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斯盜火教學案例
如今,新課程改革在華夏大地開展地如火如荼,然后在新課程指導下的語文教學卻是最難把握的。有課程的名字,卻沒有具體的課程內容;有課程目標,卻沒有攀登目標的“路徑”;有教材,卻沒有清晰的教學內容,這就是語文。本學期,有幸參加我們學校的金秋獻課活動,我定的教學內容是《普羅米修斯盜火》,于是便鉆研教材,參考教參,學習新課程,終于設計出了如下教案:
【片段一】:
一、給普羅米修斯加上旁白,加深印象,回歸文本
1、普羅米修斯看到這一切,他會怎么說呢?請你給課文加上旁白,行嗎?先說給同桌聽聽看?
二、品析盜火后果,再悟英雄形象。
1、師: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來了天火,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可是有人卻不高興了,是誰?(宙斯)當他發現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了天火,他會怎么做呢?請你也來給他加上旁白,行嗎?先說給同桌聽聽看。
【評析】:在我們教研組的討論下,發現我的這篇教案雖然初看仿佛這樣的課上得很細致,形式也多樣,有小組討論,也有體驗感悟,但是,其實這就是現在很多語文教學走上的誤區:“語文秀”粉墨登場。
誤區一:流于淺層的“課文疏通”。這篇教案的教學順序就是:教學第一節,教學第二小節,教學第三小節……。已經是第二課時了,我卻還是讓學生順著我的思路把課文再疏通一遍,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創造性閱讀”。上完課,我甚至感覺自己是導演,孩子們是一群聽話的群眾演員,在我的指揮下演出著我所要達到的效果。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擴展,創造性沒有得到訓練,思維的深度也沒有加強。
誤區二:脫離重點的“無中心拓展”。本以為這篇神話故事雖然生動,但是沒有人物旁白,如果我給它加上旁白,或許會讓學生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如“教學片段一”,后來的課堂實踐證明,用這樣自以為創新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語言,對這篇課文的重點“普羅米修斯是個勇敢而極富同情心的神”的把握沒多大作用,只能說是一種“作秀”。
總結第一篇教案的教訓:“語文秀”雖然使課堂表面上熱鬧與繁華,但實質上是同樣的空虛與貧乏。塵埃落定,浮華去盡,在教研組的幫助下重新修改,終于又寫出了另一篇教案,如下:
【片段二】
1、出示:普羅米修斯盜火折磨懲罰
2、你們能不能根據這些詞語,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二、抓住詞語“普羅米修斯”,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1、第一個,老師先來:誰能用設問句的形式來簡單介紹一下普羅米修斯。
出示:普羅米修斯是個勇敢而極富同情心的神。
2、真聰明,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讀讀這句話,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三、抓住詞語“盜火”,再次感悟人物形象。
1、生提出:誰盜火?為什么盜火?怎么盜火?結果如何?
①你們從普羅米修斯去盜火感受到他怎么樣?
②帶著你們的感受讀中心句:普是個勇敢而極富同情心的神。
1、學習他怎么盜火后,師問:你們感受到普羅米修斯怎么樣?再讀中心句。
四、抓住詞語“折磨”,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1、生提出:誰折磨誰?為什么折磨?怎么樣折磨?
2、那普羅米修斯受到了怎么樣的折磨呢?示:第六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