得不慌張,那樣的鎮定,用一個叫——從容不迫(無所畏懼,處變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