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今天是學生學習小數乘法的第一課時,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與整數相同學生很容易理解,而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學生能不能很好理解呢?進入課堂之前我已經思考了很久,并且為此進行了精心的教學設計。
在課的開始,出示一個乘法算式 :18 3 問:18 3表示什么?生:3個18相加的和是多少?或18的3倍是多少?接著出示例題提出問題:要求:夏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樣列式? 0.8+0.8+0.8 或 0. 83 那誰能說說 0. 83 表示什么?生(3個0. 8相加的和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而后,我提出挑戰:你能算出0.83 的結果是多少嗎? 先讓學生說自己的想法并交流:生1:把0.8擴大10倍當做8,用8乘3得24要想使積不變,積要縮小10倍。生2:把0.8元轉換成角計算。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板書出豎式 :提出先用加法豎式算,在用乘法算。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感受到用乘法計算不僅簡單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小數乘法的積與加法結果之間的聯系。加法和是一位小數,0.83的積是一位小數。接著又出示:2.35 3 0.94兩個算式要求先用加法計算,在用乘法計算。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加法和是一 位小數,0.83的積是一位小數。最后 學生觀察得出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之間的關系。既:因數有幾位小數積也有幾位小數。
這節課學生是真正課堂的主人。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計算課不是一味的算,要明白算理”需要“悟”。因此,在注重計算方法的掌握,計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時,更強調對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棄一切“形式化”說理,經歷獨立嘗試、思維交流、反思評價、再次體驗四個層次,層層深入,理解感悟算理。這樣的計算課才生動有趣。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片斷一:
師:出示情景:讓我們一起走進不同季節的水果店看看!
師:從圖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師:夏天買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元?怎么求?
(0.83)
師:這道乘法算式和我們以前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共同探討的——小數乘整數。0.83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呢?(停留片刻)
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反饋交流:誰來說說自己的方法?(小組討論時到學生中間去指導)
生1:連加法:0.8+0.8+0.8(利用乘法的意義)
生2:把元轉化成角。0.8元是8角。
83=24(角),24角=2元4角,2元4角=2.4元
生3:0.8看成8個十分之一,8個十分之一乘3就是24個十分之一,即2.4。
反思:利用學生愛吃西瓜引入生活情景,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自然連接起來,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夏天3千克的西瓜的價錢, 0.83,是學生沒有遇見過的,這時就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而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這個沖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為它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與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種辦法來算出0.83的結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樣化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