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與折疊教學設計
6.正方體的折疊:
師:我們能否把這些正方體的展開圖折疊成原來的正方體呢?
師:同桌互相折一折,邊折疊邊說一說是怎么折的?折疊前的展開圖中的每個面對應的是折疊后的正方體中的哪一個面?
指名叫學生展示:邊折邊說。
(這一過程是讓學生經歷從“面”轉化成“體”的過程,進一步了解立體圖形與其展開圖之間的關系,知道了立體圖形是由平面圖形圍成的,建立立體圖形中的面與展開圖中的面的對應關系,發展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在操作實踐過程中掌握了折疊的方法,就是先要確定好其中的一個面作為底面,再把其他5個面圍著底面來折,為后面的教學難點掃除障礙,鋪平道路。)
7.練一練: 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正方體?給能折成正方體的圖形打上“√”。
(電腦出示書上的六個平面圖形)
(1)獨立思考、想象: (2)分小組討論、交流、驗證:小組內每個同學先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再拿出學具a折一折,驗證一下。 (3)請判斷快的小組來說一說是怎么判斷的? 生:正方體的展開圖一定是6個面,而②號是5個面,⑤號是7個面,因此首先用排除②號和⑤號,剩下的4個展開圖則先通過想象,再用學具實際折一折就知道了。 (電腦再次演示其余4個圖形的展開與折疊過程。) 師:剩下的4個面如果不用學具你能很快判斷出來嗎?想想看有什么好辦法? 學生再次討論交流,得出:先任意選定其中的一個面為底面,再通過想象很快找到其他的面對應的是正方體的哪個面,并在圖上標出來,比如①號展開圖(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如下圖),有兩個 “上面”,少了一個“后面”,因此①號不能圍成正方體,又如③號圖(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如下圖),正好可以圍成正方體的六個面,因此③號圖能圍成正方體。 (4)師: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試一試 (5)師:我們今后要判斷一個展開圖能否圍成正方體,不僅要看它的面的個數,還要看面的什么?生:位置。 (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等,讓學生經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到探究、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同時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又不僅僅停留在實踐操作上,而是引導學生更深一層次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展開圖上的面與正方體上的面的對應關系,這正是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的一個絕好時機。)師:通過前面的展開與折疊活動(板書課題),我們認識到立體圖形可以轉化為平面圖形,平面圖形也可以轉化成立體圖形,(板書“體”“面”轉化)知道了展開圖上的面與正方體上的面的對應關系。那么長方體的展開與折疊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三)長方體的展開與折疊 1.師:剪之前想一想:你最想得到什么樣的長方體展開圖?你打算沿著哪幾條棱來剪? 師:先想象,再和同學說一說你想象中的展開圖的樣子,然后實際剪一剪,看剪出來的展開圖是不是你最想得到的。 2.學生操作,剪完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是怎樣剪的?展開圖是不是一樣的?師把不同的展開圖展示在黑板上。 3.師:你能把展開圖折疊還原成原來的長方體嗎?學生展開,折疊,再展開,再折疊,在反復的展開與折疊中找到展開圖中的各個面分別是原來長方體的哪個面?并在展開圖中標出來。 練習:想一想,屏幕出現的圖形中,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長方體? (電腦出示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