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導學案
小學( 語文 )導學設計方案 ( 四 )年級 第( 三)單元 第(10 )課 總課時:( 2 ) 課題 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第( 2 )課時 學習 目標 1、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2、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重難點 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探究 方法 討論+講解 課前 準備 遠程資源 導學過程 導入 導學 導疑 導練 一、講讀課文第二段。 1、這一段講了什么? (講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為什么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課文是怎么樣描寫的? 二、講讀第三段。 1、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憂患是什么意思? 2、黃河造成災難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積,河床升高,成為懸河,容易決口,形成水災。) 3、造成黃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 小結:這一段講黃河變壞的原因:大自然本身變化造成的;人類破壞造成的。 5、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三、講讀第四段。 1、讀最后一段。 2、面對日趨嚴重的問題,科學家們想出了哪些辦法? (關鍵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 3、科學家設計了什么樣的方案? (1)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 (2)保護好森林資源、盡快恢復植被; (3)合理地規劃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這些方案有什么好處? (防止水土流失,達到根治黃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