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復式折線統計圖》教案
四、自主探索,鞏固深化
1、完成“練一練”:讓我們來了解我國6~12歲小學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學生看圖理解,組織全班交流:
①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②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問:
①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②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么樣?
③對低于平均身高的同學,你有什么話想說嗎?(教育:不挑食,使營養均衡,并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3)強調:在6—9歲,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歲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長要快,10—12歲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過了男生。
(4)拓展:對于這張圖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老師有一個問題:這兩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為什么?
2、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下面再用折線統計圖來研究北京市2004年4月份一周中的氣溫變化情況。
(1)指明讀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獨立完成,邊做邊思考:
1、怎樣確定表示每個數據的點的位置?
2、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指名學生口答問題,并展示學生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4)提問: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①描點;②標數;③實線和虛線的區分(畫線用直尺);④統計時間。)
相機板書:描點、標數、連線、統計時間
(5)提醒學生:完成復式統計圖時,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同樣,要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6)媒體出示折線統計圖:看看老師是怎么畫的!
(7)看圖回答三個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①這一周中,哪天的溫差最大,哪天的溫差最小?
②這幾天的最高氣溫是怎樣變化的?最低氣溫呢?
(8)回答上面的問題時,你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為什么?
五、總結質疑,拓展延伸
1、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復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折線表示,與普通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相比,它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情況,而且能方便兩組相關的數據進行比較。
質疑:復式折線統計圖只能用兩條折線嗎?(不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有時也可能有三組數據,用三條折線來描述。)
2、課堂作業:小練習冊
板書:
復式折線統計圖
表示數量的多少 增減變化情況 便于比較
描點、標數、連線、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