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導學案(精選4篇)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導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禍、乃、侵、蝕、墾、畝、營、摳”等8個生字。
2、我要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3、收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學習重難點:理解造成黃河變化的原因,從中受到啟示。
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進入學習。
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通過略讀提示知道這節課學習的重點是:( )。
2.我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我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我能正確認讀本課的8個生字。并用聯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義詞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4、我要速讀課文,借助下面的提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介紹了黃河原來是 ,現在成了 ,
接著介紹了黃河變化的原因是 ( ) ,最后寫科學家設計了:
三、研讀讀文,探究變化。
1、默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黃河變化前的語句。
以前的黃河流域 、 、 ,我們的祖先選擇在這里 。所以,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
課文通過把以前的黃河流域與江淮流域作比較寫出了黃河變化前的樣子,作者正是用 的說明方法,巧妙的寫出了黃河變化前的自然狀況。
2、我要默讀課文1—5自然段,找出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
黃河在近2000年間竟決口15000多次,改道26次,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在這里作者用 方法讓我們具體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黃河帶給人們的災難。母親河成了禍河,搖籃成了憂患。
第五自然段,作者運用了 方法具體而形象地說明了泥沙大。讀到這一自然段我想到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 ,也說明黃河含沙量大。由于黃河含沙量大,使黃河變成 。
3、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怎能不讓我們心痛。我要默讀第六自然段,找出黃河變化的原因。
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 ;二是 。這兩個原因的關系是 。
4、我要默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給同桌互相講一講科學家們為治理黃河設計的方案。
四:拓展延伸:
1、默讀課后資料袋。
2、繼續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為治理黃河出主意。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導學案 篇2
小學( 語文 )導學設計方案 ( 四 )年級 第( 三)單元 第(10 )課 總課時:( 2 ) 課題 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第( 2 )課時 學習 目標 1、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2、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重難點 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探究 方法 討論+講解 課前 準備 遠程資源 導學過程 導入 導學 導疑 導練 一、講讀課文第二段。 1、這一段講了什么? (講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為什么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課文是怎么樣描寫的? 二、講讀第三段。 1、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憂患是什么意思? 2、黃河造成災難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積,河床升高,成為懸河,容易決口,形成水災。) 3、造成黃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 小結:這一段講黃河變壞的原因:大自然本身變化造成的;人類破壞造成的。 5、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三、講讀第四段。 1、讀最后一段。 2、面對日趨嚴重的問題,科學家們想出了哪些辦法? (關鍵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 3、科學家設計了什么樣的方案? (1)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 (2)保護好森林資源、盡快恢復植被; (3)合理地規劃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這些方案有什么好處? (防止水土流失,達到根治黃河的目的。) 四、總結全文。 1、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么樣的教訓? 2、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要保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五、拓展學習,看視頻《黃河治理》。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而且課文內容條理清楚,內容明細。所以教學時充分了學生的主體性,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僅培養了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讀書的良好習慣。 本課 資源 應用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導學案 篇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認識8個生字:禍,乃,侵,蝕,墾,畝,營,扣。
2.聯系上下文明白這些次詞語的意思:折騰,憂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河床,頻繁,經營,不折不扣。
3.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預習要求:1.讀熟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不會的可以借助工具書,小組內同學互助,理解詞語必須聯系課文,可以用多種方法(近義詞,反義詞,字義串聯,聯系語境等方法)。
2.把8個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并會注音,會組幾個詞。
3.讀課文,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敘述)
導學流程:一:用自己的方式導入課堂。
二:組內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1.組內可以交流生字,并派一名同學把生字寫在黑板上并注上拼音(同組合作不出錯,別的組可以糾錯。利用加減分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自由發言,說出你記字的
好方法,自由組詞。
2.每組同學把詞語展示在黑板上(比賽哪組寫得又好又快,又準確。方法同上。)學生聯系文章自由解詞。
3.師生共同評出今天的字詞明星組。(根據分數)
三:感知課文:
1.分組朗讀課文,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課文主要內容。
2.小結本節,布置下節課的預習內容。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導學案2
學習目標: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原因。
2.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
預習內容:1.黃河原來是什么的樣子?(從文中摘錄,找答案)
2.黃河后來又是什么樣子?(從文中摘錄,找答案)
3.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4.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和災難?
5.本文用到多種說明方法,請你從文中找出用到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說明方法的句子,和利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句子。(此題在課文中劃出,注明)
6.科學家為黃河設計的治理方案是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嗎?我們小學生為環保該怎么做?(每人寫一句關于環保的宣傳語。
課堂流程:一.師簡單導入課文
二.學生組內交流預習內容。
三.學生逐段朗讀課文(展示比賽讀),以段為單位,學生自主提出疑問,自主回答,師生共議。
四.小組內討論我們為治理黃河該怎么做?(組內選出代表回答)
五.為環保寫出環保宣傳語。(展示)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導學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課文中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3、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難點:自讀課文,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
學法提示:小朋友,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進一步引導你們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二是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激發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學習本篇課文同學們可以采取以下學法:①首先,初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有關問題,如: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治理黃河?然后默讀課文思考問題,圈點勾畫,批注感受,最后把感受和同學們交流。②學習本文要把瀏覽、默讀、朗讀有機結合起來。
課前準備:同學們在課前查閱圖書資料,搜集關于黃河及黃上高原的有關材料,課堂上與同學交流。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通過認真讀課文我能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務:
1、我掌握的拼音較牢固,我會畫去不正確的讀音。
媲 美(bǐ pì )繁 衍(yǎn yān) 折 騰(zhē zhé)叫苦不迭(dié diē)
禍河(huò hùo)江淮(huái tān)侵蝕(qīn qǐn)頻繁(bīn pín)經營(yíng yéng)
2、我請同學幫我聽寫下列詞語:
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隨心所欲、數管齊下、兇猛暴烈、開墾荒地、保護資源。
3、我能在括號中選擇正確的讀音。
(1) 人們不禁(jìn jīn)要問:像這樣一條多災多難(nán nàn)的禍河,怎么能成為(wèi wéi)中華民族的“搖籃”呢?
(2) 黃土高原氣溫轉(zhuǎn zhuàn)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構松散(sàn sǎn),很容易受到侵蝕和崩塌,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
4、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防止( ) 修筑( ) 恢復( )
設計( ) 堅持( ) 保護( )
5、課文中有許多專業術語,如:“河床、懸河、河道等”,這些詞語可以通過查資料,課下請教老師等方法理解。還有一些詞語,如:“搖籃 、生息繁衍等”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己試著解決并且批注它們。
6、通過預習,我能理清文章脈絡,批注這是一篇什么類型文章,課文首先寫了……,接著……,最后……。
7、我有收獲,有幾點疑問批注在文中想在課堂交流:
(二)交流探究
1、這是一篇說明文,課文是從幾個方面說明黃河變化的?通過認真讀文思考,小組合作交流。
學法提示:自讀自悟,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圈點勾畫,批注感受。
①、簡單概括批注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②、簡單概括批注黃河變化的原因了!
③、梳理批注科學家設計了治理方案分別是什么?
④、批注本篇文章的說明方法。
2、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和同學交流后批注啟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