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法和除法㈠”教學設計㈡
教學目標:
⑴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小數點右移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正確進行相關的計算,并應用計算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⑵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學生在觀察、探究、實踐應用等活動中,體會小數乘法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小數乘法的實際應用價值,并形成繼續學習小數乘、除法的積極意向。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點右移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掌握小數點右移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具準備: 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呈現例題。
⑴揭示課題。
揭示課題:整數和小數相乘。
⑵呈現例題。
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列出算式:5.0410= 5.04100= 5.041000=
觀察算式,說說算式的特點:一個因數是小數,另一個因數是10、100、1000等等。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研究小數乘10、100、1000得到的積的規律。
二、師生互動,探究規律。
⑴口算,交流思考過程。
預設:5.0410可以看做50410等于5040,再點上小數點,就是50.4;5.04擴大10倍,應該就是50.4;用計算器計算得到50.4.
5.04100=? 5.041000=?
⑵觀察,探究其中規律。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5.0410= 50.4
5.04100= 504
5.041000=5040
引導學生將積和5.04比較,觀察小數點位置的變化,交流思考的過程;形成規律:小數乘10,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右移1位就得到了積;小數乘100,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右移2位就得到了積;小數乘1000,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右移3位就得到了積。
⑶練習,熟悉規律。
讓學生任意說一個小數,分別乘10、100、1000,同桌再說說積的變化規律。
⑷小結,抽象概括規律。
小結:一個小數乘10、100、1000……只要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體驗價值。
⑴教學例3.
呈現例3:
食 品 名 稱 黃豆 牛奶 玉米面
蛋白質含量/千克 0.351 0.03 0.081
每千克黃豆蛋白質的含量是多少克?
理解題目的意思,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將0.351千克改寫成克作單位的數,用數學表達式是:
0.351千克=( )克
思考方法,介紹方法,形成方法:0.3511000=351(克)
⑵完成“試一試”。
每千克牛奶蛋白質的含量是多少克?每千克玉米面蛋白質的含量是多少克?
自主獨立完成,學生板演;班級交流,內化方法;體驗價值。
⑶完成“練一練”。
獨立在書上完成,同桌校對答案,并相互說說想法。
⑷完成練習十二第4-7題。
練習十二第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6-7題作為課外作業;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68頁的例2、例3和“試一試”和 “練一練”,以及“練習十二第4-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