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墨梅》導學案(精選12篇)
四年級下冊《墨梅》導學案 篇1
教材分析
與
教學意圖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中的一首古詩。本課的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和自然科學知識,來體驗、感悟語言文字,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授課教師
烏金山鎮 流村學校 韓寶莉
課 題
墨梅
教 學 目 標 設 計
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詩歌大意,領悟本課詠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重 難 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作者的高尚情懷。
教學情境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內 容 一
教師教學行為
學生學習行為
設計意圖
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五顏六色的花嗎?那你們能用恰當的詞語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喜歡的花嗎?
你們知道嗎?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梅花,元代大詩人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位。簡介作者,快速瀏覽,,你看出他很喜歡梅花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首有關梅花的詩,題目是《墨梅》。
用恰當的詞語介紹自己喜歡的花。
看書明詩題之意。
內 容 二
教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學 過
程 設 計
民主導學
1、水墨畫的梅花是什么樣的?你們想知道嗎?他要表達什么樣的心志呢?
2、王冕畫中的這株梅花長在哪里?
3、為何把池子稱為“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4、讀著詩句,想著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
5、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詩: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6、想象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同學們自由讀詩,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反饋讀詩情況,糾正字音,布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詩意。
小給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朗讀表現梅花到香氣到處都是的情景。
讓學生充分發揮生活經驗,激發學習熱情。
培養學生熱愛學習刻苦學習的品質。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一小節,邊讀邊觀看課文圖片。腦海想象畫面。
指名朗讀,學生自評,男同學女同學比賽讀。
內 容 二
教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學 過 程 設 計
7、感悟詩情。(通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高尚品格)
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現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
師:你們欣賞王冕的做人態度嗎?佩服他嗎?那就著讀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師:想把這么好的古詩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嗎?那就把它背下來吧!
自由練讀,組內賽讀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體會,想象畫面。
朗讀,讀出梅花的特點,讀出自己對梅花的喜愛。
朗讀表現梅香清雅的特點
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 學生配樂感情朗讀,邊讀邊配動作。在愉快的音樂氛圍中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設計 內 容 三
檢測導結
1、交流你喜歡梅花嗎?為什么?
2、讀一讀,背一背有關梅花的詩,課后收集更多有關梅花的詩。
學生交流
自由練讀,組內賽讀
滲透教育 總結全文。
板 書 設 計
梅 花開淡墨痕
墨梅 托物言志
人 清氣滿乾坤
四年級下冊《墨梅》導學案 篇2
1、《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2、《早梅》【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3、《雪梅》【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4、《憶梅》【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6、《梅》【宋】王淇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7、《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宋】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8、《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9、《梅花絕句》【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10、《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11、《楊柳枝詞》【唐】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12、《新栽梅》【唐】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13、《十一月后庭花盛開之二》【宋】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開時曾達千百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來。
14、《次韻中玉早梅》【宋】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小穸斜日兩三枝。
羅帷翠葉深調護,已被游蜂圣得知。
15、《梅花絕句》【宋】陸游
當年走馬錦西城,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16《紅梅》【宋】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17、《嶺上紅梅》【宋】范大成
霧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風一枝足。
滿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傾城在空谷。
18、《探梅》【宋】楊萬里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
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19、《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20、《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唐】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21、《江梅》【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22、《雜詠》【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23、《梅花》【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24、《卜算子·詠梅》【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5、《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四年級下冊《墨梅》導學案 篇3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全詩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首詩,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讀了那么多的書,老師考你們幾個課外知識怎么樣?1、“歲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嗎?(指生背)
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欣賞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讀課題
二、讀詩
1、打開課本,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檢查讀。
2、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出來,不僅要讀,還要吟唱,七言絕句的節奏一般是///
請同學們試著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詩
下面,老師給同學們一段時間,結合書上注釋,自學這首詩?醋约耗茏x懂多少,把讀懂的內容用鉛筆寫在書上,把自己讀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學。
2、小組內交流,并討論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a、①結合注釋能理解的重點詞有:
淡墨、痕、清氣、乾坤
、诮涣髅烤湓姷囊馑。師小結:這是一首題畫詩,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畫的一株盛開的梅花。
、郯堰@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軒е鴮@首詩的理解自由讀讀這首詩。
b、師引導: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讀懂了這么多,沒有什么讀不懂的地方嗎?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作者為什么要畫“墨梅”,而不畫鮮艷的梅花?
②這是一幅畫,詩中為什么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
、蹫槭裁凑f“不要人夸好顏色”?
……
師小結:這些問題提得好,可見同學們讀詩時動了腦筋,有“大疑”必有“大進”,這就是會讀書。當然,同學們不用著急,通過下面的學習,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四、品詩
1、品“淡墨”
、偻瑢W們,誰見過盛開的梅花?老師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賞?(課件:幾幅盛開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樣子?你能用上一、兩個詞描述一下嗎?
、谕趺峁P下的梅花從外表上看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默讀前兩句詩,思考一下。
生說:淡墨;痕跡一般淺;顏色不夠驕人……
③師點課件,出示《墨梅圖》。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圖》,仔細觀察一下,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生說:素潔、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氣……
、苤笇Ю首x:你們說的老師深有同感。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
指點:“淡墨痕”淡雅的,要讀得輕一點。
2、品“清氣”
過渡:同學們,這梅花如此淺淡,貌不驚人,從沒引起過別人的注意,從沒受到過別人的夸贊,但它卻在洗硯池邊不畏嚴寒地怒放著,呈現出勃勃生機。
①老師這兒有一個問題不懂,“墨梅”這樣做心里是怎樣想的?揣摩一下,誰來幫一幫老師?
指生說。
現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顏色”了嗎?指生說。
②正如詩中所說(課件出示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謝謝同學們,在你們的幫助下,老師讀懂了“墨梅”。
師引讀:
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x
這真是一株灑脫、淡定的梅花!男生讀
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齊聲讀
3、品讀
過渡:(對照板書)這梅花是痕跡一般的淡墨色,但卻素潔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這是一幅畫呀,“詩中為什么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誰已經明白你們提出的問題了?生回答。
①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完整地讀一讀,讓墨梅的形象走進你的心中吧。生自讀。
②把書扣在桌上,閉上眼睛,讓你的思維跨越時空,讓你的想像飛起來,飛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師的語氣要飽含深情,有一種靜謐之感)。
。ㄅ錁罚
師引讀:
淡墨色的梅花開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潔。≈敢簧x。
淡淡的清香彌漫在小院子里,充滿了天地間,也飄到了我們的教室里,讓我們靜心聞一聞吧。指一生讀。
五、品詩人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都陶醉于這梅香中了;貞浺幌虑懊鎸W過的《竹石》、《石灰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墨梅》與這兩首詩對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處?(板書: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師: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師相信你們對這首詩的思想內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況,你們的感悟會更深!
課件出示:王冕資料。指生讀
師: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傾注筆端,揮毫潑墨,暈染出一幅幅驚世之作。至此,墨梅與作者之間的聯系你讀懂了嗎?(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師小結:對呀!王冕曾說: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作者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現在讓我們回到課始提到的問題:
指名提出問題的同學:你明白作者為什么畫“墨梅”了嗎?生回答。
師評:你們真正讀懂了《墨梅》,讀懂了王冕,老師很高興。
4、升華讀:同學們,看著這幅墨梅圖,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墨梅、對王冕說嗎?
指生說,該生接著讀出自己的情感。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千般喜歡、萬般敬佩化成一首詩,表達出對墨梅對王冕的由衷贊美吧!
齊誦《墨梅》!
六、作業:搜集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辦一期以“歲寒三友”為主題的小報。
七、板書設計: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與世俗
清氣 同流合污
四年級下冊《墨梅》導學案 篇4
《墨梅》教學設計一
作者:上虞市實驗小學 湯金華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8
《墨梅》教學設計
設計者:上虞市實驗小學湯金華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重點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難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梅花歷來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一二年級時,我們讀王安石的《梅花》(齊讀)五年級時我們讀《雪梅》(齊背)這節課,我們讀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說到王冕,他還是我們家鄉人呢?(學生補充注釋處的內容)
你對這個詩題“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而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畫家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幾句話,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畫的詩。
二、初讀古詩,讀準古詩。
1.齊讀,讀準確。
2.指讀,讀準確。
3.再讀,讀出節奏來。
4.讀出平仄變化來。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三、解釋古詩。
1.王冕畫中的這株梅花長在哪里?
2.為何把池子稱為“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3.讀著這首詩,想著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喜歡這株梅花嗎?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詩:
“朵朵花開淡墨痕”
花開時那花兒的顏色(不濃艷),就像(用含著許多水的墨汁點染上去)一樣。既沒有(桃花那樣嬌艷),也沒有(杏花那樣如霞般粉紅)。[可讓學生填寫。]
朗讀表現花開色淡如墨痕的樣子。
“只留清氣滿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可這樣設置對話: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讀,表現梅花的香氣到處都是的情景。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并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朗讀表現梅香清雅的特點。
小結:這梅,色淡、氣清。
“不要人夸好顏色”
知道句中的“顏色”指梅花的色彩。
體會梅花品格的高貴、高潔,不在意別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
5.朗讀,讀出梅花的特點,讀出自己對梅花的喜愛。
6.背誦古詩。
四、深入體會詩意。
1.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讀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2.交流,知道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不計名利的品格。
3.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詳見附件)
4.讀著這些王冕的生平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學們,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現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不是的,他更是為了通過這首詩來表述自己的胸懷,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潔、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賞的性格。)
7.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
8.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五、布置作業:
默寫古詩。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四年級下冊《墨梅》導學案 篇5
張慶主編關于《墨梅》一詩改動的答復
cjfcy51256:
您發的帖子已拜讀。關于新版五年級教科書《墨梅》一詩的文字改動,現作說明如下:
《墨梅》一詩,是一首題畫詩。在其流傳的過程中,由于經過多次抄寫、翻刻,幾個版本文字上出現了差異,即所謂“版本異文”。作為教材應選哪個版本呢?不用說應該選最權威的。
值得慶幸的是,王冕《墨梅圖》的真跡仍然存世。(見附圖)圖上的題畫詩是王冕自己的筆跡,應認為是最權威的版本,所以我們的教材據此作了修改。
不少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作為梅花的量詞應當是“朵”,怎么可以用“個”呢?
“個”,古代寫作“箇”!墩f文》:“箇,竹枚也,從竹,固聲。”竹枚是古人用于計算的工具,是許多長條形的竹片兒。后引申為物量詞。最初只是用于計算竹子的單位,唐代以后,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如“兩箇黃鸝鳴翠柳”,是用于計算鳥類。在這首詩中,則是用于計算花朵。那時的語言習慣就是如此,是不可以以今律古的。
改成“只流清氣滿乾坤”,是不是就“不可思議”了呢?不然。這兒的“流”是流溢的意思,是說梅花可貴的清氣流溢人間。我們今天不是還常常說“百花竟艷,芳香流溢”嗎?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輯部 張 慶
為什么不用“粉身碎骨”?
●張慶
我教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古詩二首.石灰吟》中的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總覺得很別扭。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通常都是說“粉身碎骨”,很少有說“粉骨碎身”的。學生背這首詩,也每每背成“粉身碎骨全不怕”。為什么詩人不用“粉身碎骨”這一通常的說法呢?
周小琳
2004年4月1日
為什么詩人不用“粉身碎骨”這一通常的說法呢?這涉及到古詩的平仄問題。
《石灰吟》是一首平起式的七絕。平起式七絕各句的平仄是這樣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中一、三兩字是可仄可平的),采用“粉骨碎身”是符合該句平仄要求的。若用“粉身碎骨”(仄平仄仄),則既違背了本聯(一、二句為一聯,三、四句為一聯)之內平仄相對的要求,又違背了相鄰兩聯之間平仄相粘的要求。
至于說到“通常的說法”,這也要歷史地去看。因為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我們以現代的語言為標準來審視、評判古代的語言現象,就有可能犯“以今律古”的錯誤。
就拿“粉骨碎骨”來說,今天已經很少有人這么說了,所以我們感到別扭?墒牵诠糯鷦t未必不是“通常的說法”。
如唐蔣防《霍小玉傳》:“平生志愿,今日獲從,齡母碎身,誓不相舍!边@證明早在唐代就有這樣的說法了。
如果說這個例子偏早,那末成書于明代的諸多小說當與詩人于謙所處的時代比較接近,其中不乏這樣的說法。如《水滸傳》第八回:“你這把賊骨頭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間叫你便見功效。”《初刻拍案驚奇》20卷:“相公夫人正在重生父母,雖齡母蟹皋,無可報答!贝祟惱C,不勝枚舉。
就是到了有清一代,這樣的說法仍是屢見不鮮。如洪昇的《長生殿》:“俺不免乘此,到那廝跟前,痛罵一場,出了這口憤氣。便粉骨碎身,也說不得了。”
由此可見,詩人用“粉骨碎身”,不單是為了協調詩句的平仄,在當時也確有這樣的說法——而且跟“粉身碎骨”一樣,也是比較通常的說法。
(張慶,著名特級教師,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主編)
四年級下冊《墨梅》導學案 篇6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讓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準備】
1.課前請學生搜集王冕的資料
2.制作好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冕寫的《墨梅》(電腦出示全文),先聽老師把這首詩讀一遍。
二、解題
1.你們也試著讀讀,看看能否讀通,開始。
2.好,能讀通嗎?那老師來考考大家(電腦出示詞語)。
吾家洗硯淡墨痕乾坤
誰來讀一下,讀對了其余同學跟讀兩遍。
3.齊讀古詩。
三、看來通過第一遍讀大家已經把這首古詩讀通了,收獲挺大的。
下面,老師再讓大家大聲地、自由地讀讀這首詩,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當然有問題也可提出來,好不好?開始
四、討論
大家讀得很認真,有收獲嗎?也有問題吧?這樣,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把你的收獲(當然也包括問題)在小組里交流交流、討論討論,你們說好不好?暢所欲言吧!
……
五、師點評
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有幾個小組特別的投入,老師要表揚他們。下面,我們就來匯報一下討論的結果。
……
還有沒有什么疑問?老師有一些問題,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思考
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電腦出示《墨梅》圖),這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
2.看著這樸實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長繪畫,他為什么尤其喜歡畫梅花呢?
4.王冕自學成才,鄙視權貴,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5.對啊,這素潔的梅花不正是詩人鄙視俗流,貞潔自守高尚情操的寫照嗎?
七、同學們,再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從中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八、說說本首詩與《石灰吟》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九、欣賞課外的兩首托物言志的古詩,學生進行自讀自悟(電腦出示兩首古詩)。
梅花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四年級下冊《墨梅》導學案 篇7
之一
備課人:錢敏高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是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準備:
1 課前請學生搜集王冕的資料
2 制作好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課前請一學生介紹一下本首詩的作者——王冕
一、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冕寫的《墨梅》(電腦出示全文),先聽老師把這首詩讀一遍。
二、1、你們也試著讀讀,看看能否讀通,開始。
2、好,能讀通嗎?那錢老師來考考大家(電腦出示詞語)。
吾家洗硯淡墨痕乾坤
誰來讀一下,讀對了其余同學跟讀兩遍。
3、齊讀古詩。
三、看來通過第一遍讀大家已經把這首古詩讀通了,收獲挺大的。
下面,錢老師再讓大家大聲地、自由地讀讀這首詩,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當然有問題也可提出來,好不好?開始
四、大家讀得很認真,有收獲嗎?也有問題吧?這樣,錢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把你的收獲(當然也包括問題)在小組里交流交流、討論討論,你們說好不好?暢所欲言吧!
……
五、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有幾個小組特別的投入,錢老師要表揚他們。下面,我們就來匯報一下討論的結果。
……
還有沒有什么疑問?錢老師有一些問題,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電腦出示《墨梅》圖),這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
2、看著這樸實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長繪畫,他為什么尤其喜歡畫梅花呢?
4、王冕自學成才,鄙視權貴,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5、對啊,這素潔的梅花不正是詩人鄙視俗流,貞潔自守高尚情操的寫照嗎?
七、同學們,再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從中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八、說說本首詩與《石灰吟》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九、欣賞課外的兩首托物言志的古詩,學生進行自讀自悟(電腦出示兩首古詩)。
梅花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四年級下冊《墨梅》導學案 篇8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能夠知道古詩的意思.
3.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古詩,激發誦讀的情趣
1.同學們,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誦讀過許多古詩,大家可以隨意的吟出一兩句嗎
2.在剛才同學們吟頌的古詩中,詩人或是借物抒懷,或是托物言志,表達的了詩人豐富的感情,遠大的志向,高尚的節操.古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詩言志,歌詠懷."在古詩中就有不少以詩言志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們來看——
板書:
石灰吟 明 于謙
墨 梅 元 王冕
3.請一位同學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借助課后生字表和工具書朗讀古詩,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2.出示兩首古詩,請學生朗讀,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1)重點指導學生讀準下列詞語:焚燒,吾家,乾坤.
(2)注意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正確地停頓,體會古詩的音律美.
3.通過自主學習,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自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