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形影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梯形若干個、小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引導
前面我們推導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誰來說說?還記得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嗎?(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把不知道的轉化成知道的從而得出結論,是我們常用的探究新知的方法。
二、揭示課題,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圖:這是一個堤壩的橫截面,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橫截面是梯形,上底是20米,下底是80米,高是40米)根據這些信息你還想知道什么?(梯形的面積)今天我們就一起動手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板書:梯形的面積)
2、下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梯形,通過轉化的方法,自己動手拼一拼或剪一剪,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內交流方法。
4、哪個小組愿意展示并講解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實物投影展示)
5、老師課件演示,得出結論。
(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
6、把書第27頁的填空完成。
三、鞏固練習
1、過渡:下面我們用推導出的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第28頁“試一試”: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3、第28頁“練一練”1、2、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