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四冊全冊第二單元教案
5 翠鳥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翠鳥顏色鮮艷、小巧玲瓏、叫聲清脆,捕捉小魚時動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愛。孩子們也喜歡這樣可愛的小鳥,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但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自己的念頭,把翠鳥看作了朋友。這篇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是本課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作者在介紹翠鳥時,緊緊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動作上的特征,表達方法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采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多種方式。比如,”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中的”喜歡”,”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中的”等待”,無不反映了作者為翠鳥賦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翠鳥的速度之快。作者在描寫翠鳥機靈、敏捷的動作特點時,是把它和小魚做了一番對比的。小魚”悄悄”地吹了個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識字與課堂講解相結合的方式,認識”稈、繡、赤”等11個生字。會寫”翠、腹、透”等13個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經(jīng)驗等方法理解”疾飛、蕩漾、一眨眼”等詞語意思。能讀寫”襯衫、清脆、逃脫、飼養(yǎng)”等16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段落。
3.通過反復朗讀,品析語言,積累語言。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習得寫作方法。
4.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二單元 學情分析:
教學基本程序 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師生共寫課題。老師在田字格內范寫”翠”字,提示注意點。
2.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流利。
二、檢查反饋,理清文脈
1.出示詞語。
葦稈 襯衫 念頭 盡管 (點擊:”盡”多音字)
疾飛 注視 蕩漾 蹬開 (”疾”字提供解釋,讓學生通過回文選意思;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蕩漾”意思。)
小巧玲瓏 透亮靈活 又尖又長 鳴聲清脆
2.下面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做兩件事:仔細聽,有沒有讀錯的地方;再想想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翠鳥的什么?(讓學生重復要求)
3.指名讀書,隨機糾正學生的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老師相機板書總結:外形 動作
4.總結:同學們,作者主要是抓住了外形和動作這兩方面把翠鳥介紹清楚的,這也是一般介紹小動物的方法。
三、聚焦畫面,彰顯外形之美
1.請同學們用心再讀讀課文的第一段,劃出能概括翠鳥外形的詞語。(顏色鮮艷 小巧玲瓏)
(1)同學們,這就是作者第一眼看到翠鳥時,腦海里蹦出的一個詞。他到底看到了什么?
指名1-2個讀,讀出顏色鮮艷的感覺。(強調突出各種顏色)
(2)回扣課題:現(xiàn)在你明白人們?yōu)槭裁匆堰@種鳥叫作翠鳥了嗎?指導有滋有味地讀這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