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課堂教學大賽《霧凇》研討專帖研討主題一(費爾教育整理版)
a. 描述式
描,指描寫;述,指敘述。這類小品文想象豐富、語言優美、既有形象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敘述;具有文藝性散文的風格,都以介紹科學知識為目的。比如《奇峰異洞話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證之一。這種描述式便于說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讀者。
b. 自述式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紹的科學知識,用第一人稱的擬人化的手法,賦于人的思想、感情、語言、動作,讓被說明的事物站出來作自我介紹。比如《灰塵的自述》、《我是電》等題目就是自述式的。
c. 故事式
將要介紹的科學知識,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使人們在讀故事或聽故事時獲得科學知識,這種表達形式稱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稱;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擬人化的手法。采用這種形式,既要使故事情節能引人入勝,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稱故事,就應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就是將所述的事物人格化,還要有情節;在表達方式上,一般兼有敘述和描寫,語言形象、生動。當然不能強調了故事而忽視了科學知識,喧賓奪主就失去了寫作的意義。
d. 談話式
談話式也稱對話式,就是以問答、對話的方式進行說明。這種方式給人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容易和讀者溝通,產生共鳴。同時,這種寫法文字更易精練。
談話式一般分為三種:一問一答式、甲乙對話式、文中對話式。前兩種比較常見,也容易把握,后一種是把人物對話組織到具體故事當中去,故事情節的發展主要是由對話內容的變化而推進,對話是文章的主體。
總之,無論采用哪種形式,要依據內容而定,要突出以說明為主線,集敘述、描寫、抒情甚至議論為一體,看似散文,實為說明,用文學筆法的感染作用,達到說明的目的,可讀性更強。
了解了科學小品文的相關知識后,我們知道,《霧凇》一文兼具有說明文和寫景散文的特點,既有科學準確的說明,又有生動優美的描寫,正符合科學小品文的相關特征。
本單元的《春聯》一文顯然也是“科學小品文”。
初步羅列了一下,蘇教版教材中,科學小品文大致有以下一些:(部分很難分清是一般說明文還是科學小品文的也暫列其中)
三上:17、石頭書 19、航天飛機
三下:15、水上飛機 16、跟蹤臺風的衛星
四上:18、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22、霧凇 23、春聯
四下:7、人類的“老師” 20、云雀的心愿
五上:18、莫高窟
五下: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7、克隆之謎 13、秦始皇兵馬俑 14、埃及的金字塔
六上:24、大自然的文字
六下:13、海洋——21世紀的希望 17、山谷中的謎底
我們可以看出,從三至六年級,共八個學期,每一冊教材都編排有科學小品文。
在具體安排上,有些科學小品文以體裁為紐帶,放在同一個單元里,如《石頭書》和《航天飛機》。
有些則是依據文本的主題和其他體裁的課文放在同一個單元里,如《云雀的心愿》。
“科學小品文用文學筆法來寫,寓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使讀者在文學欣賞中獲得科學知識。”
科學小品文,不管其形式如何生動活潑,最終目的是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獲得知識。
但是,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僅僅著眼于科學小品文中“知識”的獲得,又會走入把語文課上成科學課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