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斯盜火》評課
剛剛聽了四(7)班姚老師執教的《普羅米修斯盜火》(第二課時),這篇課文選自《希臘神話故事》,本文記敘了普羅米修斯為了解除人類沒有火種的困苦,不惜觸犯天規,勇敢地盜取天火,從而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智慧,并與宙斯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動人傳說。普羅米修斯盜火的傳說,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富有同情心、勇敢而且機智、為人類不屈甘愿受苦的精神,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課教學精彩之處:
一、讀中感悟,以情動人
本課的重點應該突出宙斯的兇殘同普羅米修斯的勇敢和正義,不屈不撓進行鮮明的對比,在感悟中讓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普羅米修斯的精神之偉大,靈魂之純潔。文章是語言的書面化,我們應該將“無聲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讓學生能用恰當的語調、語速、語氣來表達文章所要渲染的氛圍,從而使情感在抒發中推向高潮。在本課教學中,老師著重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教學時,在引導學生讀出普羅米修斯要為人類造福的決心時,重點突出“決心”兩字,在引導學生體會普羅米修斯心甘情愿為人類受苦時,重點突出“不后悔”,“不屈服”幾個詞語,學生自然讀得聲情并茂。學生把關鍵詞讀好了,就加深了自身的感悟。
二、發想象,促進思維
教學課文第一小節“無火”部分,老師引導學生來想象人類更多沒有火時的困苦。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驗,感受沒有火的痛苦,沒有火來取暖,只好忍受冰天雪地的寒冷;沒有火來煉制工具,只好用簡陋的石制工具;沒有火來驅趕野獸,只好面對猛獸的侵襲……在學習第四小節,老師又讓學生想象人們欣喜若狂的樣子,說一段話。學生思維的火花被激起,紛紛舉手發表想法,這樣,老師創造了想象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這是本課的第二個亮點。
本課不足之處也有,讓學生想像一下盜火后人們欣喜若狂的情景時,老師出示了:夜幕初垂,人們沒有像往常一樣躲進洞穴,人們點燃( )人們敲響( )人們唱起( ),讓學生說一說。課前設計好的填空在這時出示似乎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說的創新的東西比較少,如果這時不出示填空,而讓學生把同學們想像到的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效果會更好。另外,課件最后一首詩的制作字體應該適當大一些,讓學生自由朗誦,達到主題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