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虎門銷煙教后反思
課后反思:這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課文。
根據(jù)黨中央提出的,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在本篇課文教學中,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和孩子們在歷史中反思現(xiàn)在。
課堂處理:
1、以一點為中心,覆蓋全文。
開課向?qū)W生介紹了戰(zhàn)爭,以及用數(shù)字讓學生明白對中國國民國力的毒害。為學生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然后從整體入手,說說你認為的虎門銷煙是件怎樣的事件?而引導到“偉大壯舉”,你認為那些語句體現(xiàn)了這是一件偉大壯舉?學生勾畫后,請學生說說,根據(jù)學生說到的“時間長,數(shù)量大”引導朗讀第5段。
提出“這樣的壯舉,當時有哪些人目睹了呢?”自然過渡到第二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員、外國商人”說說看到這些詞語你有什么感受?
生:前來觀看這一壯舉的人很多,不管男女老少都很關(guān)心這件事。
生:這些人被害了很久,所以,他們來這看被銷毀,感到快樂。
生:大家都想看看害人的被銷毀的情景。
師:再看看這些人觀看的人,你們有沒有什么疑問呢?
生:那些外國商人是販賣,為什么還要請他們來看呢?
師: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思考。我們別慌著回答,在讀讀第五段,設(shè)想一下這些觀看的人會想些什么?
生:來觀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高興?
師:你是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知道他們高興的?
由此過渡到第四段,學生將人們高興的心情讀出來。
師:是呀,被害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國群眾是那樣得興奮。那其他人呢?
生:外國商人很心痛,他們狠林則徐
生:外國商人一定會想要害死林則徐。
師回扣剛才的問題:是呀,明知道外國商人會狠他入骨,為什么林則徐還要請他們來觀看呢?
生抓住課文最后一段:林則徐是為了告訴那些外國人中國人是不可欺侮的。他這樣做沉重的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生:那些文武官員有的可能高興,但有的一定很擔心。
師補充林則徐的經(jīng)歷。“禁煙,在當時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wù),內(nèi)外上下,阻力都很大。這些阻力不僅來自被觸犯了借貿(mào)易牟取暴利的英國侵略者和中外販子;而且來自于從清朝中央以至地方借走私而營私舞弊受益的大小官吏及其附庸者;來自于清朝滿族親貴和嫉妒林則徐聲名的有權(quán)勢人物,后者的破壞中傷更是不易提防的。當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時,投降派首領(lǐng)穆彰阿“亦為之動色”,而“中外柄臣,有忌阻之者。京朝官、故人子弟,亦以邊釁為公慮。”
講述林則徐說的“死生命也,成敗天也。茍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為門墻辱?”
二、在一段中切實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師:有一群人你們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不僅是虎門銷煙的觀看者,更是參與者。
生:我發(fā)現(xiàn)了,是民工
師:民工是怎樣銷毀這些害人的?請你們默讀后,想想,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銷毀這些害人的。四人小組間自己演示一下。
(教師巡視)
生上臺演示書中銷毀經(jīng)過。正要下講臺。
師:等等,你剛才的幾個動作在做一遍。
學生邊做教師便強調(diào)幾個表示有順序行為的詞“先”“再”“然后”。將寫作指導蘊含在其中。
師:我有個發(fā)現(xiàn),你剛才所做的幾個動作,其實都是在倒,可書上為什么用了“撒”“拋”“倒”幾個不同的詞呢?
生:鹽巴是小粒的所以用撒。
生:我不同意他的說法,鹽巴不是小粒的,而是一塊一塊的,撒是為能均勻,使它能較快融化在水中。而倒會使鹽巴堆成一個小山樣的,不好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