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教材分析】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展開故事,作者以陳述事實的語氣,通過人物的對話,帶領我們真實而具體地走進了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中國少年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一個偉大人物從小就有不同凡響的心聲。
【學情分析】
中年段,要培養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課程標準還對中年段的閱讀還提出了一項新的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9個生字,會寫16個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洋洋、鏗鏘有力、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價值觀: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方法】:講授法、自學法
【課前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本篇課文分兩課時,這是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速記名言警句
二、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能說一說你是為什么而讀書的嗎?
你說——為中華不振而讀書。
師:你知道中華不振是什么意思嗎?中華不振是說中國強盛不強盛
生齊說:不強盛
師:所以說中華不振是個貶義詞,我們應該為(生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師: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還有那位同學說一下你為什么而讀書?
你呢?——我想讓我們的科技變得發達
師:那你是想當個科學家對不對,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同學們,相同的問題,有一個12歲的孩子是這樣回答的,看老師寫。板書課題
課前大家都預習過課文,對課文內容一定有所了解,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周恩來)對,周恩來。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下面就讓我們重溫百年前那段恥辱的歷史。請看大屏幕
師:聽完后能說說你內心的感受嗎?
生:太可怕,太殘忍了。
師:殘忍的是誰?
生:是法西斯,因為他們侵略我們的國家
師:你還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生氣,很憤怒
師:他們隨意傷害別人的性命確實讓人生氣。
作為一個中國人此情此景怎能不感到悲憤、恥辱、可恨……,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現實中,一個12歲的少年,喊出這句振奮人心的話:請齊讀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句話滿載了少年周恩來內心的激憤和渴望改變國運的信念
師:請同學們清晰而堅定地讀——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聲音再鏗鏘有利一點——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研讀“中華不振”
1.引出“中華不振”
師:同學們題目中的中華指——中國,那崛起是什么意思?你來說——振興,站立起來;你來說——發展壯大起來……(以前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現在是不是?(不是)因為中國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