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通用8篇)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篇1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
1、交流資料
師:同學們,昨天布置大家查找周總理的資料,大家有收獲嗎?
生:有!
師:那么,誰來給大家交流交流。
生:周總理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這些是媽媽幫我從網上查到的。
師:網絡是個信息量非常豐富的資料庫。老師相信大家以后經常會通過這個渠道獲取信息。
生:出示圖片“周總理的睡衣”,這是周總理的夫人——鄧媽媽,這時她已經七十多歲了,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大家看,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看得出周總理是非常簡樸的。
師:真好!如果你能說說是怎么找到這張圖片的就更好了。
生:我還從書上看到一個小故事:飛機遇險的時候……
生:我在姐姐的課本上找到了一首詩:周總理,你在哪里?……
師:我們通過上網、查書、向大人請教搜集了許多周總理的資料。那課文又給我們講周總理的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來學學這篇課文。
2、學習課文
(1)多媒體一筆一畫出示課題,請大家一起書空寫。
(2)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題目——
生齊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師:請你們清晰而堅定地來讀一讀。
生齊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師:能不能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再讀一遍?
生齊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二、自讀課文隨文識字
1、自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學生讀,教師巡視)
2 、同桌互讀
師:請同桌同學互相當小老師,認真聽對方讀課文,如果對方完全讀對又完全通順,就給他畫紅旗,如果對方讀得有不對或不通順的地方就幫助他,讓他也能得到光榮的紅旗。
3 、教師檢查
師:那些同學的了紅旗,請舉手;誰在同桌的幫助下,讀對、讀通順了的請舉手。
三、學習討論讀悟道理
1、學習課文,相互交流
師:大家要一邊認真讀課文,一邊給感受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反復讀。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對課文作了細致的研究,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嘗讀書的果實。
生:通過讀書我知道了課文寫了周恩來少年時,老師問大家為什么而學習,周恩來鄭重回答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生:我明白了“環顧四周”是向四周看的意思。
生:我查了字典,知道了光耀門楣是為家族爭光的意思。
生:我明白了“崛起”就是強大的意思。
生: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周恩來在13歲時就立下了這樣的志向?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
2、合作討論,用心感悟
自由尋找合作學習伙伴,根據電腦屏幕出示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并討論完成:
討論問題
a、讀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b、課文中什么讓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還有誰喜歡“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說說喜歡的原因。
d、讀一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假如你就是小時候的周恩來,學一學當時他是怎樣回答的。
3、師生互動,深化體驗
師: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生:這件事發生在1910年,爺爺告訴我當時處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許多國家都來欺負我們侵略我們,霸占我們的國土,還讓我們賠款,國內局勢也非常混亂,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師:面對倍受凌辱、貧窮、落后的祖國,周恩來“若有所思”、“略加思索”,他在想什么?同學們,請你們寫下來!
(學生自由書寫)
(指名學生讀自己寫的話。)
生:周恩來想,中華民族地域遼闊,人又多,為什么這么軟弱,被外國人欺凌,是因為什么?
師:問得好!
生:周恩來想,人與人都平等,外國人沒有權利來侵犯中國,為什么中華人民敢怒不敢言?為什么中國人不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把前來欺凌我們的外國人給打倒?
生:他會想,我們的國家貧窮、落后。老百姓才沒有好日子過,只有國家富強了,別的國家才不會欺負我們,人民才會當家作主過上好日子。為了使國家變得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所以聽見魏校長問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周恩來略加思索,鄭重地說……(連續指名學生回答。)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四、升華志向放飛理想
師:同學們,周恩來為什么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請你們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什么而讀書?
生齊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下課!(學生嘹亮的聲音仍然在耳畔回蕩。)
附作業
自選一題,可獨立完成,也可與人合作。
1、我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想和同學合作朗讀對話的部分。
2、找一找,抄一抄課文中的成語。
3、搜集一些有關立志的名人名言或故事,與同學交流。
4、你有什么志向?說一說,寫一寫。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篇2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
1、交流資料:
師:同學們,昨天布置大家查找周總理的資料,大家有收獲嗎?
生:有!
師:那么,誰來給大家交流交流。
生:周總理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這些是媽媽幫我從網上查到的。
師:網絡是個信息量非常豐富的資料庫。老師相信大家以后經常會通過這個渠道獲取信息。
生:出示圖片“周總理的睡衣”,這是周總理的夫人──鄧媽媽,這時她已經七十多歲了,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大家看,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看得出周總理是非常簡樸的。
師:真好!如果你能說說是怎么找到這張圖片的就更好了。
生:我還從書上看到一個小故事:飛機遇險的時候……
生:我在姐姐的課本上找到了一首詩:周總理,你在哪里?……
師:我們通過上網、查書、向大人請教搜集了許多周總理的資料。那課文又給我們講周總理的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來學學這篇課文。
2、學習課文:
⑴ 多媒體一筆一畫出示課題,請大家一起書空寫。
⑵ 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題目──
生齊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請你們清晰而堅定地來讀一讀。
生齊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能不能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再讀一遍?
生齊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自讀課文隨文識字
1、自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讀,教師巡視。)
2、同桌互讀:
師:請同桌同學互相當小老師,認真聽對方讀課文,如果對方完全讀對又完全通順,就給他畫紅旗,如果對方讀得有不對或不通順的地方就幫助他,讓他也能得到光榮的紅旗。
3、教師檢查:
師:那些同學的了紅旗,請舉手;誰在同桌的幫助下,讀對、讀通順了的請舉手。
三、學習討論讀悟道理
1、學習課文,相互交流:
師:大家要一邊認真讀課文,一邊給感受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反復讀。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對課文作了細致的研究,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嘗讀書的果實。
生:通過讀書我知道了課文寫了周恩來少年時,老師問大家為什么而學習,周恩來鄭重回答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生:我明白了“環顧四周”是向四周看的意思。
生:我查了字典,知道了光耀門楣是為家族爭光的意思。
生:我明白了“崛起”就是強大的意思。
生: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周恩來在13歲時就立下了這樣的志向?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
2、合作討論,用心感悟:
自由尋找合作學習伙伴,根據電腦屏幕出示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并討論完成:
討論問題:
⑴ 讀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⑵ 課文中什么讓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 還有誰喜歡“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說說喜歡的原因。
⑷ 讀一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假如你就是小時候的周恩來,學一學當時他是怎樣回答的。
3、師生互動,深化體驗:
師: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生:這件事發生在1910年,爺爺告訴我當時處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許多國家都來欺負我們侵略我們,霸占我們的國土,還讓我們賠款,國內局勢也非常混亂,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師:面對倍受凌辱、貧窮、落后的祖國,周恩來“若有所思”、“略加思索”,他在想什么?同學們,請你們寫下來!
(學生自由書寫。)
(指名學生讀自己寫的話。)
生:周恩來想,中華民族地域遼闊,人又多,為什么這么軟弱,被外國人欺凌,是因為什么?
師:問得好!
生:周恩來想,人與人都平等,外國人沒有權利來侵犯中國,為什么中華人民敢怒不敢言?為什么中國人不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把前來欺凌我們的外國人給打倒?
生:他會想,我們的國家貧窮、落后。老百姓才沒有好日子過,只有國家富強了,別的國家才不會欺負我們,人民才會當家作主過上好日子。為了使國家變得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所以聽見魏校長問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周恩來略加思索,鄭重地說……
(連續指名學生回答。)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四、升華志向放飛理想
師:同學們,周恩來為什么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請你們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什么而讀書?
生齊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下課!
(學生嘹亮的聲音仍然在耳畔回蕩。)
五、附作業
自選一題,可獨立完成,也可與人合作:
1、我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想和同學合作朗讀對話的部分。
2、找一找,抄一抄課文中的成語。
3、搜集一些有關立志的名人名言或故事,與同學交流。
4、你有什么志向?說一說,寫一寫。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篇3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又見面了,本想再聊聊天,可是我想給同學們放一個短篇,這個短片可能對同學們的學習更有幫助,同學們愿意嗎?
(播放短片:中國古代輝煌成就,近代的屈辱和悲壯,周恩來。)
同學們,看來朱老師播放的短片,激動地簡介近代屈辱史,一個是而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齊度課題。范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詞語,自讀詞語:
帝國主義,風和日麗,耀武揚威,鏗鏘有力,得意洋洋,振興中華,懲處,吵嚷,巡警。
老師:請同學來讀一讀,好,你來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學生:開火車領讀詞語。
老師:懲處讀錯了,誰來給改正一下。糾正“巡警”讀音。
2、老師:上節課同學們上節課讀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了三個小故事,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哪三個小故事。
學生:讀書。
老師:第一個故事是什么呢?
學生:周恩來回到家鄉和伯父的對話。
老師:聽了伯父的話魯迅感受如何?
學生:疑惑不解。
老師:哪些自然段是寫的第一個故事?
學生:1~6自然段。
老師:像這樣說說第二個故事。
學生:少年周恩來看到一系列不公平的事。
老師:這正是文章中說的什么?
學生:中華不振。
老師:第幾自然段到第幾自然段將第二個小故事?
學生:7~8。
老師:用相同的方法說第三個小故事。
學生:立志,9~17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感悟中華不振
1、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小故事,中間有一段少年周恩來和伯父的對話,請試著找出來。獨處感情來。
學生:讀書。
老師:看大屏幕,分角色讀第一部分。
學生:分角色讀書。
老師:你為什么用這樣的語氣去讀伯父的話呢?
學生:因為中華不振,華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語氣來讀。
老師:你知道華人與狗這個故事是嗎?
學生:是的。
老師:中國處于什么情況下?
學生:學生談理解。
老師:此時伯父的心情復雜,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嗎?
學生:腐敗。
老師:笑,提醒問題是問伯父的心情。
學生:焦慮,悲傷,哀愁,無奈…
老師:少年周恩來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疑惑。
老師:疑惑不解。
老師:所以他不解地問,齊讀──
學生:讀“為什么”。
老師:述說伯父的話,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
學生:讀“那又是為什么?”
老師:文章中有個詞和中華崛起相反,是什么?
學生:中華不振。
2、老師:聽了伯父的話,少年周恩來帶著不解,帶著疑惑,自己去外面看,請按照自學要求度第二個小故事,指名讀自學要求:在文中畫出表現中華不振的詞語或句子來,四人小組說說你的體會和感受。
學生:讀書。
老師:回答問題之前老師先提個要求,大大方法,聲音洪亮地回答,認認真真地傾聽,必要的時候做補充。
學生:第八自然段看出來的,讀。我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意思,詳細談洋人撞死人的事。國人敢怒不敢言。
老師:你的體會很好,特別是體會到了中國人的“感怒不敢言”。
學生:第二句話當中,洋人撞死婦女的親人還得意洋洋……
老師: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學生:得意洋洋。
老師:洋人應該有怎樣的表現?
學生:道歉,賠款……
老師:可是他卻怎樣呢?
老師:用文章的詞,你知道他為什么得意洋洋嗎?不急著回答,拿起筆在文章畫出他得意洋洋的句子。
老師:屏幕出示句子,短短幾句話,表現了洋人的得意洋洋,又表現了婦女的悲慘遭遇,作者用什么詞語把這些句子聯系在一起的?
學生:原指望,誰知,不但不,反而。
老師:把這幾個字放大,再讀句子,指導讀句子。
老師:你讀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學生:談感受,帶著感受讀句子。
老師:還有哪些詞語和句子呢?
學生:第七自然段中的句子。讀。
生:我體會到了中國的地盤大多是外國人,從大多體會到外國人很多,反而變成了外國人的地盤。
老師:看巡警前面的詞語,(耀武揚威)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很威風,有很多人都不怕。
老師:肆無忌憚,那時因為巡警成了外國人的走狗。還有哪些詞語?
學生:讀句子體會到中國日敢怒不敢言,外國人知道中國人不敢怎樣。
學生:我從“只能”體會到中國人成了外國人的走狗。
老師:中國日充滿了無奈。
學生:衣衫襤褸。反而體會到……燈紅酒里,很過分。
老師:聯系上文對比理解,這樣的方法真好,課文學到這里,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學生:為什么中國人的巡警不幫中國人?
老師:你呢?
學生:如果我是中國巡警一定不回幫外國人,他們這樣很不好。
老師:如果是你,你一定給自己人撐腰是嗎?你的問題?
學生:我們的祖國幫助洋人,為什么那些人幫助外國人?
老師:你們想過答案嗎?統一用一個詞回答。
學生:中華不振。
老師:范讀第二個故事,學生思考你似乎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談理解,并帶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再讀讀這句話。
師總結,并引導學生再讀第二個故事。
配樂指名讀。
3、師:老師聽到了年對婦女的同情,對洋人的痛恨,從租借回來,周恩來常常一個人沉思,他在想些什么?直到有一天,校長問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有的同學說,為了──而讀書,有的同學說,為了──而讀書,有的同學說,為了──而讀書,而周恩來說──“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
他在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女生讀。)
這可是周恩來一生信守的諾言阿~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女生讀。)
這可是周恩來終生為之奮斗的目標阿~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齊讀。)
4、總結:
結合系列圖片介紹周恩來的業績。
四、作業
1、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你為什么而讀書呢?請用為~而讀書的舉手寫話。
2、課后閱讀《大地的兒子》或其它有關周恩來的故事。
3、將你所了解的周恩來用講故事,寫文章,辦手抄報的形式,與同學分享,交流。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篇4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指黑板,生讀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講課之前,我要送一首詩給大家(課件出示《大江歌罷掉頭東》)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生:周恩來。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齊讀。
師: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體會到了周恩來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決心。
生2:我體會到了周恩來立志救民族于危難之中的偉大抱負。
師:說的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份激人奮進的感情來朗讀課題。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請你們清晰而堅定的朗讀課題。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請你們鏗鏘有力的朗讀課題。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探究新知
1、找“中華不振”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誰能說說周恩來為什么要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志向?
生:“中華不振”(指三名學生回答中華不振)。
師:板書“中華不振”問:這句話是誰說的?
生:是伯父說的。
師:伯父對誰說的?
生:周恩來。
師:把這組人物的對話找出來,同桌之間分角色讀一讀,一會找同學讀給大家聽。
生:同桌之間分配角色,朗讀課文。
師:誰來讀一讀?(指一組同學)請介紹一下角色。
生1:我是周恩來,他是伯父。
師:你想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周恩來的話?
生1:疑惑不解的語氣。
師:你想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伯父的話?
生2:用擔心的語氣。
師:好,我們其他同學為他們讀白好嗎?
生:好。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還想再讀嗎?
生:想。
師:那老師讀伯父的話,你們讀周恩來的話好嗎?
師生分角色朗讀,師讀完后特意加了一聲嘆息,停頓兩秒后問:你們從伯父的這一聲嘆息中聽出了什么?
生:聽出了伯父的沉重和無奈。
師:伯父為什么會沉重和無奈呢?
生:因為中華不振。
師:是的,伯父無奈的是:(指黑板生齊讀:中華不振)
師:課文中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中華不振這個詞的含義了,把它畫下來,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讀給大家聽。
生:讀文,邊讀邊畫。
讀書聲漸小,師:畫好了嗎?誰來說一說?
生1:我畫的“是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因為在租借地里走的都是外國人卻沒有幾個中國人,這就是中華不振!
師:是啊!(課件出示這段話)如果這是在外國就不足為奇了,可這是在哪呀?
生:在中國!
師:是呀!這是中國的土地上走的卻是外國人這就是——
生:中華不振!
師:能說說你讀了這段話的感受嗎?
生1:我感到很氣憤!
好!那你就帶著這份氣憤的心情來讀讀這段話。
生:有感情的朗讀。
師:誰對這段話還有不同的體會?
生2:我是從耀武揚威這個詞中體會到的中華不振的。
師:能具體的說一說嗎?
生2:巡警是中國人,他們在自己人的面前耍威風,可在外國人面前卻低三下四當走狗。我覺得這就是中華不振!
師:說的好!請你來讀讀這句話。
生2讀
師:從你剛才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你對巡警的憤恨和蔑視。是呀,巡警是在借助洋人的勢力來顯示自己的威風,真是可恥至極,這就是——
生:中華不振!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替換耀武揚威這個詞?
生沉默了片刻,舉手。
師:你來說說。
生3:狐假虎威!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找的很準,用這個詞來代替再恰當不過了,這就是巡警的丑惡的嘴臉!讓我們帶著這份難以壓抑的憤怒一起來讀讀這段話。
生齊讀,群情激憤!
師:誰還從別的地方找到“中華不振”的含義了?
生:我是從“衣衫襤褸”和“得意洋洋”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中華不振的。
師:(課件出示這段話)能說的具體一些嗎?
生:“衣衫襤褸”說明這個婦女的家里很貧窮,這就說明了中華不振!
師:是啊,我們從這位貧窮的婦女身上我們看到了——
生:中華不振!
師:那“得意洋洋”呢?
生:這個洋人把婦女的親人軋死了,不但不自責,反而卻在那得意洋洋,這不就是中華不振嗎?
師:是啊,這就是——
生:中華不振!
師:剛才這位同學從婦女和洋人的對比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不振。”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注意要突出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這兩個詞。讀吧!
生:齊讀。
師: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找的是“一問才知道~~誰又敢怎樣呢?”我覺得這個婦女很可憐,親人被洋人軋死了卻沒有人為她作主,沒有人為她撐腰,她的命太苦了!這就是中華不振呀!
師:(課件出示這段話)說的多好啊!從你的話語中老師聽出了你是一個心地善良富有愛心的女孩,老師為你驕傲!你能再讀讀這段話嗎?
生:動情的朗讀。
師:這個不幸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同學們想象一下被軋死的這個人會是她的什么親人呢?
生1:可能是她的孩子!
師:是啊!可能是她活潑可愛聽話懂事的孩子,她悲痛欲絕。她原指望——
生:接讀(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生2:還可能是她的丈夫!
師:是啊!可能是她為養家糊口在外日夜奔波的丈夫,她痛不欲生。她原指望——
生:接讀。
師:還可能是她的什么人?
生3:還可能是她的父母!
師:是啊!可能是她白發蒼蒼操勞一生的父母,她心如刀絞。她原指望——
生:接讀。
師:這位可憐的婦女遭受了如此大的不幸,她多么希望能有人幫一幫她呀!中國巡警局為她撐腰了嗎?
生:沒有。
師:是啊,巡警局不但沒有懲處這個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同學們,天理何在呀!這是為什么呀?
生:中華不振啊!
師:板書,在中華不振后面加上“啊!”
師:巡警局不為婦女撐腰,圍觀的中國人為她伸張正義了嗎?
生:沒有。他們什么也沒說,只是緊緊握著拳頭。
師:為什么?為什么自己的同胞遭受欺凌,他們卻什么也不敢說,什么也不敢做呀?
生:齊答“中華不振啊!”
師:是啊!中華不振啊!同學們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說些什么?你會做些什么嗎?
生1:我會找巡警局為這位婦女伸張正義!
生2:我會沖上去狠狠的把那個洋人揍一頓!
師;作為中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場景我們怎能不憤怒,作為中國人親身經歷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沖動,然而在當時的中國能這樣做嗎?
生:不能。
師:大聲的告訴我為什么?
生:高喊“中華不振!”
師:在當時的中國發生這樣的事又何止這一件。(課件出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事例)
生:閱讀。
師:看了這個事例你還想說什么?
生1:太讓人氣憤了,外國人竟然把中國人比作狗,簡直是對我們中國人的侮辱。
生2:我真想把那塊牌子砸的粉碎!
師:同學們,這樣一段屈辱的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單單是憤怒,更多的應該是思考我們該如何不讓歷史重演。周恩來從租界地回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忘不了在中國人的土地上,竟讓洋人在中國人面前耀武揚威,專橫跋扈。他忘不了光天化日之下,在中國人的土地上,自己的同胞遭受著侮辱和欺凌,卻沒有人敢為她伸張正義。在一次修身課上,魏校長問大家為什么而讀書,一語驚醒夢中人。周恩來恍然大悟,于是站起來胸有成竹的回答——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清晰而堅定的回答——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周恩來的讀書目的和別人一樣嗎?
生:不一樣!
教師引讀:有的說—— 有的說—— 還有的說—— 而周恩來卻鏗鏘有力的回答——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引讀:周恩來的話得到了魏校長的喝彩——
生:接讀
師:魏校長為什么要為周恩來喝彩?
生:因為別人讀書是為了自己,而周恩來卻為了國家!
師:是啊,周恩來知道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這九個字不僅是周恩來為之奮斗的人生目標,更是他用一生信守的承諾(課件出示“周恩來的一生”配樂“你是這樣的人”)
生:觀看。
師:沉默了片刻。周恩來的一生是偉大光輝的一生,周恩來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不朽的誓言(手指板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同學們,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那個任人凌辱,任人宰割的中國了,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今天要為什么而讀書呢?請同學們把你們的偉大志向寫下來,好嗎?
生:動筆抒志。(配樂,精忠報國)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讀書志向?
生1:為中華的強大而讀書!
生2:為中華的富強而讀書!
生3:為中華的騰飛而讀書!
師:說得好,老師為你們有如此遠大的抱負而驕傲。同學們,中國這條東方巨龍已經崛起,那就讓我們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好嗎?(課件出示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
生:好!
師:同學們,請你們清晰而堅定的告訴在座的所有老師,你們為什么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
師:請你們鏗鏘有力的告訴全世界,你們為什么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
師: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好,這節課上到這里,下課。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篇5
南海實驗小學余美清(部分措詞參考石門實驗小學馬林林老師的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得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有感情得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和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理清文章脈絡,知道周恩來在什么經歷下說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
2、掌握生字詞。
一、揭題導入
1、老師激情介紹:我們的祖國有廣闊的疆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數不盡的寶藏、優美的自然風光,這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都為之驕傲和自豪!(幻燈圖片:地圖、長城、兵馬俑、布達拉宮、泰山、霧凇等)
師沉重地介紹:然而,在近代,由于政府的軟弱無能,我們的祖國卻飽受屈辱,受到了帝國主義列強的踐踏,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幻燈播放近代受屈辱的圖片)
師激動地說:當侵略者的鐵碲踐踏我們美麗山河的時候,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臉上流著淚,心中淌著血。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國,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爭。他們當中有一個人,他大聲疾呼: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師板書題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3、生讀。你怎么理解這句話?(讀書是為了振興中華)
師:說這句話的知道是誰嗎?(周恩來)你對周恩來有什么了解。
過渡:讓我們一起走進閱讀天地里,去更深入地了解周恩來吧!
☆閱讀拓展(讀“閱讀天地一”中關于周恩來總理的文章:《周恩來生平》、《周總理的故事》
周恩來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說這話的時候,周恩來幾歲?到底是什么經歷讓少年周恩來有了如此遠大的志向?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初讀識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用概念圖顯示它們之間的聯系)
2、出示生字詞,認讀:
帝國主義租界模范闖關振興熱鬧非凡巡警吵嚷懲處
衣衫襤褸鏗鏘有力欺凌
1)指名讀
2)正音:模范模樣
3)學寫:嚷
4)那個詞不理解?
5)齊讀
三、整體感悟
1、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分別是什么?
概括:交談-見聞-立志
過渡:讓周恩來有如此的志向,因為在于他在少年時期遇到過兩件事,這兩件事使他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我們先來看第一件事。
2、學習第一件事(課件出示第一個故事中的對話)
師:請大家找出伯父和周恩來的對話,揣摩他們當時的心情,試著同桌分角色去讀一讀。
同桌自由練讀,師巡視、指導。
師:哪一桌愿意給大家讀一讀他們當時的對話呢?
朗讀指導:
指導學生從讀中感受伯父無奈的心情。
讀周恩來的話,體會周恩來的疑惑和追問。
分角色朗讀
過渡:正是因為周恩來“疑惑不解”,所以他背著伯父闖入了外國租借地,在外國租借地他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3、第二件事
師范讀。問: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同胞在租界里受到欺凌、中國巡警袖手旁觀、圍觀百姓敢怒不敢言,這一切都因為——中華不振
發散:假如你就在現場,看到了受欺凌的中國婦女,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過渡:近代中國,由于政府的軟弱無能,使我們中國人飽受屈辱,讓我們一同到閱讀天地里,了解這一段慘痛的歷史吧!
拓展閱讀:《租界:“國中之國”的屈辱與消亡》、《圓明園的毀滅》、《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甲午中日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看了這些資料,你怎么想?
師總結:中華不振啊,帝國主義國家可以隨意侵占我們的土地、掠取我們的藏寶、欺凌我們的同胞。那時候周恩來身處其中,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到了欺凌,他的感受的更強烈了。
4、第四件事
從租界回來后,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呢?
過渡語:也許他還會想,難道還讓我們的中華母親繼續受這樣的屈辱嗎?也許他還會想,我們中國人看到這樣的屈辱還要再沉默下去嗎?所以,在修身課上,當魏校長問及“諸生為什么而讀書”時,他是怎樣回答的?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想想他的遠大抱負,你能再鏗鏘有力地讀一次嗎?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過程:
1、復習生字。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說說周恩來為什么小小年紀有遠大的志向。
3、學習周恩來的詩:《大江歌罷掉頭東》
4、學習10——17自然段
5、拓展閱讀,了解中國歷史上從小立志為救國救民而奮斗中心的名人故事:《鄧稼先》、《少年鄧稼先:真希望蘋果能砸到我的頭上》、《李四光的故事》、《祖國,我終于回來了》(錢學森的故事)
6、說一說:你是為什么而讀書?為什么有這個志向?你打算怎么做。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2、寫一寫“我為什么而讀書”
教學過程:
1、畫概念圖,構思文章。
2、寫作訓練。
(未經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紙媒體,網絡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篇6
【教材分析】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展開故事,作者以陳述事實的語氣,通過人物的對話,帶領我們真實而具體地走進了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中國少年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一個偉大人物從小就有不同凡響的心聲。
【學情分析】
中年段,要培養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課程標準還對中年段的閱讀還提出了一項新的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9個生字,會寫16個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洋洋、鏗鏘有力、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價值觀: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方法】:講授法、自學法
【課前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本篇課文分兩課時,這是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速記名言警句
二、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能說一說你是為什么而讀書的嗎?
你說——為中華不振而讀書。
師:你知道中華不振是什么意思嗎?中華不振是說中國強盛不強盛
生齊說:不強盛
師:所以說中華不振是個貶義詞,我們應該為(生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師: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還有那位同學說一下你為什么而讀書?
你呢?——我想讓我們的科技變得發達
師:那你是想當個科學家對不對,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同學們,相同的問題,有一個12歲的孩子是這樣回答的,看老師寫。板書課題
課前大家都預習過課文,對課文內容一定有所了解,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周恩來)對,周恩來。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下面就讓我們重溫百年前那段恥辱的歷史。請看大屏幕
師:聽完后能說說你內心的感受嗎?
生:太可怕,太殘忍了。
師:殘忍的是誰?
生:是法西斯,因為他們侵略我們的國家
師:你還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生氣,很憤怒
師:他們隨意傷害別人的性命確實讓人生氣。
作為一個中國人此情此景怎能不感到悲憤、恥辱、可恨……,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現實中,一個12歲的少年,喊出這句振奮人心的話:請齊讀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句話滿載了少年周恩來內心的激憤和渴望改變國運的信念
師:請同學們清晰而堅定地讀——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聲音再鏗鏘有利一點——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研讀“中華不振”
1.引出“中華不振”
師:同學們題目中的中華指——中國,那崛起是什么意思?你來說——振興,站立起來;你來說——發展壯大起來……(以前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現在是不是?(不是)因為中國站起來了)
看來同學們對課題的理解很透徹。課文中有一個詞和“中華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請迅速瀏覽課文,找出這個詞。生:中華不振。教師板書:中華不振
2.感悟“中華不振”(設計理念:這是導致少年周恩來立志救國的導火索,也是文章中感情最充沛的部分,因此這一環節要同學們細細感悟體會,反復朗讀,感受周恩來當時內心的激憤。)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遍細細體會,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中華不振”的,用筆劃一劃。好,開始。
(1)生交流(課文第8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
“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他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水之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
(2)朗讀指導
師:請同學們齊讀這一段,讀完后談談你的心情如何:氣憤、難過、無奈……
師:你氣憤的是什么?
生:我氣憤的是中國巡警不幫中國人卻去幫外國人。
師:把你的憤恨注入到這段話中,讀:——
師:你憤恨的是誰?
生:我憤恨的是外國人來侵略我們的國家,撞死人還在一旁得意洋洋。
師:面對婦女的悲慘遭遇,洋人洋洋得意,中國巡警不但不幫忙,反而大聲訓斥她。想象一下你就在現場,你認為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誰?
生:是她的孩子;她的丈夫;她的母親
師:是啊,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她活潑可愛的孩子,她心痛如絞;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她相依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絕;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她白發蒼蒼的母親,她情何以堪,而肇事者卻在一旁得意洋洋,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想?
生:他們真是太可恨了
師:對,他們罔顧人命,蔑視法律的行為真是讓人發指。你憤恨嗎?用你的憤恨讀這段話。
師:除了對中國巡警、對洋人,你還憤恨什么?(如果你看到有人受到欺負,你會怎樣做,(沖上去幫忙)而當時圍觀的人群呢?)
生:圍觀的中國人只是緊握拳頭,卻沒有一個站出來幫助這位婦女
師:是當時國人的軟弱可欺讓人憤恨,你也讀……
師:面對著洋人的洋洋得意,中國巡警的助紂為虐,圍觀人群的敢怒不敢言,我們看出了(中國不振),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么嗎?
生:中國飽受欺凌,國人喪失尊嚴,懦弱無能(師板書:飽受欺凌、喪失尊嚴、懦弱無能)。
師:你還從哪看出了中華不振?(聯系課文開頭部分)
生:從周恩來剛到東北的時候伯父同他說的話體會到中華不振。
師:(屏幕顯示:課文的一段對話)現在大家能體會到伯父的心情了嗎?(伯父對現狀滿不滿意,(不滿意)那憑他一個人的力量能不能改變?(不能)所以伯父的語氣里充滿了(無奈),所以讀的時候聲音應該是低沉的)好,現在帶著你的體會咱們來分角色讀讀他們當時的對話。
先請兩位男同學來朗讀一下(通過你的語言,我仿佛看到了伯父無奈的表情)
那兩位女生來試一下(感情非常充沛)
下面咱們男女生競讀一下,看誰最能把握人物的心情。
男女生分角色讀(我覺得大家都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師:其實,發生這樣的事,在當時的中國,那里只是這一件,兩件啊——
四、少年周恩來立志(設計理念: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講述少年周恩來不同于其他同學的遠大志向,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操。所以這一部分要引領學生體會當時魏校長的震驚,激發學生的愛國心及樹立遠大志向的渴望。)
師:從租界回來后,周恩來常常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他在想中國為什么受外國欺負
師:對,他想到了問題的根源
生:他想怎樣讓中國強大起來,這樣就不再受人欺負了
師:很好,他想到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生:他想我要發明先進的武器,把外國人趕出去
師:也許這也是周恩來想過卻沒有付諸實踐的。看來每位同學的想象都很豐富
師:這一次去了租界以后,周恩來內心感慨很多,因為——
——他忘不了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卻給不了一個中國婦女以起碼的公道。
——忘不了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還要人收養人的專橫跋扈。
——更忘不了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在面對一個洋人的凌辱時,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伸張正義。
所以,他決心拯救這個積貧積弱的中國,立志……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這是周恩來一生信守的諾言啊!男生讀——
這更是他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啊!女生讀——
師: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說的。
下面讓我們看一下課文中周恩來立志的話語,請同學們齊讀第10到16自然段(學生齊讀)
師:課文中周恩來立志的話出現了幾次?
生:兩次
師:分別是哪兩次?
生:一次是校長問學生為什么而讀書,第二次是校長又追問了一次
師:周恩來當時的語氣是怎樣的,你能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嗎?
生:第一次是清晰而堅定的,第二次是鏗鏘有力的
師:那么你能讀出這種語氣嗎?誰來挑戰一下?(老師適當評價)
師:周恩來為什么又重復了一遍?
生:因為校長不相信,才又追問了一次
師:哪句話透出了校長的不相信?
生:“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
師:你聽了12歲的周恩來說出這樣的話會感到震驚嗎?
生:會
師:是啊,我也和大家一樣收到了一次震撼教育。周恩來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出示一組圖片:)
赴法留學,球的馬克思主義建立共產黨
重慶談判,國共合作,取得抗戰勝利
運籌帷幄,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中國
建設國家,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他離去時十里長街站滿了送行的人;他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他離去時,聯合國為之降半旗。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周恩來不是為吃飯而讀書,不是為____________而讀書,不是為_______________而讀書,也不僅僅是為明理而讀書,而是為____________________而讀書。因為在少年時他就意識到,中國要想不被帝國主義所欺凌,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堂小測
師:那今天,你們將為什么而讀書呢?
生:為了祖國的強大而讀書
生:為了自己美好的未來而讀書
生:為了考試有個好成績而讀書
師:同學們說的太好了,不管是你的遠大的理想還是近期的目標,老師都希望你能實現。
師:今天咱們學習了周恩來少年勵志的故事,一個很激勵人的故事,同學們有沒有收獲?(有)其實周總理的故事還有很多,偉
六、課后作業
人的故事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課下收集一下關于周總理的資料,咱們下節課交流。下課
【板書設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崛起
飽受欺凌
中華不振喪失尊嚴
懦弱無能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篇7
一、導入新課
師:課前先板書好課題: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用手指課題)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老師如果在課題后面加上“!”就是一句格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句名言是誰說的嗎?
生:周恩來
師:你們記得很準確,的確是周總理說的,而且是在一次修身課上回答魏校長的“為……而讀書”(在課題下面加上著重號)的答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其他同學當時是怎么回答的
生:匯報①……②……③……④……
師:你們今天的表現可真好,不但記得牢,而且說地也很準確,一字不差。從這5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匯報(不到位)
師:老師感覺你們還沒有真正的讀懂,請同學(師在明理、掙錢、做官、吃飯、中華之崛起加上桌重號)細細品讀品讀這幾個詞,比較一下這次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生:其他人讀書都是為了自己,而周恩來是為了國家。
師:為了祖國什么?
生:為了祖國的振興
師:這次體會的很深刻,周恩來讀書是為國家振興(相機板書)那周恩來為什么會下這雄心壯志呢?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周恩來12歲那年,深深體會體會是什么原因讓他立下這個偉大的目標,請同學們打開書默讀課文,1~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周恩來與伯父對話的句子
師:你是具體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感受的呢?請同學們邊讀邊畫。
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視,如果有沒有動筆的,教師要及時滲透學習方法)
師:從你們的動作,老師就知道你們已經讀完了,那誰愿意把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其他同學仔細聽看他找的對不對。
生:讀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他找的很準,但是他沒有讀出感情,有誰能有感情的再讀一讀這幾句話(指名)
生:讀(比較好)
師:從他的讀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說不出來
師:伯父說了幾句話(3)
生:三句
師:自己小聲讀一讀這三句話,從這三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伯父不讓周恩來到外國租界地去。
師:那這是伯父對周恩來的什么?
生:警告
師:對確實是伯父警告(相機板書)伯父警言(老師把告用“言”來代替意思是說警告的話)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周恩來說的話,讀后再看一看提示語,你從中發現什么?
生:讀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周恩來愛發問
師:為什么回引起周恩來不斷追問哪?
生:因為他不理解
師:你是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周恩來又是怎么想的呢?讀課文的第6自然段,邊讀邊畫,邊畫邊想。
生:自由讀
師:誰找到了,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
生:讀文
師:找的很準確,你從“兩個問號和一個省略號(體會對事情的關注,不解和追問的語氣,疑惑不解的語氣,在疑惑只能感不斷追問和思考)”體會到了什么?怎樣才能讀出標點符號的語氣呢?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請同學們試著有感情的讀這一段。
生:練習讀。
師:指名讀,讀完后,老師說:“從始終忘不了”和“疑惑不解”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周恩來對大伯的話很不理解。
師:這說明周恩來對大伯的話產生了什么?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懷疑、疑心
師:概括的很準確,板書疑心,那從“兩個為什么”再加對周恩來總理的心理活動棉寫更加突出了疑心,怎么樣?
生:重
師:評價后板書“重”
師:“一連串的問題……在問個就”讓我們猜一猜接下來周溫暖來會干什么?
生:去租借地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7自然段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測,一邊讀一邊想這段主要將了什么事?
生:匯報
師:猜對了嗎?
生:猜對了每那你說這句話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
師:周恩來私入租借地想看個就板書:私入“險地”
生:
師:又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請同學繼續自由讀課文第8自然段(出示閱讀要求)一邊讀一邊想
1、昔日那位婦女是怎么哭訴的?
2、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么訓斥她?
3、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什么呢?(沒有看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嗎?中國豬)
4、作為中國人看自己的同胞受到欺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師:出示課件(幾幅戰爭中飽受欺凌的中國百姓的圖片,師講解說明)
師:表演讀這一個自然段,4位同學分別扮演婦女、洋人、兩位巡警、其他的同學飾演圍觀群眾(群眾可以喊出中國人的心聲)
師:聽到什么了?生:哭
師:板書聽哭聲,又看到了什么?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幾幅圖,你又會想到什么?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老師改后的這段話,要把缺的地方補充上,自己先練習寫一寫,然后讀一讀,一會兒找同學讀。
生:練習寫、讀
出示:正是因為——————,所以他在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
1、中國婦女在租界地里受欺辱,都無人給她公道。
2、中國巡警的狐假虎威、泯滅良心的做事。
3、中國同胞敢怒不敢言。
4、洋人做了錯事還得意洋洋、耀武揚威,不知悔改。
5、洋人無視中國人的尊嚴,視中國人如一只小螞蟻,不能于其他國家人同樣的享受權利。
6、中國人貧苦,不被人尊重。
師:這么一讀,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說明什么了,讀到這里,老師從你們的讀聲在中感受到了周恩來為什么對“中華不振”而疑惑了,板書:“中華不振”迷惑不解,這也正是周恩按理為什么而立下雄心壯志的原因了,剛才我們已經讀懂了“為……”的含義了,再讓我們歸過頭仔細的品讀課文第9~17自然段(指名讀)
師: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一讀這句話
師:周恩來看到國家受到欺凌之后,能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遠大的志向,那通過學習你想為……而讀書?作者是一共通過幾件事來寫的?
生:回答(3件)
師:哪三件?(指板書)
師:選好的板演
總結:今天我們收獲真是非常大,真正感受到了周恩來由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指板書)這正是作者為什么寫的這樣好的一大特點:
《小詩》伯父警言疑心重,
私入“險地”聽哭聲。
“中華不振”迷惑解,
讀書是為國振興。
不但了解了周恩來立下這遠大志向的原因,而且自己也有了遠大的理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中濟滄海”老師希望也相信,經過你們的努力,一定會達到你們自己理想的彼岸。
板書設計: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伯父警言疑心重,
私入“險地”聽哭聲。
“中華不振”迷惑解,
讀書是為國振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篇8
一、激情導入,引入文本
師:課前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課前播放祖國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的系列圖片、視頻)
生:火箭升天。
生:國慶慶典。
……
師:是啊,神五、神六、神七的飛天,北京奧運會的圓滿成功,祖國60年國慶慶典的恢宏龐大,都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這一切讓我們感到如今的中華已經?
生:振興
師:我們還可以用“崛起”,崛起就是突起。(師板書:崛起。)
師: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我們的祖國卻飽受屈辱,受到了帝國主義列強的踐踏,首先,俄國占領了我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接著,日本割占中國臺灣、澎湖列島,1883年,法國占領了我國西南邊陲,1888年,英國盤踞在長江流域, 1897年,德國又占領了山東半島。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他們就瓜分了大半個中國!侵略無處不在,人們不得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幻燈播放近代受屈辱的圖片)
他們當中有一個人,他大聲疾呼: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板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這樣一篇文章《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齊讀課題,這是周恩來總理12歲時說的一句話,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為什么要說這句話?
生: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問題?
師:有價值的問題,相信學完這句話,我們定會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聚焦不振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文,標好自然段,并讀準生字新詞,遇到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師:課文讀完了,詞語會讀嗎?請同學們看屏幕先自己讀詞,然后開火車。
出示: 外國租界 鏗鏘有力 巡警 反而
耀武揚威 衣衫襤褸 吵嚷 肇事
得意揚揚 為之一振 懲處 訓斥
師:知道什么是租界嗎?
生:租界就是租住別人的國土,里面還不讓弱國的人進去。
師:老師還告訴你們,他們就是打著租的旗號,實際上一分錢也不給。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衣服破破爛爛的。
師:看,這就是衣衫襤褸!再一起讀這個詞語。
師:請有節奏,響亮地讀—— 這就是鏗鏘有力。我們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再讀課題。
師:下面老師請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按寫了幾件事?周總理小時候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生讀1—2,你讀得很好;讀3—6,好奇心驅使著他,你讀出了周恩來的疑惑不解;7—8真喜歡聽你讀書;9—11,是不是只有這些答案?12——17最后一段我們一起讀)
師:課文講了幾件事?
生:三件事,第一件是說周恩來和伯父談話,知道“中華不振”。第二件是在租界看到“中華不振”。第三件事是立志讀書。
師:概括說就是:交談-見聞-立志(板書)誰能用“先講……然后講……最后講……”連起來說說。
生:課文先講了周恩來和伯父的交談,然后講了在租界的見聞,最后講周恩來立志讀書。
師:看,同學們像這樣把這幾件事連起來概括地說,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師:周總理小時候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用書上的一個詞語來說明?
生:中華不振。(板書:中華不振)
三、品讀課文,感受不振
師:哪些地方寫出中華不振?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課文中最能表現中華不振的地方畫下來。(不要滿足于找到一處地方,盡量把課文讀完,聯系起來考慮)
師:你找到了體現中華不振的語句了。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讀找到的語句,第八自然段)我挺生氣的。
生:(讀找到的語句,第七自然段)我有點難受。
師:同學們,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氣憤,但在當時落后的中國這樣的事情,何止這一件,兩件啊!(課件出示:①當時人們生活凄慘的照片;②華人與狗不得入內;③火燒圓明園的視頻)
資料介紹:看,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割地賠款,讓我們的國人生活得多么凄慘!這些欺負我們的外國人還在我們的土地上租地,建公園,不但不讓國人進入,反而在公園門口,掛出了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這樣欺侮我們還不夠,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能拿的拿,拿不動的牲口搬,搬不走在的任意毀掉。為了銷毀罪證他們還在園里放火。大火連燒三天,我國這一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這至今仍是我們中國的奇恥大辱。同學們,這些都是——中華不振哪!
師:同學們,相信你們此時已經難以抑制自己的憤怒,快在小組內和你的伙伴說出你此時的感受,再帶著這樣的感受讀讀你剛才畫的句子。
師:哪組愿意來匯報,先說說你的感受,再讀文。
生:我們組剛才看到這段資料后的感受是十分氣憤,這太欺負人了,我真想揍他們呀!
師:你們帶著這樣的感受讀文吧!
生讀第七段。
師:哪兒讓你感受了中華不振?
生:在第一句,我看到了“闖”字,這是我們的地方,為什么還得闖啊,這是中華不振啊!
師:那換成“走”行不行?
生:不行,“走”不能說明當時租界不讓我們中國人隨便進去。
師:你們很會讀書,一個很好的讀書的方法就是抓住其中關鍵詞去細細地品味,把這些詞讀到心里去。還有哪能看出來?
生:我從“這里和別處大不相同……”看出來。
師:同學們,來讓我們看看租界到底是個什么地方?(出示課件)這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比較一下,分別用一個詞形容租界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
生:天壤之別。
師:是啊,此時你的感受。
生:實在太令人氣憤了。
師:帶著這樣的感受齊讀這一段。
師:還有哪讓你感受到中華不振了?哪個組繼續匯報。
生:我們組剛才看到了那些外國人把我們國家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都燒毀了,我簡直看不下去了,恨不得狠狠揍他們!
師:那你們讀文吧!
生讀第八段。
師:我發現有幾乎每個同學都畫了這令人揪心的一幕。讀了這段話,哪些人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腦海里?讓你感受到了中華不振?請你用這樣的句子說一說。
出示:他(她)本應該 ,結果 。
生:洋人深深地印在了我們腦海里。洋人本應該受到懲處,結果卻揚揚得意。
師:那我們通常做了什么事的時候才會“得意揚揚”?
生:做好事時,我們才會得意揚揚。
師:那么,洋人是做了什么好事嗎?多——可恨哪!(板書:洋人 可恨)
教師引讀: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這是為什么呢?(板書:?)因為——
生:中華不振啊!(師板書;啊!)
師:還有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生:那個巡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本應該懲處那個軋死人的洋人,結果卻把婦女訓斥了一通。
教師引讀: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板書:?)因為——
生:中華不振啊!(板書:!)
師:這是怎樣的巡警?
生:可恥。(板書:巡警 可恥)
師:還有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生:那個衣衫襤褸的婦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本應該得到巡警的幫助,結果被巡警訓斥了一通。
出示: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師:我們把這幾個字放大,自己練習讀讀! 誰來讀,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更能看得出婦女的可憐。
師:是啊,這個婦女多可憐啊!(板書:婦女 可憐)
師:我們再一齊讀讀。被軋死的親人可能是誰?此時此刻她的心情如何?
生:被軋死的可能是她的母親,她會傷心到極點。
生:被軋死的可能是她的孩子,她會悲痛欲絕。
師: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啊,試想,如果你的母親失去了你?她會怎么樣?如果你失去了你的父母,你又會怎么樣?(沉寂片刻)
師:來,帶著這樣的感受,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一生讀文。
師:我聽出了你對婦女的同情。同學們,此時老師已經把自己當成了那個婦女,實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我也想讀讀,行嗎?你從我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
生:我聽出了你的憤怒。
生:我聽出了你的悲哀。
師:你們也能讀出來嗎?我想你們能比我讀得好,自己先練練,誰來讀?(師評價)
師:來,讓我們一起讀!
教師引讀: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
師:洋人可氣,中國巡警可恨,中國婦女可憐!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誰也不敢怎么樣。
出示句子比較:但是,在外國的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
但是,在外國的租界里,誰也不敢怎么樣。
師:比較一下,哪個句子放在這更好?為什么?
生:第一個句子更好,因為反問句可以加重憤怒的語氣。
師:看,用準確的語句表達感情有多重要,這種方法值得學習。
師:是呀,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婦女!真是一群——可悲的中國人!(板書;中國人可悲)
師:回頭看看,一位可憐的中國婦女,一個可恨的洋人,一個可惡的中國巡警,一群可悲的中國人,共同導演了這樣一出令人氣憤、令人惱怒的一幕。指板書: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引讀)
師:我想,此刻,(播放資料)老師深深地理解大家心中的感受,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也許用語言來形容你們的憤怒和沖動已經顯得太蒼白無力了!就讓我們也握緊拳頭一起讀讀這段吧!用上你們的感情和表情!愿意站起來的,可以站起來。
三、拓展延伸,練筆抒情
師:中華不振啊!身為中國人,周恩來在租界親眼見到的這一幕,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從租界回來以后,他常一個人沉思,他在想什么呢?老師此時的心和少年周恩來一起顫抖著,于是用筆寫下了我心中憤慨:
我忘不了在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給不了一個中國婦女以起碼的公道。
我忘不了在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讓洋人站在一個中國婦女面前耀武揚威、專橫跋扈。
我更忘不了在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一群中國人竟然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被折磨,卻不敢給自己的同胞聲張正義。
師:課下也請你們用筆來表達自己情感寫在日記本上,下節課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