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生命的壯歌
17.生命的壯歌
教學要求: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和課后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課文的生字和重點詞語以及課文的朗讀。
學情分析:
這是本學期“動物主題”學生學習的最后一篇課文。本文是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個故事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壯歌。《“蟻國英雄”》按事情的先后順序,描繪了草叢起火、蟻群被困后,眾螞蟻迅速扭成一團,奮力突圍的感人畫面,熱情地贊頌了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的獻身精神。《“生命橋”》則記敘了一群羚羊被趕上絕路后,老羚羊以自己的死亡作橋墩,讓年輕羚羊順利逃脫的情景,贊頌了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年輕羚羊,把死亡的結局留給自己的可貴精神。兩篇短文題材雖然有不同,但是都表現了同一個主題:在生死關頭,不惜獻身,精神感人。這兩個故事對于學生來講都是很有震撼力的。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板書:生命
2.出示名言警句:
(1) 生命的價值不在于能活多少天,而在于我們如何使用這些日子。(蒙田)
(2)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作計算。(裴多菲)
3. 板書:的壯歌
讀出你的感覺來。
二、初讀感知,構建場景
1. 默讀《生命的壯歌》這篇課文。(生讀課文)
2. 默讀完后,是否有想出聲讀的那種沖動?放聲讀
3. 學生自由大聲齊讀,(每個學生最少讀了二遍)
出示“初讀提示”,組織學生按照初讀提示來自學課文:
①自讀課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腦,不認識的字看課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來解決,把課文讀正確。
②有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做上記號。
③一邊讀一邊思考:這“生命的壯歌”是一首什么樣的歌呢?試著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三、練讀課文,感受場景
1.請同學們看課本聽一遍錄音。
(師放錄音,學生邊看邊聽)
2.閉上眼睛聽錄音讀,想想這兩篇小文章的情境,看看自己能否看到課本中描述的兩幅場景。
(師放錄音,學生閉眼傾聽)
3.任選其中的一篇來談感受(怎樣理解課題):說內容,談感受。
(學生訴說看到的場景,重點指導好以下問題:字音,個別句子的讀法,把初步的感受讀出來。)
生字:
前鼻音 鏈 憐 惋 焚 澗
后鼻音 陵 瞪
翹舌音 至 臭 舐 灼 墜 狩
平舌音 肆
新詞:
項鏈 丘陵 可憐 惋惜 肆虐 臭味 懸崖 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