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四冊全冊第二單元教案
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類致謝。
六、升華主題 課外延伸
1.出示史懷澤的一句話:”動物是人類的近親。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學生發表認識。
2.課外搜集”人與動物的故事”,在語文活動課上交流。
教學反思
7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因此,”言簡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比如,通篇課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但在讀完課文之后,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譴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及原因。
3.通過朗讀小村莊的美麗和一無所有的前后對比,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 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用橫線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多讀幾遍,然后認真讀讀全文,爭取把課文讀通順。
檢查:請小老師帶讀畫橫線的詞語,相機正音:”澈”和”湛”(翹舌音)、”裸”(反復拼讀,讀正確)。齊讀。
2.請五位小朋友來讀課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邊聽邊思考:課文大概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交流,小結。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小村莊的美麗。
1.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出現了幾個四字詞語,跟老師一起再好好讀一遍。
2.老師把這四個詞語寫在黑板上,你們可要仔細地看。待會兒請你們也來寫一寫,看誰記得最牢。
1)教師板書:郁郁蔥蔥 清澈見底 湛藍深遠 清新甜潤
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記。
2)拿起鉛筆,把這四個詞語寫在第一幅插圖的空白處,看誰寫得又好又快。
教師巡視,指導、評價:認真的孩子已經把這四個詞語記在腦海里了。
3對照一下,若寫對了,就把這些詞語送入第一自然段中認真讀讀第一自然段。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交流,教師評價。讀好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