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壯歌》教學實錄三篇
一、語文教學過程是學生感悟、體驗、實踐和建構的過程,語文閱讀應提倡學生個性化。
二、語文教學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
附板書:
生命的壯歌
“蟻國英雄” “生命橋”
不松動 猛蹬一下
扭成一團 秩序井然
不放棄 墜入山澗
(此課于2002年4月24日在江蘇省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所執教的公開課)
師:說個帶口字的成語。
生紛紛說
師:一個帶口字的成語就可以看出我班同學底蘊豐厚。再來一個:添口,成呂。說說這個字。
生紛紛說
師:又來了,品。品過什么?
生紛紛說,師評價。
師:咱們今天也來品一品,品一篇課文,那就是(齊讀課題)
師:主要品《生命橋》。字不多,卻能給我們很多啟迪。翻開書,多讀兩遍,讀暢為止。
師:在讀書的過程中,你認為哪些地方比較難讀,有必要向大家提示一下。
生讀難句。師:聽老師讀一遍。
師:我找同學來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遍。
生讀師評價。
師:一篇文章讀順是你的收獲,讀懂應該是你更大的收獲。你再來自由讀一讀這篇課文,看看你還有什么地方讀不懂,把它畫下來。
師:誰來提問題?
生:為什么不讓年輕羚羊跳下澗而讓年老羚羊下澗?
生:什么樣的橋才叫“生命橋”?
生:獵人為什么要放下獵槍呢?
師:同學們,在剛才的問題里,我想鎖定一個。你覺得鎖定哪一個好?
生:我選取第一個。因為我覺得他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更能說明“生命橋”。
師:文章有個題目,題目是最有提問價值的。把這個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師:這到底是一座用什么來搭建的橋?為什么叫它“生命橋”?我請同學來讀一讀。
師:年輕羚羊后退了幾步,接著我的讀。學生讀。
師:生命橋就這樣搭起來了,緊接著,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就出現了。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心與羚羊的心合在一起時,你就會感受更深刻。現在,把自己當作老羚羊來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在臉上,一會兒老師會把話筒對準你。
師:你讀得好,你來讀。
生模仿年輕羚羊來讀課文。把年輕羚羊換成“我”
師:同學們,你們現在都是年輕羚羊。當他讀到,我并沒有聽出他有什么高興,年輕的羚羊們,你們得救了。你再來讀一讀。
師:我聽出了一種沉重。還有誰愿意讀一讀?你也可以把老羚羊當作自己的親人來讀一讀。
生:再以年輕羚羊的語氣來讀。
師:我感覺到每一個字里都有血,每一聲里都有淚。不要讀老羚羊,那有可能就是你的媽媽,你的爺爺奶奶。再讀。
師:同學們,把自己當作年輕羚羊,你就走進了羚羊的內心。如果把自己當作老羚羊,你的感受一定更不一般。再讀。
師:誰來讀?這位男生你來讀。
師:你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你有什么感覺?你高興嗎?
生:我高興。
師:當你再來讀一讀。
師:當年輕羚羊得救了,心里卻一陣痛。當老羚羊下山澗卻十分高興。我們再來讀一讀,體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