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教學實錄
(生自由讀——同桌互讀、檢查預習——匯報讀)
師:同學們能夠讀準字音,讀得很流暢。課文讀通了,下面我們就要讀懂課文,請同學們用筆劃下課文中描寫張迎善手的句子。請注意寫下你對這些句子的理解、疑問等。
(生默讀,邊讀邊批注)
三、抓住關鍵詞句細讀課文
師:張迎善的手是怎樣的一雙手呢?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請同學們議一議。
生:我劃下的句子是:“那雙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緊緊裹住了。”我從“裹住”這個詞體會到張迎善的手很大,也很有力。
師: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一個“裹”字讓她讀出了語文味,讀到了文字的深處。
生:我劃的句子是:“我握的是手嗎?活像半截老松木。”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張迎善的手非常粗糙。老松木是指生長年代長的古木,木質硬、粗,這里把張迎善的手比喻成老松木,是寫他的手很硬、很粗。
(師板書:硬、粗)
生:這句話不僅用了比喻修辭的手法,還用了反問,強調張迎善的手與常人不同。
師:這些同學用心讀書,有想法,能夠抓住關鍵詞“老松木”來感受張迎善手的粗硬,并且體會到了反問句式的作用。那么請一名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再來體會。
(生讀)
生評價:從他的讀中我能感受到作者摸著張迎善的手很驚訝。
生評價:他讀出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吃驚和難以置信。
生評價:從他的讀中我仿佛也握到了張迎善的手。
師:作者初次見到張迎善,通過怎樣的方式了解了這雙手?
生:摸
(師板書:摸)
師:作者與張迎善握手感受到這雙手的粗糙、大而有力。讓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近張迎善、進一步了解這雙手。
(生繼續匯報交流)
生:作者仔細觀察了這雙手:手呈木色、紋絡深、粗、染著黑土色,可見他的手干過許多活。
生: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老干蘑。
生:通過這幾句描寫我更清楚的了解了張迎善的手,手粗、硬、布滿老繭。
師:作者觀察得仔細,同學們讀得認真。這幾句話很細膩的寫出了張迎善手的特點。請同學們看這兩個句子。
(出示句子)
“1.掌面像----一樣硬;
2.一個手指似--------。”
(學生口頭填空)
師:鼓皮、老干蘑,你們見過吧?想一想有什么特點?
生:很硬。
生:曬干的蘑菇,沒水分,很干枯,很難看。
生:可見張迎善的手,硬、粗,并且很難看。
生:“鼓皮”、“老干蘑”這兩個詞寫出了張迎善的手的特點,很形象。
生:通過這兩個詞張迎善的手就像長在我的眼前。
師:大家總結的很好,可見準確的使用詞語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一次作者又是怎樣了解到張迎善的手?
生:觀察、看。
(師板書:看)
師:作者摸、觀察張迎善的手愈發對他的手好奇了,接下來作者又如何更進一步了解張迎善的手呢?
生:問。
生:量。
(師板書:問、量)
生:從張迎善的談話中,作者了解到他的手之所以粗糙是栽樹形成的。
(讓同桌互讀,男女分讀)
生:作者是量過才知道張迎善的手長24㎝、寬10㎝、厚2.5㎝。
師:請同學們畫一畫這雙手,并與自己的手比一比。
(生畫)
生:哇!手太大了!
生:簡直是我的手的兩倍!
生:真是天下第一大手!
師:同學們,聆聽了作者與張迎善的對話,又親自畫下了張迎善的手,隨著作者的一步步深入了解,你們總結一下張迎善的手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