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教學內容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教科書第60——103頁,包括18個例題,“做一做”和練習十一——練習二十中的習題。
教學目標
1. 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 認識真分數與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的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3. 經歷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4. 現實情境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5. 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6. 培養靈活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處理問題的能力。
7. 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還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在本學期,又學習了因數、倍數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數的特征。這些都是本單元學習的重要基礎。
教學重點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
教學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建立分數單位的概念;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課時安排 20課時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學習內容教科書第60——61頁上的內容,第62頁“做一做”,。
學習目標
1. 了解分數的產生,知道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實物、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理解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單位的含義。
2. 經歷觀察、討論、合作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3. 培養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學習重點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學習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突破一個整體為多個物體的集合的學習。
教學過程:
一、教學體會分數的產生。
1、 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數?
如果把一塊蛋糕平均分給三個同學,每人得多少塊?
如果用米尺來量黑板的長度,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嗎?
2、 提問: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分數,分數是是怎么產生的嗎?說說你的理解
3、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有關分數的內容:分數的意義。
二、分數的意義。
1、 再現舊知,作好鋪墊。
(1)(出示一根火腿腸)把它平均分成兩份。
每份怎樣表示( 1/2)
(2)(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 。
(體會各種形狀為什么都用1/2 表示),
(4) 揭示:一個物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稱它們為單位“1”。
2、 加強直觀,探索新知。
(1) 深入理解單位“1”。
①出示紅花圖。
出示香蕉圖學生觀察。
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4個香蕉平均分成了4份)
揭示:這里,可以把4個香蕉看成是一個整體,即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