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單元教案集體備課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征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
板書設計: 1、走,我們去植樹
綠色工廠——健康、幸福
增添新綠——染綠版圖
綠色希望——沙退鳥舞
綠色寶庫——建設“四化”
語文視野:
樹木的作用
樹木可以調節氣候、凈化空氣、防風降噪,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樹木是氧氣制造廠。l公頃闊葉林1天可以吸收1噸二氧化碳,釋放出 0.73噸氧氣。
樹木是粉塵過濾器。當含塵量大的氣流通過樹林時,隨著風速的降低,空氣中顆粒較大的粉塵會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樹木的表皮長有絨毛或者能夠分泌出油脂,它們能把粉塵粘在身上,從而使經過樹林的氣流含塵量大大降低。
樹木是殺菌能手。許多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出殺茵素,殺死由粉塵帶來的各種病原菌。據調查,每立方米空氣中的含菌量,百貨大樓為400萬個,林蔭道上為58萬個,公園里為100個,而林區只有55個。林區與百貨大樓空氣中的含菌量相差7萬多倍。
此外,樹木還是天然蓄水庫和天然空調。
2.第一朵杏花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準備:掛圖、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授課日期:2月25日,累計課時:5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讀準本課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學過程: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4.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詞認讀。
精確 估計 掌握 程度 綻開 頃刻間 仰起臉 皺(紋)
一株杏樹 泛紅
(2)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相機指導讀長句子。
三、再讀課文
1.反饋初讀課文時提出的問題。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2. 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