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精選15篇)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1
林則徐五十三歲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廣州擔任湖廣總督,負責查禁鴉片煙。一些外國人,總想找機會摸摸林則徐的底細。
一次,英國領事查理設宴,邀請林則徐參加。宴會快結束時,送上來的最后一道點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時候,冰淇淋還罕見。林則徐見冰淇淋冒著氣,以為很燙,送到嘴邊,還用嘴吹了吹。這一來,在座的外國人便趁機哄笑起來。林則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氣,但是他壓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說:“這道點心,外面像在冒熱氣,其實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當。”
歡迎瀏覽“小學語文”
最新推出---小學語文博客
過些天,林則徐在總督府設宴請客,回敬上次參加宴會的那些外國人。宴席上,端上來的一道道中國名菜。那些外國人,一個個張大嘴巴狼吞虎咽。他們一邊吃喝,一邊贊不絕口。酒足飯飽之后,有個外國人說:“中國菜,好吃得沒話可說,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則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話音剛落,一盆檳榔芋泥端上來了。外國人見是甜食,便舉起湯匙,興沖沖地舀著往嘴里倒。這一下,可夠那些外國人嘗的了。他們“啊——”,“啊——”,嚷成一片,喉嚨里比卡著魚骨還難受。他們有的揮起手,想伸進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淚水直淌。一個個洋相出盡,狼狽不堪。
林則徐不動聲色,若無其事地說:“這是我家鄉福建的名菜,叫檳榔芋泥。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內里卻滾燙非常,正好和似熱實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時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燙了喉嚨!”
外國人瞪圓了藍眼睛,個個呆若木雞。
他們這才感到林則徐不是個好對付的中國官員。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虎門)
此問轉載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另有兩個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記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末段,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實驗目標:
讓學生回顧歷史,了解舊中國的屈辱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情動于中而發而外。
教具準備:
《戰爭》錄像、《虎門銷煙》掛圖
課前準備:
觀看或讀《戰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觀或讀《戰爭》后感受自然導入
師:這是一部老電影了,但我卻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為作為一名中國人,這段歷史是永遠不能忘卻的。你們看完了以后,想說些什么呢?
(生自由談論。)
師:影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由。
(可自由談,只要說出理由就行,相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引出主人公林則徐)
師:你們了解林則徐嗎?
先調動學生已知,大致說說對林則徐的認識,引導學生上網查詢。然后師總結。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提醒:不動筆墨不讀書。掌握生字詞。
出示要求:自讀課文
(1) 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 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象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自學效果。
(3) 出示詞語。
欺侮鹽巴虎門銷煙
歷史裝點頓時偉大壯舉
(4) 指名讀詞,重點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5) 解釋詞義,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6) 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練習鞏固
1、描紅。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
1.虎門銷煙是個怎樣的事件?從課文中找一兩個詞語來說明。(引導學生讀讀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聯系,理解“值得紀念”是不同尋常的意思,“偉大壯舉”是指偉大的舉動)(板書:偉大壯舉)
過渡:課文中說虎門銷煙是“偉大壯舉”,在“壯”下加“△”,“壯”在這個詞中是什么意思?(雄壯、氣勢盛大)讀讀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現“壯”,將這些地方畫下來、讀一讀,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能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這一事件的“壯”?
(2)讀后。引導學生體會這一段以銷煙前場面的隆重、壯觀體現了事件之“壯”。①前來觀看的人多而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還有文武官員、外國商人。②隆重,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新搭起的禮臺上“彩旗林立”;官員“身著朝服”。(板書:場面:壯觀、隆重)
(3)指導朗讀。
這一段我們應該怎樣讀?先讓學生自讀感悟,然后試讀,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組織評議,教師適時點撥,然后再讀,要求學生讀出場面的壯觀、隆重,特別提示要把描寫人多、場面隆重的詞語讀好。
3.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1)過渡:銷煙前的場面是這樣的壯觀、隆重,可見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接下來第三、四、五自然段寫了這個“偉大壯舉”的經過。默讀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虎門銷煙的經過)(板書:經過)讓學生概括說說主要經過:下令、銷煙、結果。
(2)從“虎門銷煙”的經過中,哪里看出“壯”?
①指名讀第三自然段中描寫下令銷煙情景的句子。讓學生說一說哪些詞句寫出了事件的“壯”?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群情沸騰”、“禮炮轟鳴”反映人民禁煙的強烈愿望,林則徐“一聲令下”,說明了中國人民禁煙的堅強決心,這些詞語都寫出了事件之“壯”。
指導誦讀:抓住上面這些詞語進行誦讀,讓學生讀出中國人民激昂奮發之情,讀出氣勢,顯示出“壯”來。先學生試讀,再指名讀,評價,指點,最后齊讀。②指名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邊聽邊想:是分幾步銷煙的?
(第一步:撒鹽巴 教師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拋、倒石灰 讓學生自己概括)(板書:撒鹽巴拋 倒石灰)
自由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看看課文用什么詞表示這三步的先后順序,并用“先……再……然后……”這幾個詞語復述工人是怎樣銷煙的。(板書:先 再 然后)
指導朗讀;這樣的銷煙方法真是簡易、獨特,而且有效。教師引讀。師:“隨著林則徐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只見……,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頓時,……”然后,自由練讀,結合插圖在頭腦產生圖像,通過銷煙的過程感悟這是一次“偉大壯舉”。然后,指名讀。最后齊讀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樣呢?自讀第四自然段,讀時你想到什么?想想應該怎么讀?
教師點撥:①從“跳哇、叫哇”想到銷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從“成千上萬”、“歡呼聲”想到銷煙的聲勢撼天動地,愛國拒侮的志氣、力量震驚中外。你能把這一段讀得更好嗎?把歡天喜地的“壯情”
和撼人的力量讀出來。
(4)想不想來看看當時的情景?師播放虎門銷煙的課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結果如何?請自讀第五自然段,再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朗讀體會“偉大壯舉”戰果之大。
三、拓展練說
(1)教師引導看圖: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則徐指揮銷煙的場景,再看看林則徐的塑像,你想說些什么?可以結合現實總結出:中國人民不可侮。(板書)指導朗讀。
(2)出示第六自然段。練讀,最后齊讀。
(3)說說你們讀完這句話后有什么想說的?
(4)師總結,激發孩子們為了中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5)齊讀課文。引讀: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學法練筆
1、齊讀第三自然段
2、師出示“……先……再……然后……”及練筆要求。
3、小組合作練說,并互評。
4、推薦或自薦說,師生共評。
5、怎么說就怎么寫。
五、練習鞏固
1、小練筆
2、同桌互相復述課文。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3
一、 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虎門銷煙》。
齊讀課題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能不能用課文里的一兩個詞描述(評價)一下,虎門銷煙是個什么樣的事件?
“值得紀念”:值得紀念的事件是什么樣的事件?(不同尋常的事件,發生重大事情的事件)
“偉大壯舉”:(板書)什么是偉大壯舉?(偉大的舉動)
二、 精讀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讓我們一起回到這不同尋常的一天吧!
1、出示第一自然段
2、師: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皇帝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林則徐宣稱:“若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從4月12日至5月21日,共收繳*19187袋,2萬多箱,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公開銷煙,歷時23天。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讓我們記住這一天,讓我們記住這值得驕傲的日子吧!
3、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自然段
1、虎門銷煙是值得紀念的一天,虎門銷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壯”在這個詞中是什么意思?(雄壯、氣勢盛大)。
2、輕輕地都讀讀課文的2~5自然段,找一找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這“壯”字,將這些地方畫下來,讀一讀是不是能感悟到這是一個“偉大壯舉”,還可以在旁邊寫下你自己的感受。
3、交流
(1)、第三自然段
如:“這一天,天氣晴朗,碧海、藍天、綠水,把古老的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
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分外壯麗?
1、出示:“一大早從各地聞訊趕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泄不通。”
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這個壯字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寬闊的海灘”、“水泄不通”
2、“水泄不通“是什么樣的情景?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人山人海)
3、銷煙要在下午才舉行,老百姓明知道午后才銷煙,卻一大早就趕來,可見這件事情是多么的得人心,老百姓對這件事情是多么的關切。前來觀看的人多而廣,場面壯觀。
4、這一段中你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銷煙的“壯”?
“新搭起的禮臺彩旗林立;禮臺下,一側是身著朝服的文武官員,另一側是應邀前來觀看的外國商人。”
“彩旗林立”、“身著朝服”、“外國人到場”可以感受到什么?(場面隆重,預示著這里將有大事發生。)
4、銷煙在當時來說、對現在來說都是件大事,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呢?
指導朗讀
(2)、第四自然段
1、你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銷煙的“壯”?
2、出示第四自然段
找出銷煙過程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他們是怎么做的“先—再—然后”。
齊讀銷煙過程的句子
3、銷煙的過程大家一句話就讀完了。可是據老師了解,從前是將拌上桐油架鍋燃燒,費時且不徹底。巨量難用此法。林則徐為了找到有效的方法,到民間去討教,嘗試了很多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可以說是工程浩大。所以看似短短的幾句話但卻飽含了林則徐的艱辛。讓我們再讀來讀讀這壯觀的場面吧!
齊讀銷煙過程的句子
4、出示句子:“午后二時許,林則徐等人健步登上禮臺。這時候,禮炮轟鳴,群情沸騰。隨著林則徐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
5、再來讀讀這幾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健步“、一聲令下”禁煙決心之大
“禮炮轟鳴”、“群情沸騰”人們對銷煙的激動之情
6、為什么銷煙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危害。
a出示嬰粟花圖和吸食人的圖片對比
師:吸食如果上了癮,每天幾次不能間斷,不然就鼻涕、眼淚齊下痛苦不堪,渾身癱軟。吸食時間一長,滿臉煙容,最后骨瘦如柴,直至死去。
b看到這樣的情景,身為百姓父母官的林則徐連夜寫了一封奏折,向道光皇帝請求道:“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c林則徐為什么說數十年之后,中國就沒有可以御敵之兵了呢?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師補充當時請政府的一些士兵也開始吸食,據說當時的士兵手里有兩桿槍,一桿是煙槍一桿是打仗用的槍,煙槍是锃亮的,另一把呢卻是鈍銹的,這樣的士兵能去打仗嗎?能抵御敵人嗎?
d那為什么說沒有充餉的銀兩呢?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師補充很貴,很多人為了吸食可以說是傾家蕩產,有的甚至賣兒賣女。我們國家的白銀就這樣白花花地流到了外國商人的口袋里,整個中國一片烏煙瘴氣,長此以往,將是亡國之災呀!
今天終于可以把這害人的銷毀了,人們怎么能不激動呢?
7、讓我們把人們銷煙的堅決之心讀出來,把人們的振奮之心讀出來
齊讀這幾句話
8、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這大快人心的場面呀
播放錄象
(3)、第四自然段
從禮炮的轟鳴聲中,從人群的振奮之中我們感受到了銷煙場面的壯觀。再讀讀課文,我們還能從哪感受到這“壯”字?
1、出示第四自然段
“成千上萬”、“跳哇”、“叫哇”、“響徹”
說說你的感受?
2、老百姓為什么會跳哇、叫哇?銷煙的聲勢撼動天地,愛國拒侮的志氣、力量震驚中外。
3、你有沒有這種感受,能用你的朗讀把歡天喜地的壯觀景象和撼天震地的力量讀出來嗎?
指導朗讀
5、播放人們歡樂的場面感受
(4)、第五自然段
1、再讀讀課文,我們還能從哪感受到這“壯”字?
2、出示第五自然段
3、其中有兩個數字“23天”、“二百多斤”,從這兩個數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師配樂小結:小小的兩個數字,蘊涵的內容卻是豐富的。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林則徐和清政府銷煙的決心是非常堅定的,同樣產生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粉碎了外國侵略者的美夢,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為中華民族揚威,令中國人揚眉吐氣。所以我們說虎門銷煙是一個偉大壯舉。
(5)、出示第六自然段
齊讀
讓我們帶著中國人的自豪感再讀“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紅字)
三、練筆
1、歷史的車輪已經來到了二十一世紀,林則徐和虎門銷煙一起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當我們來到林則徐的雕像前,你想對林則徐說些什么?
2、出示林則徐的像,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
3、交流
4、讓我們再次向國人民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齊讀
讓我們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齊讀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4
1、“這一天,天氣晴朗,碧海、藍天、綠樹,把古老的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句中“這一天”指( )
a.虎門銷煙結束的日子,即1939年6月26日。
b.虎門銷煙開始的那天,即1839年6月3日。
c.虎門銷煙開始的那天,即1939年6月3日。
d.虎門銷煙結束的日子,即1839年6月26日。
2、銷煙的地點是哪里?指揮者是誰?( )
a.虎門海灘、義律。
b.虎門海灘、林則徐。
c.虎門海灘、關天培。
d.廣州城內、林則徐。
3、虎門銷煙,銷毀的是鴉片,俗名大煙。你知道鴉片這種毒品的危害嗎?知道幾點寫幾點。
4、文中介紹銷煙的程序是怎樣的? 課文中用哪些詞語表示它們的先后順序的?
銷煙的程序:( ) ( ) ( )
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 、 、
5、看到害人的鴉片被銷毀了,老百姓歡呼雀躍。他們會呼喊什么呢?
曾經沾染鴉片的年輕人會說 :“ ”
家中親人深受鴉片毒害的人會說 :“ ”
正直明理的讀書人會說 :“ ”
6、虎門銷煙共持續了多少天,銷毀了多少鴉片?( )
a.26天、三百多萬斤
b.23天、二百多斤
c.20天、二百多萬斤
d.23天、二百多萬斤
7、林則徐邀請外國商人前來觀看的目的是( )
a.林則徐尊重國際友人,所以邀請他們出席如此盛大的銷煙儀式。
b.林則徐喜歡熱鬧,多邀請些人來他會特別高興。
c.林則徐是為了告訴那些外國人,中國人是不可欺侮的。他這樣做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d.林則徐想當著老百姓的面消滅這些欺負中國人民的洋鬼子。
8、站在林則徐塑像前,你會對他說什么?
9、學了這篇課文,請編一則教育人們遠離毒品的宣傳標語: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7
前兩天,實習老師執教《虎門銷煙》一課時,學生的一個質疑,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使重點段落的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虎門銷煙》是蘇教版小語第七冊中的一篇課文,記敘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經過,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御侮的斗爭精神。其中“怎樣銷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關于怎樣銷煙,文中是這樣描寫的:
只見一群光著脊梁、赤著雙腳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銷煙池里撒下鹽巴,再把收繳來的鴉片拋入池內,然后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
關于這一重點段的教學,老師在課前是這樣設計的:
先在整個自然段中找出這一具體描寫銷煙過程的句子;然后找出這一句話中表示動作的詞語;再看看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把這一系列動作連接起來的;最后試著用“先……再……然后……”這一關聯詞語說話。
在課堂上當老師引導學生找劃關聯詞語時,突然有個學生舉手問道;“老師,‘拋’這個詞就是‘扔’、‘倒’的意思?為什么要用‘拋’呢?”這個問題原本在備課時設想由老師來提出,想不到學生很愛思考,給了老師一個意外的驚喜。于是,老師讓同學們展開討論。討論結果:大多數同學認為還是用“拋”好。接著,老師進而啟發道:再比較著讀一讀,感覺一下有何不同。這時,學生舉手說道:“‘拋入池內’和‘倒入池內’都能說明工人銷煙的動作,但‘拋’的力量比‘倒’更要大些。”話音一落,許多同學也都點頭表示贊同。
老師再提醒學生要邊讀邊觀察插圖邊思考,學生通過充分地品讀、看圖、思索,體會出:“‘拋’更加能體現出中國人民對害人的鴉片的痛恨心情。”一語中的,水到渠成,學生體會得真好。
在這樣的基礎上,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我想,通過思考——默讀——辨析——背誦,“虎門銷煙”的經過也就深深地印入了學生的腦海,愛國主義的種子也悄然播下。
這節課的教學比原來設想的更精彩,我們一直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一直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線,充分體現他們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我想,我們收獲到的“意想不到的精彩”會更多!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虎門)
此問轉載
;id=1926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6
導學案
科目
語文
班級
4、1
主備人
課題
《虎門銷煙 》
課時
第2課時
學習
目標
1、熟練朗讀課文,感受虎門銷煙的壯觀場面。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感受。
3、激發學生的團體意識和愛國注意情懷。
學習流程
一、預習檢測
說說你對鴉片的了解。
二、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第一部分
1、聽到虎門銷煙的消息,人們有什么反映?談談你的體會。
2、展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和神態的詞句。
第二部分
1、虎門銷煙那天,出現了什么壯觀的場面?談談你的體會。
2、用“先……然后……又……再……”概括虎門銷煙的具體過程。
第三部分
1、銷煙后,人們有什么反應?說說你的感受。
2、“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開了,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銷毀的鴉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受。(提示:“海水”代表什么? “鴉片”代表什么?)
三、情感拓展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壯觀的場面或感受到過民眾團結的力量嗎?請說一說。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難點:
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學法:
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扣圖引題。
(1)出示雕像圖。
(2)討論下面問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誰知道林則徐是什么人?他曾經做過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課前可讓學生搜集資料,接下來可交流搜集到的有關林則徐或虎門硝煙的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板書課題,解題。
3、讀了課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討論。
(1)錄音范讀課文。
思考: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事情的大致經過怎樣?
(2)讀后討論上述思考題。
2.自讀課文。
要求
(1)輕聲練讀生字表上的字,讀準字音。
(2)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逐段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試讀課文
指名分段試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指導寫字
1、“泄、侮”按筆順描紅。
2、“寨”結構要勻稱,筆畫要緊湊。
四、作業
抄寫本課生字詞。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8
之三
作者:語文教研組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強診斷矯治意識,提高自我診斷矯治能力。
教學過程 :
一、整體初讀,基礎性診斷
1、揭題。
2、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要求讀準字音,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學生質疑。
(1)請學生提出讀書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學生質疑,以學定教)
(2)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3)交代學法:帶著這些問題,邊讀邊思考,深入學習課文。
二、精讀品位,引導探究,理解性診斷
1、學習第一節。
(1)自由讀課文,思考:什么樣的日子才“值得紀念”?
(2)讀書匯報交流、小結。
2、細讀第六節。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讀書匯報交流(注意理解“壯舉”“囂張”“氣焰”)
3、研讀第二節。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說說從哪看出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相機板書: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讀課文,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場面的壯觀。
思考:A、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
B、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
C、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觀看?
(1)匯報交流,師生評價。
(2)小結方法:回顧我們這幾小節的學習,我們采用了“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下面我們還用這個方法學習下文。
三、自讀領悟,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品讀三至五節,感受硝煙的經過。
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要運用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研讀硝煙過程。思考:分幾步硝煙的?硝煙過程中人們的心情怎樣?煙渣被卷進咆哮的大海暗示著什么?
(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感情朗讀,做到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2、再讀第六節和第一節。
(1)引讀。
虎門硝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的壯舉;它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重大,而它發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2)齊讀第一、六節。
四、遷移內外,讀說結合
1、出示:只見一群群光著背梁……然后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
2、討論:硝煙時,工人們做了幾件事?課文用什么詞三件事連起來的?(板書:先……再……然后……)
3、小結:有時我們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幾步來做,為了表明這幾步的先后順序,我們可以用上“先、再、然后”來連接。
4、指導說話,引導回憶,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來完成?
5、練習說話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煙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讀懂課文,理解銷煙的經過。難點:懂得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圖揭題
1、出示圖片,提問:這圖上的人物是誰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師簡單介紹林則徐。
2、揭題,解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事情。介紹虎門的地理位置,對人民的毒害,理解銷煙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朗讀。教師隨時指出讀錯的音節。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思考: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事情的大致經過怎樣?學生指出同學讀錯的地方。
(3)齊讀課文,然后回答思考題學生交流。
三、指導書寫
1、學生齊讀生字,找出易寫錯的字。
2、指導按筆順書寫。
3、學生描紅。
4、講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筆拆分方法。學生練習盲打。
四、布置作業 1、課后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齊讀生字詞。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3)為什么這個日子值得紀念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從哪兒看出了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學生交流。板書:水泄不通彩旗林立(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壯觀的場面。(3)討論: ①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說明禁煙大快人心) ②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說明政府禁煙決心很大) ③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到場觀看?(讓外國人看看中國人民的威風)(4)齊讀課文。
3、學習三至五自然段(1)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2)畫出課文中具體寫怎樣銷煙的。根據出先……再……然后……的順序。(3)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等詞語體會銷煙的巨大成果。(4)指導朗讀,讓學生結合“禮炮轟鳴”“群情沸騰”“成千上萬”“激動得跳啊,叫啊”“響徹”等詞句的理解,想像當時歡場雷動的場面,體會到虎門銷煙得民心,順民意。(5)齊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讓學生抓住“沉重地打擊”“不可欺侮”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3、回讀第一自然段,你現在明不明白為什么說“1839年6月3日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呢?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銷煙的成果及意義來說一說。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完成課后第5題齊讀文中銷煙經過的章節,注意動詞的使用。用“先……再……然后”寫一段話,注意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課外完成。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計劃]
虎門硝煙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擊 囂張氣焰
禮炮轟鳴 群情沸騰 表明 不可欺侮
震驚中外 偉大壯舉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煙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讀懂課文,理解銷煙的經過。難點:懂得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圖揭題
1、出示圖片,提問:這圖上的人物是誰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師簡單介紹林則徐。
2、揭題,解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事情。介紹虎門的地理位置,鴉片對人民的毒害,理解銷煙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朗讀。教師隨時指出讀錯的音節。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思考: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事情的大致經過怎樣?學生指出同學讀錯的地方。
(3)齊讀課文,然后回答思考題學生交流。
三、指導書寫
1、學生齊讀生字,找出易寫錯的字。
2、指導按筆順書寫。
3、學生描紅。
4、講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筆拆分方法。學生練習盲打。
四、布置作業
1、課后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齊讀生字詞。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3)為什么這個日子值得紀念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從哪兒看出了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學生交流。板書: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壯觀的場面。
(3)討論:
①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說明禁煙大快人心)
②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說明政府禁煙決心很大)
③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到場觀看?(讓外國人看看中國人民的威風)
(4)齊讀課文。
3、學習三至五自然段
(1)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2)畫出課文中具體寫怎樣銷煙的。根據出先……再……然后……的順序。
(3)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等詞語體會銷煙的巨大成果。
(4)指導朗讀,讓學生結合“禮炮轟鳴”“群情沸騰”“成千上萬”“激動得跳啊,叫啊”“響徹”等詞句的理解,想像當時歡場雷動的場面,體會到虎門銷煙得民心,順民意。
(5)齊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讓學生抓住“沉重地打擊”“不可欺侮”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3、回讀第一自然段,你現在明不明白為什么說“1839年6月3日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呢?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銷煙的成果及意義來說一說。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完成課后第5題齊讀文中銷煙經過的章節,注意動詞的使用。用“先……再……然后”寫一段話,注意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課外完成。
五、布置作業。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7
塵埃一粒 發表
今天上完了《虎門銷煙》,整個教學流暢、清晰,學生學得津津有味。在此,僅談一點自己的上課心得。備課時,我一直在思考:難道這一課僅僅停留在銷煙的過程嗎?僅僅是通過品詞品句理解到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嗎?如何能讓學生真正感悟到虎門銷煙的重要意義呢?我在思索。
俗話說,要“教給學生一桶水,自己要有長流水”,帶這個班,我也一直在想:要做個怎樣的老師?對家長和孩子負責就夠了!之所以學生喜歡我上這一課有以下原因:
1、補充資料是關鍵。課前,我讓學生查閱了背景資料,課上我為學生補充了當時鴉片戰爭前夕的國內國際情況(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王朝,這個王朝到嘉慶年間,已經危機四伏,日趨沒落,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困難,農民起義連綿不斷,道光即位后,封建統治更加衰落。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時候,世界資本主義正處在上升階段,英法美等國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其中美國工業發展水平最高,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工業原料,積極對外擴張。英國資本家為了掠奪中國的財富,牟取暴利,竟無恥地把鴉片偷運到中國來。十八世紀中期,英國每年偷運到中國的鴉片為二百箱;十九世紀初期,增加到每年四千箱。1838年——1839年,更猛增到三萬五千多箱,美國和沙俄也向中國偷運鴉片,1840年前的二十年里,中國外流的白銀達到一億兩。),為學生體會壯舉的偉大意義作了很好的鋪墊。課后,我為學生補充了銷煙后的背景資料(中國人民查禁鴉片完全是正義的,但掠奪成性的英國侵略者,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竟以著一事件為借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40年6月,英國借口保護通商,派艦隊到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進行挑釁,英俊侵犯廣州,由于林則徐在廣州作了充分準備,英軍未能得逞,就沿海北上,轉攻廈門,也被早有戒備的閩浙總督鄧廷楨率軍抵抗擊退。英國又轉攻戰備空虛的浙江,侵占了定海縣城,并繼續北犯。八月英艦闖到天津海口,對清政府進行武力恫嚇,提出了鴉片貿易合法化,賠款割地等侵略要求。英軍到達天津后,道光帝嚇慌了,忙將林則徐撤職查辦,改派琦善到廣州和英軍談判。琦善到廣州后,為了討侵略者的歡心,他下令裁減水師三分之二,解散了林則徐招募的水勇,撤除了珠江口上的防御設備,英國侵略者見清政府如此軟弱無能,氣焰更加囂張。英軍采取先發制人,突然襲擊,直撲虎門,琦善急忙派人和義律簽訂了《穿鼻條約》,答應割讓香港,賠償煙價六百萬元等。),作為對文章學習的延伸。補充文字資料,增加課文厚度,備課時,我特意看了相關的小說,上課時,補充相關文字資料,如邀請外國官員來觀看,外國官員驚嘆銷煙工作的“細心和忠實的程度”,遠出乎他們的“臆想”。
2、通過影片增加學生感性認識。課中,我通過影片,讓學生感受當時銷煙過程,再回歸課文內容,真正讓學生走近銷煙場面。
上完課,學生真的是發自內心感悟到了銷煙的壯舉,孩子們也是樂于學習的。不知道以上所談對你的教學有沒有用,只想與大家共享我的設計。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虎門)
此問轉載
;id=512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12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在讀中感悟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描寫動作的話。
教學重點:在讀中感悟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教學難點:在感悟中培養學生愛祖國、拘外辱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7虎門銷煙(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這里的“煙”指什么嗎?(沒錯,鴉片是一種危害生命極強的毒品。同學們請看,短短的幾十年間,帝國主義向中國傾銷的鴉片從最初的4千箱遞增到4萬多箱,在當時,我國吸毒人數達到200多萬,使得大量白銀外流。這是多么令人氣憤!)讓我們永記這一天----1839年6月3日,(課件出示 齊讀)這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讓我們來看看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這一天是怎樣禁煙的。
二、賞讀課文
過渡: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虎門銷煙是個怎樣的壯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一)、品讀“壯”
1、虎門銷煙是個怎樣的壯舉?
生:偉大壯舉。(板書)
過渡:在“壯”下加“△”,“壯”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壯”在這兒是雄壯、氣勢盛大的意思。)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體現“壯”,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并說說你從中讀懂什么?
2、生交流、匯報。
過渡:哪些句子體現了事件的“壯”,誰來說說。
生a:這一天,天氣晴朗,碧海、藍天、綠樹,把古老的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生談自己的理解)
師:寫出虎門寨景色的壯麗,暗示今天這里氣氛特別。
指導朗讀
生b:一大早從各地聞訊趕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泄不通。(生談自己的理解)
師:說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詞還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師小結:從這句話中我們體會到老百姓對此事十分關心,反映了銷煙行動深得人心。
指導朗讀
生c:新搭起的禮臺上彩旗林立;禮臺下,一側是身著朝服的文武官員,另一側是應邀前來觀看的外國商人。(生談自己的理解)
師:“彩旗林立”說明場面壯觀;前來觀看的有老百姓,官員,外國商人,說明此次銷煙的隆重意義非同尋常。
3、指導朗讀
生d:這時候,禮炮轟鳴,群情沸騰。隨著林則徐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生談自己的理解)
師小結:“禮炮轟鳴”、“群情沸騰”也說明場面壯觀、隆重,同時反映人民禁煙的強烈愿望,“林則徐一聲令下”說明了中國人民禁煙的堅強決心。
4、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小組賽讀
(3)齊讀
總結:這些詞句都寫出了事件之“壯”。
(二)、品讀銷煙的方法
1、哪些句子寫銷煙的經過。(指名讀)
2、分幾步銷煙?
3、作者用哪些詞表示這三步的先后順序?
4、指導用“先……再……然后……”說話。
5、齊讀第三自然段。
6、觀看銷煙的場景。
(三)品讀人們的表現
1、老百姓有什么表現?
2、人們為什么這么高興?
3、出示課件,師總結:正因為這些鴉片,使多少中國家庭賣兒賣女、妻離子散!正因為這些鴉片,給中華兒女戴上“東亞病夫“的帽子;正因為這些鴉片,使我們由一個強國變為一個弱國。今天,我們將這罪惡的鴉片銷毀了,怎能不叫人興奮,怎能不叫人歡欣鼓舞呢?請同學們帶著高興的語氣自讀第四段。
4、指導朗讀
5、被毀的鴉片太多,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6、齊讀最后一段。(讀出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氣勢。)
7、再齊讀(師相機板書)
(二) 觀看影片,升華情感
過渡:多么振奮人心啊!人們將這輝煌的篇章記錄下來,請看!
1、觀看影片
2、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三、總結
同學們,毒品是萬惡之首,曾給中華民族帶來極其深重的災難。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保持了三十年“無毒國”的聲譽。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復燃,時時刻刻在侵蝕人民的生命,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抵制毒品對人類的毒害!
四、 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去查閱資料,以《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為主題,做一份手抄報。
板書設計:
8、虎門銷煙
值得紀念 偉大壯舉
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13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七課《虎門銷煙》(板書課題)。思考一下,課題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題目告訴我們地點和事件。
師:地點是哪里?事件是什么?
生:地點是虎門寨,事件是銷煙。
師:銷煙,煙是什么?是我們平時常見的香煙嗎?
生:不是。這里的煙是鴉片。
師:鴉片是什么?鴉片是從罌粟中提煉出來的,罌粟,是一種一年生的栽培植物。我們這里也曾經有人家種過,但是種這種花是違法的。罌粟花是非常美麗的,所以我們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師:我們再看題目,老師有三個問題,林則徐為什么要銷煙?銷煙的過程是怎樣的?銷煙的結果又是什么?(板書:為什么 經過 結果)默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
(生默讀課文)
師:我們先討論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銷煙?
生:因為鴉片是害人的,所以要銷煙。
師:你從哪里知道鴉片是害人的?
生:課文第四小節告訴我們的。(生朗讀第四小節)害人一詞告訴我們銷煙的原因。
師:第四小節除了告訴我們鴉片是害人的,還寫了什么?
生:還寫了老百姓的歡呼。
師:能讀一下老百姓的反應嗎?
(生讀)
師:響徹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歡呼聲很響。
生:到處都是歡呼的聲音。
生:虎門寨上空到處都是歡呼聲。
師:老百姓的歡呼聲說明了什么?
生:老百姓的歡呼聲說明鴉片的害人是很深的。
師:對。鴉片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毒性很大,上癮就不易戒除,使人體力日衰,意志萎靡,當兵的失去戰斗力,做工種地的喪失勞動能力,最后摧殘人命。(出示吸食鴉片者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感受鴉片的危害)
師:正是鴉片的危害很大,所以林則徐下決心銷煙。我們再回到銷煙的現場,看看都有哪些人參加了這次銷煙行動。讀課文第二小節。
生:參加這次銷煙活動的有老百姓、文武官員、外國商人。
師:有多少老百姓?通過哪些詞語知道?
生:老百姓很多,通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可以看出來。
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理解,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
生:水泄不通的意思是說人很多。
生:水都潑不進來。
師:除了老百姓,還有文武官員和外國商人,林則徐銷煙,為什么要邀請外國商人來觀看呢?
生:是為了告訴他們,我們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生:是為了向外國商人表明清朝政府銷煙的決心。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天的天氣如何?誰來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生:這一天,天氣晴朗,碧海、藍天、綠樹,把古老的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
師:分外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的意思。
生:比平時更加壯麗。
師:為什么人們會覺得今天會分外壯麗呢?
生:因為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師:今年是哪一天?為什么值得紀念?
生:今天是1839年6月3日,是虎門銷煙的日子。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三小節,找出描寫銷煙經過的句子。
(生閱讀)
師: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
生:只見一群群光著脊梁、赤著雙腳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硝煙池里撒下鹽巴,再把收繳來的鴉片拋入池內,然后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
師:銷煙分幾步?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銷煙分三步。我是從先……再……然后……看出來的。
師:很好。這是三個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我們在作文寫作中也要學會使用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不能都是使用“然后……然后……然后……”這樣單一的詞語。請同學們把這句話一起讀一遍。
(生讀)
師:你能用“先……再……然后……”說一句話嗎?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
(同桌互相說)
生:早晨我先起床再洗臉刷牙然后吃早飯上學。
生:綜合課上老師教我們制作沙包,先縫袋,再翻口,然后裝沙。
…………
師:大家說得很好。為什么銷煙是用鹽巴和生石灰呢?老師查閱一些資料,跟大家介紹一下。以前銷煙是將鴉片拌上桐油架鍋燃燒,費時而且不徹底。后來林則徐走訪民間,知道鴉片最怕鹵鹽和石灰,因此設計了書上所描述的銷煙的方法。
師:我們一起來朗讀第三小節,抓住文中的關鍵詞體會一下我們該怎么讀?禮包轟鳴、群情沸騰、震驚中外
(生讀)
師:虎門銷煙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生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1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9
作者:丁立燕 你是第106位讀者
師:同學們,看過電影《鴉片戰爭》嗎?
生:看過。
師:談談你的印象好嗎?
生:那時的洋人太壞了,把那些鴉片運到中國,不但殘害中國人,而且賺取我們的錢財。
生:我覺得林則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覺得那些抽大煙的人太可憐、太可氣了。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段歷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們要學習的課文《虎門銷煙》,講的就是鴉片戰爭的事。
(板書課題:虎門銷煙)
師:(邊讀邊說)“銷”是個生字,同學們可跟老師一起寫。(學生寫完后,齊讀課題。)
師:知道這里的“煙”是指什么嗎?
生:指鴉片,又叫毒品,它對人非常有害,吸“煙”嚴重,會導致死亡。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虎門銷煙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怎么讀都行。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虎門)
此問轉載
老師從學生較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引導學生暢談感受,調動學生的情感,為后面的課文閱讀埋下情感的伏筆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虎門)
此問轉載
《虎門銷煙》——林則徐請客 篇15
《虎門銷煙》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我是一直充滿激情的去上課的,孩子們的朗讀也很有水準,整堂課的氛圍一直不錯,對于文本細節的理解也比較到位。《虎門銷煙》是一篇歷史題材的文章。歷史事件離學生們的生活比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創設情景將學生帶回到當時的場景中,讓學生能夠深切感受當時的情景,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假設孩子們和廣州老百姓一起,作為銷煙的見證者,一起觀看銷煙,效果不錯,達到了這節課的教學目的。
但還是有些遺憾產生的。
我想,如果沒有前期鋪墊,學生們是不會很快入境 ,但是,大量的鋪墊的話,30分鐘又遠遠不夠。最后我決定重點放在銷煙時和銷煙后去講,前邊兩段選擇回憶導入。可這樣一來,整篇文章便有些斷開的感覺,銜接的不是很好,影響了文本的整體效果。顯得過渡不自然。一堂課應該是一個整體。課堂設計的每個環節之間應該是環環相扣,緊湊而一體。這就需要有一個很好的過渡。生澀的過渡會割裂兩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因此,過渡一定要自然,要做到水到渠成。這樣才能讓課堂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另外我對課堂的預設不夠。孩子們回答問題時冷場了一下,雖然我用了一句話:“看,你激動的都說不出話來了。”掩飾過去,但自己知道,孩子是因為理解的不到位才沒有回答出來的。
每一節課都是不可復制的。課堂的生成性是很大的。因此教案當中必須對教學設計以及學生的表現做多種預設。這樣才能夠保證遇到特殊情況或是偶發事件能夠不慌不忙,沉著應對。
還有,我對學生的評價缺乏針對性。課堂評價是教學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好的評價能讓學生體驗成功感,獲得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能體現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與隨機應變的能力。評價語注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表現,做到細、準、精。要做到因材施評。只要有了針對性,評價的多樣化自然就有了。
總之,這堂課結束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教訓,發揚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的。
《虎門銷煙》教學反思
《虎門銷煙》是一篇形象生動、條理清晰又不乏結構嚴謹的記敘文。課文以歷史上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為題材,用簡練的筆觸、生動的語言描述了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的經過,揭示了它的偉大歷史意義。
課文在敘事的過程中,還不惜筆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對這件事的強烈反響,從側面反映了虎門銷煙是順乎民意的正義之舉,是顯示中國人民偉大力量的愛國行動。
上課一開始,讓學生用書上的詞語來評價虎門銷煙這一事件,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偉大壯舉”。于是在教學時,時刻讓學生把目光集中在在“壯”字上:
【預想】首先感受銷煙前的隆重、壯觀,讓學生自己讀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從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場面的隆重、壯觀,然后讓學生讀出這種場面;接著進一步引導從將要下令時的情景和銷煙時的情景中發現“禮炮轟鳴”、“群情沸騰”,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把氣勢讀出來;最后讓學生想像自己也在現場,自己也在歡呼,體會出銷煙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體會出人民的那種愛國的感情。當學生們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更是一種感情的迸發,學生們讀得氣勢磅礴,震撼人心。
【實況】在教學第二段時,由于我不敢放手讓學生大膽闡述,當學生沒有完全回答出我預設的答案時,我急于講述,過于急躁,一段很生動的場面描寫沒有好好的運用,學生沒有進入角色。再加上當天我自己情緒不夠高昂,學生又過于緊張,大家的積極性未完全調動,課堂一度呈現僵化狀態。好在后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虎門銷煙的壯舉,并展示了受毒品慘害的人痛苦不堪的圖片,課堂氣氛才稍有回暖,漸漸活躍起來。在教學銷煙步驟時,抓住表示順序的“先……再……然后……”引導學生復述具體的過程,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
優點:思路清晰,緊抓“偉大壯舉”組織教學;
帶領學生從文本走向課外拓展,把課內閱讀和拓展閱讀有機地結合。
不足: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改進:以自己的情緒帶動學生,消除其緊張不適感。
《虎門銷煙》教學反思
正在教學《虎門銷煙》一課的第5自然段:銷煙整整持續了23天,二百多萬斤鴉片化為煙渣,隨著潮水卷進了咆哮的大海之中。這時候,聽到了同學們的低聲驚呼,沒想到李磊高高地舉起了手,屁股抬起,身子前傾,大叫一聲:“老師!”我不知道他怎么了,但通過我對他的了解,肯定認真聽講了,所以才會積極舉手,于是很期待的把他叫起。“老師,這不造成環境污染嗎?”猶如炸彈一般的話語,使得班里議論紛紛:“對啊,二百多萬斤煙渣都被沖入大海,會對海水造成多嚴重的污染呀……”。完了,看來我的準備太不充分,我低估了學生的水平。說實話,上學期這篇課文時,壓根兒我就沒想到過這個問題,但再次備課,我自己確實發現了這個問題,由于一時找不出答案,再想想這也不是這課教學的重點,也就忽略掉了。真是怕什么來什么,我一時慌了手腳,慌亂之中這樣答到:“我想,鴉片是從罌粟這種植物的果實中提取出來的,它的殘渣或許不會對環境造成什么污染吧!總而言之,林則徐主持的虎門銷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只好含糊其詞,趕快把學生拉到我認為的教學重點上來。
下課后我一直被自己的答案困擾著,上網查了查,其實可以這樣教學: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研究林則徐的這種銷煙方法是否真的會造成環境污染?由于我們的學生家里普遍沒有電腦,我可以讓他們做試驗研究啊!比如在魚缸中放入少量石灰和鹽,觀察對小魚有什么影響……最后分析得出銷煙的過程是否造成了環境污染。然后小組合作進行研究,看是否能設計出一種更合理的銷煙方法。要求是:設計的方案不光要克服環境污染問題,還應考慮到銷煙的徹底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這樣,才尊重了學生在閱讀中的思考和發現,并給他們創造機會與條件去研究和探討。無論學生研究的結果如何,哪怕有悖于教材和老師的意圖,但那畢竟是學生閱讀和研究的經歷,對于他們形成樂于發現、勤于探索的學習品質都會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