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教學案例(精選4篇)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案例 篇1
一、教案說明
《魚游到了紙上》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能體會聾啞青年的特點,并學習他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和發展學生聯系課文,抓重點詞理解、品析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兩者間的關系,并從中受到啟發。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學片段
(一)、揭示課題,交代學習目標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魚游到了紙上,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會產生什么疑問?
生:魚怎么會游到紙上?生:誰讓魚游到了紙上?生:魚會在紙上游動嗎?
師:我相信,經過本節課的努力,我們大家一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有信心嗎?
生:有。
(二)、帶著疑問讀課文,要求讀得要準確。
師;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事?這位青年是怎樣一個人?請填空
師: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魚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呢?你能從文中找出有關描寫青年人的語句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畫句子邊寫體會。
(三)、學生匯報后,出示句子:
生:“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
師: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這位青年人的認真、專注。
生:“他有時工筆細描,有時……“
師:這是從人物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的?
生回答
師:從青年人的動作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師板書:全神貫注 一絲不茍)
生:“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他似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師: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小結:青年人做畫時,專心致志,達到忘我的境界。他眼中所見心里所想,筆下所畫都是魚,好像和金魚融合在一起。
生:(他學畫才一年多……每個星期……一看就是一整天,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師:你能談自己的體會嗎?
指導朗讀:請大家閉起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魚的青年,正十分專注、十分入神地看,簡直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睜開眼睛,怎么讀才能讀出這感覺來呢?指名朗讀體會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師:請同學們看課本插圖,說說圖中大意。
小結學法:抓重點詞理解,寫下批注,朗讀體會。
(四)、師:正是由于青年人的認真專注,一絲不茍,堅持不懈,才使“魚游到了紙上”這句話在文中出現過三次,分別是誰說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班上交流。
師:誰能說一說題目到底什么意思?
生:青年人畫得像,畫得活靈活現,像活的魚在紙上游動一樣。
生:贊揚青年人高超的畫技,畫的魚很像
(五)、師:當作者把人們的贊嘆寫給他看,他的表現怎樣?他是怎樣說的?
生答。體會“游到心里”的意思。同位交流。
就是(因為)青年人的頭腦中有魚的形態、特點,有魚的準確形象(所以)才能畫出栩栩如生的金魚。
(六)、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
通過學習上面的重點句,誰能說說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小結:對!“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紙上”的基礎和原因,“游到了紙上”是結果。這位聾啞青年能把魚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是他勤于觀察、專注觀察、刻苦練習的結果。作者贊揚了他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七)師:剛才我們對描寫青年人的語句進行了深入地體會,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作者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來寫的?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樣生動形象呢?
學生交流。
學完課文,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五、教學反思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整體感知,互相交流。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并且通過再讀書自己解決問題。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問題,讓學生通過讀書找到文中的重點句子,仔細體會,課堂上有生生互學的場面。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克服課堂上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的現象。 2、學生不理解的共性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讀、思、議。學生讀書討論,互相合作學習,共同解決不懂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抓住共性的、重點的、難點的詞、句點撥精講。
3、加強了讀的訓練。
教學過程體現了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是讀的訓練。自讀課文給以足夠的時間,全體學生帶著問題反復讀書,邊讀邊思,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和讀書習慣。當理解了內容,學生為聾啞青年忘我、專注的品質所感染,情感的閘門打開的時候,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朗讀,渲染了氣氛,加深了內容的理解,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思想教育。在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讀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閱讀能力。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案例 篇2
一、教學片段
(二)品讀課文,體會品質
1、課文中那些地方具體描寫了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請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有關詞,句,并用筆寫出你對這句話的感受,然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2、小組合作學習。
3、學生匯報匯報
⑴、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哪幾個詞能體現出青年愛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 “呆呆地” “靜靜地”“不說一句話”)
這是對青年的什么描寫?(動作 神態)從這動作神態中你更體會到了什么?從作者的角度你體會到了什么?
⑵、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這是對青年的什么描寫?(動作)從青年慢時專注,快時流暢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他這種忘我精神的下畫出的魚會是什么樣的呢?你能用四字詞形容一下嗎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形神兼備 活靈活現)(指導朗讀)
4、作者除了描寫人物動作、神態還描寫了什么?(學習人物外貌部分)
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唯一”生: “融為一體”
師:這時青年眼中所見,心里所想,筆下所畫都是魚,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條魚。看到此情此景想像一下圍觀的人們會說些什么?(生說)
指導朗讀,評讀
⑷、他忘記了時間 忘記了自己。
為了畫好金魚,他還忘記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嗎?
⑸、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師:你能找個詞代替這句話嗎?(廢寢忘食)
過渡:正是他這種忘我的精神致使他畫出來的金魚是那樣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難怪小女孩驚奇的說(齊讀)“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了”
文中有幾次提到了這句話呢?(三次)為什么三次提到呢?
(指名讀,評讀)
5、你怎么理解“先游到了心里”這句話?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青年通過反復的觀察,把金魚的每個部位,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作到胸有成“魚”,所以才能落筆生輝,下筆如有神。讓人感到魚游到了紙上。你能用一對關聯詞把它們連成一句通順的話嗎?(因為…所以)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案例 篇3
一、教學設計說明
《魚游到了紙上》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能體會聾啞青年的特點,并學習他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和發展學生聯系課文,抓重點詞理解、品析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兩者間的關系,并從中受到啟發。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學片段
是魚畫到了紙上還是魚游到了紙上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27課。(板書:魚畫到了紙上)
生:(嘩然)老師,您寫錯了,是“魚游到了紙上”,不是“魚畫到了紙上”。
師:(故作愕然)不對吧,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呢?
生:哎,有道理。魚只會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紙上呢?
生:可書上明明是“魚游到了紙上”呀!
(持不同觀點的同學開始爭論)
師:魚究竟能不能游到紙上呢?我們認真讀完課文之后,再下結論。
(生邊讀課文邊思考)
師:得出結論了嗎?
生:魚能游到紙上。因為課文里的那位青年畫得太逼真了,給人的感覺就像魚真的游到了紙上一樣。
師:這位青年為什么能把魚畫得那么鮮活,逼真?請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師:怪不得呢!課文中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
生: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
生: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生: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
生: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師:真是如癡如醉呀!簡直到了不知“金魚是我”還是“我是金魚”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學畫,畫出的魚怎能不栩栩如生呢?當他看到作者寫給他的“魚游到了你的紙上來了”時,是怎么回答的?
生: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師:魚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
生:因果關系。因為那位青年經常忘我地到玉泉觀魚,在心中已經有了金魚的鮮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畫出活靈活現的金魚。
師:真是胸有成“魚”呀!從這位青年由心中有魚到紙上“游”魚的學畫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好品質?
生:做事一絲不茍。
生:做事專心致志。
生:做事全神貫注。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具有這種品質的人物。
生:《全神貫注》中的羅丹,差一點兒把朋友鎖在自己的工作室。
師:學習了他們的優秀品質后,我們受到什么啟發?
生:我們做事的時候也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茍。
生:我們上課的時候要全神貫注,認真聽講。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案例 篇4
一、疑問引入:
我們都知道魚離不開水,怎么會游到了紙上呢?
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1.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那個青年把金魚畫得栩栩如生,如同游到了紙上?請同學們輕聲快速朗讀。
2.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這段話,想想這個青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開始。
你是怎么理解“一絲不茍”的?
那什么叫“工筆細描”?
除了描寫金魚的輪廓之外,每個部位都畫的十分細膩。你能讀出文中工筆細描的句子嗎?(引用姑娘繡花的細致來表現青年畫畫。)進行朗讀指導
什么叫“揮筆速寫”?(出示圖片)
畫的又快又好,用粗線條勾畫出金魚的輪廓。你能讀出文中揮筆速寫的句子嗎?同學們找到的詞都表現了他的認真,我們能不能換一個詞形容?
在這個句子中有一個特別的標點符號,你們發現了嗎?你們知道分號前后的兩個句子是什么關系?寫出了青年畫畫兩種不同的筆法。這些詞寫的好不好?希望同學們把它勾下來積累下來。
指導朗讀。
3.作者寫得多好呀!這位青年仿佛已經在我們面前畫畫了。這段話中作者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把這個青年畫畫時的情景寫活了?
(板書動作、神態)
4.這位青年為什么能把魚畫的那么鮮活、逼真?
生: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
你怎么知道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的?
生: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現在我們討論一下這組句子,比較下列句子并說明你選擇的理由。(課件。)
生:用詞準確。
從你們抓住的這些重點詞、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寫得多好啊!我們一齊讀讀,讀時突出那些重點詞、句,語速不要太快,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5.還有哪句話寫出了青年的專注?
①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映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這句話突出了他看魚時的專注。觀察魚仔細。
怎樣才能讀出青年的專注?(只動嘴巴,不發聲音,開始。——齊讀。)
②這是作者通過描寫周圍人的表現來突出青年看魚的認真,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這種描寫叫側面描寫。
現在請同學們一起欣賞一個片斷。(自由讀)這個片斷也是場面描寫。從片斷的提示上,再結合描寫人物的方法,你發現了什么?這些描寫人物的方法都融合在一起使用。
欣賞完片斷我們一起找一找與文中這句話相對應的圖,仔細觀察書上128頁至129頁的圖,大膽想象,完成下列練習。
進行片斷練習,適當點評。
6.找的很準確,看來同學們都是用心讀書的孩子。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位特別的青年,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7.找一找文中幾次出現“魚游到紙上來了”?
為什么作者要多次提到“魚游到紙上來了”?和魚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
因果關系。他心中有了金魚的鮮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畫出活靈活現的金魚。8.聾啞青年畫得好,也要靠作者寫得好才能表現,你從作者身上學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