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時:通分(新人教五下)
( 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1、完成教材第95 頁練習十八的第3 題。
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將這些分數與 比較,看誰選擇的方法算得又對又快。
2、完成教材第96 頁練習十八的第9 、10 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叫通分和通分的方法。注意通分時,要先觀察原分數的分母,選擇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將異分母分數化成和原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還要掌握如何通過通分,比較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并能運用比較大小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通分
例4 2/5=8/20 1/4=5/20 因為8/20>5/20, 所以2/5>1/4
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
教學反思: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帶來課堂上活躍的思維,多樣的解法。今天,學生就涌現出許多精彩的解法。他們不拘泥于教材,力求簡便(化成同分子比較就只需要使用一次分數的基本性質);他們靈活利用已學知識轉化問題(將分數的比較轉化為小數的比較),使之得以突破。但活躍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我教學中的問題:
[現象1]用分母相乘的積作公分母的現象十分普遍。
教材并未要求學生必須用最小公倍數作分母,而直接用分母相乘的積做公分母找得既快,又正確。但用這種方法通分,將會導致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數據大,給計算結果化簡帶來麻煩,且十分容易出現計算錯誤。
[分析原因]最小公倍數的教學不到位。
有關這部分內容,我在“最小公倍數(二)”的反思中已經進行過分析,這里就不再贅述。
[現象2]當其中一個分數分子正好是1時,學生更親睞化成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練習十八中,第2題中“1/3和3/7”、第4題“1/2和3/5”、第5題“1/4和3/8”、第6題“1/5和3/25”、第7題“3/5和1/4”許多學生都采取了化成同分子分數比較的方法,這體現了學生解題策略的靈活性,同時也鞏固了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比較。但在《課堂作業》中有這樣一題,題目要求“把下面每組分數通分。4/15和1/12”,班級許多同學仍舊習慣性地將1/12化成與4/15分子相同的分數。殊不知這并不是通分。
[分析原因]例題的教學只關注了問題解決的過程和策略,卻忽視了概念“通分”的理解。
由教材可知,“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子分數顯然不是通分。雖然,它也要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但不符合通過的內涵。
[改進措施]
在概念教學中強化只有化成“同分母分數”,才叫通分。在練習中增加一道判斷題,請學生辨析變成同分子分數是否是通分,為什么?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將其中部分習題的數據適當進行調整,重點鞏固通分的方法,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