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設計
5、徐悲鴻又是怎樣做的呢?出示句子“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提問:①“激怒”是什么意思?“激怒”的人會怎么做?
②徐悲鴻被激怒了,說明了什么?
③激怒的徐悲鴻是怎樣的?他為什么會這樣?
④你支持他這么想嗎?為什么?
⑤ “真正的中國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⑥他打算用什么樣的“事實”來讓那些瞧不起中國人的人重新認識“真正的中國人”?
6、談話:是呀,徐悲鴻也是這樣想的。我想每一個真正有骨氣,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國人都會這么想,這么做的。
7、指導朗讀:現在,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我們的想法吧。
8、自由讀第4自然段,學習這一過渡段的寫法。討論:
⑴比較句子,出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與文中原句比較體會。
提問:①這兩個句子,你覺得那個句子更能反映出“被激怒的徐悲鴻”的樣子?
②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⑵指導朗讀,強調“不知疲倦,日夜奔馳,勇往直前”。這幾個詞語。理解它們的意思,體會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9、默讀課文5、6小節,思考:哪些地方的描寫突出了徐悲鴻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馳,勇往直前”?分別勾畫下來,在邊上寫出自己的體會。
10 、組織交流。
11、結果呢?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負有心人”。
提問:①這兒的“功夫”指什么?這個詞語還有什么意思?
②徐悲鴻花了怎樣的“功夫”?默讀5、6自然段,自由勾畫討論。
(抓住“每逢”“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詞句,通過讀、評、議悟出“功夫不負有心人”的真正含義。)
③聯系徐悲鴻想一想,“有心人”又是什么樣的人?
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話還可以用來形容誰?為什么?
12、三年過去了,結果怎樣了呢?默讀第8小節,思考:徐悲鴻取得了哪些成就?
13、討論歸納出:a成績優異,引起轟動。b外國學生震驚,佩服。
14、出示這次外國學生說的話。
提問:⑴與第一次語言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從說話的內容、神態、語氣等分析)
⑵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這句話通常是用來形容什么的?
⑶外國學生這么說,說明了什么?
⑷引起變化的原因是什么?⑸現在,徐悲鴻此時內心可能有什么想法呢?
15、談話:是呀,只有用事實才能讓他們重新認識真正的中國人。出示句子“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三、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小結: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3、4題。
(3)為“真正的中國人”主體班會搜集資料。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進行課堂練習
教學過程:
一、聽寫:★
二、辨析,組詞:★★
努( )列( )棟( )試( )
怒( )烈( )練( )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