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壯歌教案
2、劃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談體會。
3、感情朗讀。
學生交流學習所得
三、課外延伸
你還知道那些動物或人勇于獻身、團結合作的故事嗎?(生講收集的故事)
四、作業
收集、了解更多的關于動物或人勇于獻身、團結合作的故事
教學反思:
本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7課《生命的壯歌》,全文共有兩個小故事《蟻國英雄》、《生命橋》組成。兩個故事主題相似,都是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領,謳歌了動物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候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讀起來震人心魄、扣人心弦。因此,教學中,主要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深入理解,體會外層螞蟻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死亡留給自己時從容不迫的獻身精神。這也是這篇課文的重點。
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和自讀自悟能力。但學生自己的閱讀可能僅限于將課文讀通順,淺顯的理解內容。所以教授本文時我將重點放在學生最喜歡的故事《生命橋》上,第二個故事放給學生自學。
在導入時,我從課題的一個“壯”字中讓學生了解這里的壯是悲壯的意思,抓住這個字讓學生走進課文。先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讓孩子重點品讀能體現羚羊特點的句子,體會老羚羊的勇于獻身和團結合作,最后學習羚羊的這種精神。
學生在學習這個故事后,總結學習方法,根據學習方法自學另一個故事就簡單得多了。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在學生感受到老羚羊的特點板書時,浪費的時間太多。
2、學生讀書習慣培養不到位,聲音太小。
3、在體會老羚羊的獻身精神時,沒有進行體會感悟,直接指導朗讀效果差。
改進的措施:
1、培養孩子正確的站立讀書姿勢,訓練學生課堂上發言時聲音要響亮一些。
用更加富有激情的語言帶領學生走進故事情景當中,真正的感受到可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