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 圖形的旋轉(精選13篇)

圖形的旋轉

發布時間:2024-01-24

圖形的旋轉(精選13篇)

圖形的旋轉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利用已有的對平移的認識和經驗,通過自主嘗試和交流,掌握綜合應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比較和溝通,使學生在已有基礎上有新的收獲。

  3、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并在學習過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獲得嘗試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綜合應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教學資源:

  實物投影儀,方格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在生活中,很多的物體都在運動著,而它們的運動方式各有不同——平移和旋轉是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上節課,我們已經對平移做了進一步的深入了解。今天,我們就要來進一步研究另一種常見的運動方式——圖形的旋轉。(揭題,板題)

  2、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旋轉?學生舉例。

  二、探究互動。

  1、認識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的含義。

  (1)出示公路收費站道口轉桿打開和閉合的情景圖。

 。2)學生可以自己用兩支鉛筆演示這兩種運動方式,并回答:轉桿打開,旋轉了多少度?轉桿關閉呢?

  (3)轉桿打開和關閉的方向相同嗎?哪一種與時針旋轉的方向是相同的?

 。4)指出: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

 。5)同桌或小組同學一起體會順時針和逆時針。

  2、學習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明確兩點:

 、佟梆坅點旋轉”是指將“a點”固定不動。

 、诎讶切巍靶D90°”,既可以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也可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

 。3)指導畫法:可以先分別確定兩條直角邊旋轉后的位置,再連成相應的圖形。

  (4)學生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圖。

 。5)交流,鞏固畫法。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通過觀察、交流每幅圖中的“指針”分別要向什么方向旋轉多少度。進一步感知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的含義。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按要求獨立畫出旋轉后的圖形,進一步掌握在方格紙上把圖形進行旋轉的方法。

  對有困難的學生,要指導具體的畫法。

  要使學生明白:確定旋轉后小旗位置,關鍵在確定旗桿的位置;確定旋轉后的長方形位置,關鍵在于確定一組相鄰的邊的位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討論每組圖形的特點: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根據設想使每組圖形變成長方形的旋轉方法。也可以用紙剪一剪,擺成如圖的位置后再進行旋轉。

  四、總結質疑。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關于平移和旋轉的相關內容,你還想學習什么?

  五、課外拓展。

圖形的旋轉 篇2

  課題課時第二課時班級五(3)編寫者一、教材內容分析《圖形的旋轉》是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小節的內容。屬于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二年級上冊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的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 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學重點: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教學難點: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三、學習者特征分析五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在其認知過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本著“邊操作邊感悟”的原則,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遵循了新課標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引入,為學生創設了探索新知識的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將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東西,使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對知識的思考與實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動促思。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1、直觀觀察與口頭描述相結合 同樣作為“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旋轉”沒有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形狀、大小這樣的靜態要素,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對學生的認識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引導學生在直觀觀察的基礎上用規范的語言來描述“圖形變換”的動態過程,是促進學生認識“旋轉”基本特點的首要策略。 在課的開始,我們借助學生相當熟悉的鐘面,以鐘面上某一指針的轉動來引導學生說說“旋轉”所具有的三個基本要素(如圖4)。實踐表明,“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等旋轉所應具備的三要素正是在學生不斷描述、及時補充的基礎上完整認識的。而這也正是教師引導學生呈現原有對“旋轉”經驗層面上的認識,為下一步思維層面上的發展作準備的基礎。 2、操作性練習和引導想象并重 操作性練習和想象都是學生在“空間與圖形”學習中的常用方法,當然也是引導學生體驗“旋轉”基本特點的重要策略!白寣W生動手畫圖可以反映學生對幾何概念的理解”。想象則是學生思維過程形象化的體現,學生通過對幾何圖形的想象過程,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五、教學環境及資料準備多媒體課件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 師 活 動預 設 學 生 行 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一、情景導入1、揭示課題課件出現:摩天輪、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旋轉,并感知旋轉現象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師:剛才,同學們反復地提到“旋轉”,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旋轉”(板書課題)2聯系生活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師: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轉呢?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概括出旋轉含義,并板書。師:今天咱們就從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地鐘表和風車開始研究吧!觀察物體的旋轉,并感知旋轉現象.用語言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旋轉的。還可以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這些物體的旋轉。風扇、陀螺、旋轉木馬、鐘表、車輪……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由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學生感知旋轉現象,建立旋轉的表象。體驗旋轉現象,初步認識旋轉。把學生的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內化為學生的知識。二學習新課1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課件出示教材例3中旋轉的表針和風車。師:同學們認真觀察表針和風車的旋轉有什么不同?教師適時講解“順時針”,“逆時針”。課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問題后說: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共同來解決書中給我們提出的問題。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引導。(教師邊做小結邊演示)從畫面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風車旋轉后,每個三角形的位置都發生了變化,那么什么是沒有變的呢?師:用我們手中的三角板驗證一下我們的發現2應用旋轉知識繪制圖形出示例4師:先想一想怎樣畫,然后自己試著完成。教師隨機指導。畫完之后與同桌互相說說畫法。師∶誰愿意來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無論用哪種方法只要能按要求畫對即可)教師提煉學生語言總結畫法,并板書。(必要時可借助學具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小組匯報:(實物投影展示)重點交流出:1、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2、根據三角形變換的位置、對應的線段、對應的點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學生交流出:1: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2:點o的位置沒有變。3: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4: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找出圖形中其對應的線段并用三角板來驗證。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互相介紹畫法。匯報,并說說是怎樣畫的: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首先要確定它圍繞的點,然后找到這個圖形各個點的對應點,最后連線。通過讓學生認真觀察表針和風車的旋轉過程,使學生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明確旋轉的含義。引導學生從圖形到線段再到點的角度,來觀察、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既重結果,又重驗證,讓所有學生經歷用三角板來驗證的過程,到例4作圖時則只是一種知識的應用,難點輕松突破。相信學生自己的能力,讓學生自主畫圖。再讓學生互相討論又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又是互相學習的過程,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是提高的過程通過讓學生畫一畫的活動,借助學生已經掌握的旋轉的指示,使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三課堂練習出示做一做第一題。師:想想它們分別是由哪個圖形旋轉而成的?獨立完成第二題,并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獨立思考,全班交流。獨立完成后交流畫法  四知識拓展教材第9頁第4題,利用旋轉設計圖案。學生自學教材第6頁中的“生活中的數學”,并談談自己的感受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感受旋轉創造出的美,激發利用所學旋轉知識創造美的熱情。五作業延伸布置自學第6頁“生活中的數學”。鞏固所學知識,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板書設計

  旋轉

  繞點     方向     角度七、教學反思

圖形的旋轉 篇3

  一、教學任務分析

  數

  學

  目

  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操作圖形的旋轉變換,了解旋轉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數學思考  能在觀察圖片資料和圖片現象中發現事物的內在本質。

  情感態度  通過對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有關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等過程,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的欣賞意識,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索學習的意識。

  解決問題  能在觀察圖片資料和旋轉實驗中得出數學結論,初步從奇妙的圖形中體會所隱含的數學道理。

  重  點  熟悉旋轉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過實驗,探索出中心旋轉的基本特征。

  難  點  通過觀察、實驗、發現旋轉的基本特征,根據旋轉圖形找對應點。二、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流程圖

  活動內容和目的活動1 感受生活情境    觀察物體轉動活動2 再賞物體圖形    學習旋轉概念活動3 結合生活實例    再度熟悉概念活動4 類比腳印特點    探究旋轉特征活動5 改編例題教學運用也分散難點活動6 我的地盤我作主    思維天空任我游活動7 作業布置 課堂總結從文字游戲中,體會物體的旋轉,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形成“旋轉”表象認識。比劃觀察到的物體怎樣運動?引導發現物體轉動的共性,學習旋轉中的一些概念。 從教師列舉(或學生自行舉出)的生活實例中,說出其中的旋轉概念,加深對旋轉概念的感知、理解。從腳印特點中,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探究出旋轉的基本特征。學生從教師改編的例題中尋找相等的量,進一步理解旋轉的基本特征,為后一節課學習作準備。精心設置一些由易到難的綜合性習題,學生思考完成、鞏固知識,讓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歸納總結,通過課外作業為下節課內容教學打下伏筆,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學習興趣。三、教學過程設計

  問 題 與 情 境

  師 生 行 為

  設 計 意 圖[活動1]1、給出詞語,限時編成情境。2、解說情境,展示轉動物體[活動2]重新展示情境中的轉動物體。1、要求學生比劃所觀察到的物體是怎樣運動的?2、把物體看作圖形(以鐘表指針、風車風葉為代表),引導學生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學習旋轉中的一些概念。(估計學生可能看法不一致,下面教師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問(1)這些物體的哪些部件在運動?(2)時針的指針做什么形式的運動?分鐘繞哪一點運動?時鐘呢?(3)風能發動機的風葉是什么形式的運動?風葉繞哪一點轉動?(4)這些圖形中有哪些共同點?圖案中是哪些基本圖形通過什么運動形式而得到的?向什么方向轉動?(5)活動結論:平面內把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沿著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這個定點叫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度稱為旋轉角,旋轉時重合的點稱為旋轉對應點。[活動3]  逐一展示現實生活中的旋轉實例(如:杠桿撬重物,扳手擰螺母、壓水機壓水等)或學生自行舉例,讓他們說出其中的旋轉中心、旋轉角、旋轉對應點。學生結合詞語積極思考,編成情境。媒體播放效果,展示轉動物體。學生欣賞。結合教師問題,積極思考,逐步探討出旋轉物體的共同特征,學習旋轉的一些概念。本次活動教師重點關注:1、學生觀察事物是否認真。2、引導學生正確思維3、教師正確表達旋轉概念,學生從情境中感知理解。結合旋轉實例,深度熟悉概念。學生自行舉例,說出其中概念。教師本次活動重點關注:1、學生對概念的感知是否正確,能否正確找出圖中的相應名稱。2、注意學生投入課堂學習的積極性。3、學生舉例是否屬于旋轉范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熱情,并能從展示物體中形成“旋轉”的表象認識。。讓學生比劃所觀察物體的運動形態,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發現轉動物體的共同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讓學生在具體生活實例情境中感知概念,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活動4]1、媒體展示雪地里腳步留下腳印情景。2、師生共同了解腳印有什么共同特點。3、類比出旋轉后留下一些美麗的圖案。4、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探究中心旋轉有什么基本特征?(先猜想)探究過程中可設置如下問題:1)△a′b′c′是怎樣得到的?2)類比腳印特點,△abc與△a′b′c′的形狀和大小有什么關系?3)oa與oa′有什么關系?∠aoa′與∠bob′有什么關系?4)動手量一量,實驗過程中還有其他相等的量嗎?[活動5]出示:如圖,e是正方形abcd中cb延長線上的任意一點(be<bc,以點a為中心把△abe逆時鐘旋轉90°,你能找到點e旋轉后的對應點嗎?(媒體展示旋轉后的△abe′)從圖中你能找出哪些90°的角?[活動6]1、出示一些由易到難的練習(涵蓋本節課所學知識,并具有一定廣度性和深度性)。2、學生積極思考,選擇自己能行的加以解決。3、大膽發表自己的思考成果。[活動7]1、布置課外思考題:媒體展示相同的圖形,通過旋轉得出不同的效果,同學們課后認真想一想,這究竟是因為什么?2、教師寄語(帶有肯定性和鼓勵性)展示情境,學生欣賞。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腳印特點。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積極思考、相互交流,解決教師設置的問題,探究出旋轉的基本特征。本次活動教師重點關注:1、學生正確理解腳印與旋轉后的圖形間的隱含聯系。2、學生操作前強調注意旋轉中心、旋轉角度、旋轉方向。學生操作過程中,適時指導。3、對探究出的基本特征正確歸納。教師出示問題,學生積極思考、交流解決問題。本次活動教師重點關注:1、對學困生的適當指導、鼓勵。2、說明結果正確性的理由(旋轉的基本特征)。習題出示,學生思考選擇題目,加以解決本次活動教師重點關注:1、學生主動參與思考。2、對個別學困生的指導。3、學生是否善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回答是否正確。學生課后積極思考,力爭尋求出答案。教師結束語。利用腳印特點的一致性類比引出旋轉后同樣是一些優美的圖形,這一設計詮釋了“為什么這一實驗探究的結果代表了所有旋轉的特征?”一疑問,讓學生自行動手去探究、發現特征,培養了學生的動手、發現能力及勇于探究的精神,充分顯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練習中總結,在練習中運用提高,在練習中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圖形的旋轉 篇4

  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事例認識變換,探索它的基本性質。

  2.能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等探索過程,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變換,探索它的基本性質。

  難點:能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提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哪些運動是旋轉運動的?下列圖中哪些是旋轉運動的現象?

  接著讓學生看課本圖11.2.1、圖11.2.2這五幅圖,并回答上述問題。

  最后讓學生回答: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呢?

  二、導入  新授。

  1.看課本圖11.2.3,根據單擺上小球的轉動,讓學生回答。

  (1)什么是旋轉?

  (2)什么樣的點是旋轉中心?

  (3)_____在旋轉過程中保持不變,由_____和______所決定。

  2.如圖,可以看到點A旋轉到點A′,OA旋轉到OA′,∠AOB旋轉到∠A′OB′,這些都是互相對應的點、線段與角。那么,

  點B的對應點是點_____;

  線段OB的對應線段是線段______;

  線段AB的對應線段是線段______;

  ∠A的對應角是_______;

  ∠B的對應角是_______;

  旋轉中心是點______;

  旋轉的角度是______。

  3.想一想。

  △AOB的邊OB的中點D的對應點在哪里?

  4.做一做。

  課本第10頁“做一做”。學生觀察后,回答問題。

  (1)旋轉后的點、角、線段有什么關系?

  (2)旋轉后的角度怎樣確定?

  5.(師生共同討論。)課本第10頁例1和例2。

  6.讓學生舉出現實生活中旋轉的一些實例。

  (針對自己畫的旋轉圖形,找出對應角、對應點、對應線段。)

  三、課堂小結。

  你在這節課上學到了哪些知識?談一談好嗎?

  四、布置作業 。

  課本第11頁練習第1、2題必做,第3題選做。

圖形的旋轉 篇5

  23.1 圖形的旋轉(1)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三章“23.1圖形的旋轉”的第一課時,主要研究旋轉的定義,旋轉的性質及其應用。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移和軸對稱基礎上學習的,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一個滲透,是后續學習中心對稱圖形及其圖形變化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利用旋轉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

  ①經歷對生活中與旋轉現象有關的圖形進行觀察、思考、分析、概括、抽象等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②探索、理解旋轉前后兩個圖形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彼此相等、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的性質.數學思考

  ① 在探索實物與旋轉圖形的關系過程中,發展學生對具體圖形的概括能力,培養幾何直覺;

 、 通過對旋轉圖形的探討,培養學生的探索發現事物變化中的內在規律.解決問題能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并用幾何圖形旋轉的知識解釋一些現實旋轉變化現象.情感態度通過對旋轉圖形的欣賞和探索,體會旋轉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以及給解決數學問題帶來的方便,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教學難點旋轉定義的深刻認識和旋轉性質的靈活運用.

  知識重點對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認識過程的體驗.2.旋轉內涵的理解掌握.3.旋轉性質的掌握與運用.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欣賞(結合動畫欣賞)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體的平行移動外,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如圖所示的物體的旋轉的現象:時鐘上的秒針在不停的轉動;大風車的轉動給人們帶來快樂;飛速轉動的電風扇葉片給人們帶來一絲絲的涼意……它們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旋轉的世界,讓我們走進這個旋轉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奧秘吧!課題:圖形的旋轉從生活中的旋轉圖形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

  創設情境觀察實例①       請同學們觀察時鐘,有什么在不停地轉動?旋繞什么點呢?從現在到半個小時后時針轉了多少度,分針又轉了多少度?提出本節學習目標,以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展開討論,突出數學與現實的聯系.                     ②               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風車風輪的玩具,它是如何轉動到新的位置?        上述情境中的旋轉現象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探索分析

  解決問題教師演示課件共同特點是如果我們把時針、風車風輪當成一個圖形,那么這些圖形都可以繞著某一固定點轉動一定的角度。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旋轉的定義:像這樣,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個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rotation).點o稱為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如果圖形上的點a經過旋轉變為a’,那么這兩個點叫做這個旋轉的對應點。給出問題,引導學生探尋答案,并強調:“將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定的角度”意味著圖形上的每個點同時都按相同方式轉動相同的角度,同時與平移的情況相同,“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和形狀”;旋轉中心在旋轉過程中始終保持不動。讓學生加深對定義的理解,感受到數學可以是具體的、生動的。

  鞏固練習教科書p63練習1、2、3①舉出一些現實生活中旋轉的實例,并指出旋轉中心和旋轉角.②時鐘的時針在不停地旋轉,從上午6時到上午9時,時針旋轉的旋轉角是多少度?從上午9時到上午10時呢?

  ③如圖,杠桿繞支點轉動撬起重物,杠桿的旋轉中心在哪里?旋轉角是哪個角?通過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使學生通過對問題中旋轉中心和旋轉角的分析,抽象出圖形旋轉的特征模型。

  拓廣探索

  比較分析教師設計數學探究實驗:將一個已知三角形△abc圍繞一旋轉中心轉動后,得到三角形△a’b’c’;用課件操作圖形的旋轉變換后,指出進一步探究的方向:①相等的線段;②相等的角;③△abc和a’b’c’形狀和大小有什么關系?師生共同歸納出圖形旋轉的特征: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通過設置數學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鞏固練習教科書p64練習1、2、3學生鞏固和提高1.e是正方形abcd中cd邊上任意一點,以點a為中心,把△ade順時針旋轉90°,畫出旋轉后的圖形.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2) 如何確定△ade三個頂點的對應點,即它們旋轉后的位置.2.以點a為中心,把△ade逆時針旋轉90°,畫出旋轉后的圖形.通過解決蘊含所學知識的實際總是和數學問題將新知識內化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小結與作業

  小結提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嗎?通過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每一位學生都創造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機會,并為程度不同的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小結活動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實效性,為學生創設條件,以梳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

  布置作業教科書習題23.1第1、2、3、4題便于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調整教學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1、創設課堂情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的創設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公開課上,一節課的好壞全在開始的那幾分鐘上,既要很快切入主題,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注意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里觀看和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旋轉的實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2、注意教學內容與生活的統一。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有關問題.3、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 通過設置“仔細看”、“想一想”、“口答”、“開動腦筋”等活動,便于學生自主學習,體現教師只是教學中的引導和組織者,而學生才是學習中的主人.4、訓練反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訓練反饋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既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能力,又能及時找出不足,調整學習目標,促進自身發展.

圖形的旋轉 篇6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66、67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初步體會圖形旋轉的基本要素。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平面圖形繞一點旋轉90°后的圖形,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數學的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旋轉的三要素,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平面圖形繞一點旋轉90°后的圖形。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方格紙、學生每人一套三角尺、長方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喚醒舊知

  師:課前,我們觀看了游樂場的情境,(課件出示相應圖片)想一想,這些項目的運動方式是什么?

  二、走進生活,感知旋轉。

  1.學生舉例生活中旋轉的現象?

  2.課件播放轉桿視頻(例1),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師:仔細觀察轉桿關閉和打開的過程,比一比,有什么發現?(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揭示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度數)

  3.學生親自體驗轉桿運動,感知三要素。

  4.小結過渡:通過剛才的觀察和體驗,我們發現,點、方向、度數都是決定旋轉結果很重要的因素。

  三、實踐應用,初建表象。

  1.完成書中想想做做1。

  2.由指針的旋轉過渡到圖形的旋轉,欣賞并想象圖形旋轉的過程,激發學生設計和創造的欲望。

  四、實際操作,形成表象。

  1.(課件出示例2)提問:把三角尺繞a點旋轉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繞a點旋轉90°,三角尺到了什么位置?

  (2)擺一擺,用學具擺一擺,轉一轉,看看自己想得對嗎?

  (3)畫一畫,把自己想的畫下來。

  2.展示交流。反饋學生畫的結果,展示兩種不同的畫法。

  3.畫法演示:你們是怎么畫出來的?請學生上黑板邊畫邊說。

  4.小結過渡:把三角尺繞a點按一定的方向旋轉90°,每條邊都要按同樣的方向旋轉90°。旋轉方向不同,旋轉后的位置也不同。

  五、鞏固拓展,升華表象。

  1.課件出示練習,把長方形繞a點順時針旋轉90°。

  (1)師:想象一下,把長方形繞a點順時針旋轉90°,會到什么位置?

  (2)學生在紙上獨立畫一畫。如有困難,可拿出學具擺一擺。

  (3)反饋矯正。

  2.拓展,現在這個長方形繼續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又會到哪里呢?想象一下,試著畫下來。

  3.師:如果這個長方形再一次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又會到哪里呢?(課件演示)

  4.小結過渡:一個簡單的長方形,通過幾次旋轉,就形成了這樣一幅精美的圖案。

  六、總結欣賞,引導創造。

  1.生活中旋轉圖案的欣賞。

  2.學生作品欣賞,激發學生設計欲望。

圖形的旋轉 篇7

  一、單元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2、 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二、單元教學建議:

  1、 在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圖形變化的特點

  本單元的內容主要是以操作為主,通過學生的動手活動,逐步認識圖形的變化特點。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案經過旋轉而得到的。因此,讓學生能自己進行操作,這對他們認識圖形的變化是十分有利的。當然,在具體的處理上有兩種方式:一是,教師在計算機多媒體中設計一個圖形變化的過程,逐步展示每一步變化的過程。二是,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第二種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讓學生準備一些簡單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觀察,是沿著哪一點旋轉的(這一點稱為中心點),因為沿著不同的中心點旋轉所得到圖案是不同的。同樣,在三角形的旋轉中(教材p54第1題),也要讓學生明白是圍繞哪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都是在學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 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同樣得到新的圖形,則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圖形的變換”活動中,4個三角形經過平移與旋轉,得到了不同的圖形,但每個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這一活動可以先讓學生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再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出現教師擺,學生看的現象,這樣不容易出現學生具有個性的操作方法。

  3、 在欣賞的過程中,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周長畫下來,那么就會出現一個美麗的圖案。這一內容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小朋友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讓北二小數學電子教案教學設計

  學科:數學 授課年級:四年 設計人:冷海濱

  章節名稱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四單元

  課題

  圖形的旋轉

  計劃學時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能力目標

  通過旋轉圖形的變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欣賞和制作圖案,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教學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理念

  時間

  導入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 ,解決問題。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課件出示):這些圖案漂亮嗎?你想知道它們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圖形的變化。

  學生觀察課件,欣賞。

  通過創設情境,初步感受旋轉。利用學生比較喜歡的情境,如風車等美麗的圖形等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4

  探究

  (2)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演示課件):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的。請你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師:哪一個小組來匯報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整理。)

  ①圖形b可以看著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趫D形c可以看著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蹐D形d可以看著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4) 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大小不變、點o是固定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圖案都是這樣旋轉得來的,你們能根據這個方法或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設計一些圖案嗎?

  二、活動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在白紙上旋轉。

  請同學們打開1號信封,從里面取出一張白紙和一個三角形abc(生完成后),請你沿著三角形的邊把手上的三角形先描繪下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旋轉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在小組里面說一說這個三角形是圍繞哪一點旋轉的。

  2、在方格紙上旋轉。

  請同學們打開2號信封,從里面取出一張方格紙和一個三角形(生完成后),請你先把手中的三角形與方格紙上的三角形重合起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o為中心進行旋轉(旋轉的角度是90度),最后在小組里面說一說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小組交流、巡視反饋。

  師:現在請同桌同學就剛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教師走進孩子的中間,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流)

  學生操作后小組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請三個學生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在旋轉的過程中,這個簡單的圖形總是圍繞一個點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轉的。

  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讓學生大膽地實踐,經歷動手設計的過程,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5

  鞏固與拓展

  3、完成p52“說一說”的第1、2題,把你的答案填在書上。完成后進行反饋。

  4、數學萬花筒。

  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讓孩子們自己去創造,老師作適當的指導。

  三、活動三:拓展練習,延伸應用

  1、p53“試一試”的第2題

  2、p53“試一試”的第3題

  3、開放性練習。

  請你在課后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可以應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進行設計,相信你能成功的!

  練習時,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

  動手操作,體驗把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美麗圖形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13

  總結

  歸納總結。

  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班上交流,引發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3

  板書設計

  圖形的旋轉

  教后反思

  見博客“回復”部分。

圖形的旋轉 篇8

  一、學生起點分析

  通過第一節的學習,學生已對平移的基本性質有了的認識,能否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質來學習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成了本節課學習的重要任務。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實例,讓學生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掌握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發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2.確定一個圖形平移的位置的條件。

  能力訓練:

  1.對具有平移特征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和動手操作等過程,掌握畫圖技能。

  2.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情感與價值觀:

  1.通過畫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對具有平移特征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審美觀念。

  教學重點: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教學難點: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環節 復習回顧平移的基本性質,引入課題

  如圖,將線段AB平移,得到線段AB,則圖中的線段有怎樣的位置關系?有哪些相等的線段?

  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幫助學生復習了平移的基本性質: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AA∥BB且AA=BB, A B∥AB且AB =AB)

  如果給出了線段AB,也給出了平移方向和平移距離,你能作出選段AB經平移后的對應選段AB嗎?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簡單的平移作圖。

  第二環節 觀察操作、探索歸納平移的作法

 、乓阎段AB和平移距離及方向,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

  讓學生觀察、動手畫圖。

  得出已知平移距離和方向的作圖:過A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線,在平行線上沿平移方向上截取線段,使其長度等于平移距離,即得點A的對稱點A。點B的對應點B的做法同上。

 。2)已知線段AB和平移后點A的對應點A ,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

  和上面的(1)相比,這里的新問題,不知道平移距離和平移方向,而只知道某點的對應點,該怎么辦?鼓勵學生思考、交流、動手畫圖。

  連接A,A,得到線段AA,則AA的長度就是平移距離,有A到A的方向就是平移方向。于是問題轉化為前面已經解決的問題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畫圖中,若有學生有不同的畫法,應鼓勵學生交流、討論。這時,可以思考:“畫出選段AB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嗎?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若學生在處理簡單的線段問題時,畫法比較單一,這個討論可以放在(3)之后。

 。3)將(2)中的圖形略微復雜化一些。已知平面圖形以及該圖形上的某一點經平移后的對應點,求作平移后的平面圖形。

  例題1 經過平移,△ABC的頂點A移到了點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留給學生完成。在學生完成平移的作圖后,根據前面的若干個作圖問題,增加“議一議”內容。

 、龠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嗎?

  ②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來圖形的位置外,還需要什么條件?

  對于①,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平移作圖的常用方法以及這些作法所依據的原理。

  方法一:過點B、點C,分別作線段BE,CF,使得它們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連接DE,DF,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圖形。

  方法二:過點D分別作出與AB,AC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DF,連接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圖形。

  方法三:因為平移后的圖形與原圖形是全等,所以過點B作線段BE,使得它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或者過點D作與AB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后,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

  對于②,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條件為:

  (1)圖形原來的位置

  (2)平移方向

  (3)平移距離.

  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只有這三個條件都具備,我們才能準確地找到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進而作出它平移后的圖形。

  第三環節 課堂練習

  1.如圖,將字母A按箭頭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關鍵的5個點(如圖),分別過這5個點按箭頭方向作5條長3cm的線段,將所作線段的另5個端點按原來的方式連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圖形。

  2.

  將圖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3.圖中的窗欞輪廓是由一個半圓和一個矩形組成,試作出這個圖案向左平移10格后的圖案。

  解:分別確定矩形的四個頂點和半圓的圓心,向左平移10格后的位置,畫半圓(以“圓心”平移后的位置為圓心,以6格的邊長為直徑),連線即可。

  第四環節 課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作平面圖形平移的圖形,進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質,并且還知道要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有:

 、俅藞D形原來的位置

 、谄揭品较

 、燮揭凭嚯x等三個條件

  在作圖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

  第五環節 課后作業

  1.必做習題:習題3.2 2,3,4

  2.選做習題

 。1)如圖,正方形ABCD邊長為4,沿對角線所在直線l將該正方形向右平移到EFGH的位置,已知△ODH的面積為92,求平移的距離.

  (2)如圖,在△ABC中,D,E是BC上的點,且BD=CE,求證:AB+ACAD+AE.

  四、教學設計反思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通過對上節課學習的平移的基本性質的復習,為新知的探索作好鋪墊,進而引出新課課題簡單的平移作圖。在例題的選擇和設計上,循序漸進,前一題往往是后一題的基礎,后一題通過化歸都可轉化為前一題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滲透數學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歸。

  在練習的設計上,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逐步熟練應用平移的特征、平移作圖的方法,從而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設計了不同難度的習題,提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圖形的旋轉 篇9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⒊讓學生欣賞美、感知美、創造美,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

  教學難點:

  能找出旋轉后的原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解決問題。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課件出示一組圖案):現在看看老師收集的這些圖案漂亮嗎?觀察這些圖案,你發現了什么?(生自由說:軸對稱;四個一樣的圖案組成的)

  師:沒錯,在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的。你們想不想試試也用一個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成一個美麗的圖形?好,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圖形的旋轉》。下面我們以第一個圖為例,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個圖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2、操作演示,學生觀察。

  師:現在我們以圖形A為基本圖形,來旋轉變出這個圖形來。

  師:要想旋轉出這個圖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誰想來試一試?其它同學觀察,上來旋轉的同學要邊做邊想,旋轉時要注意什么?

  師:誰來說說,剛才這個同學是怎么樣旋轉的?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3、課件演示,學生觀察。

 。1)、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觀察課件演示旋轉過程:呈現第一次旋轉。

  師: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形A怎么樣旋轉得到圖形B?

  生:a、圖形繞點O旋轉

  b、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c、旋轉90度。

  (2)呈現第2次和第3次旋轉后 的圖案

  師:怎么樣得到圖C和圖D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演示旋轉過程。

  4、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想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說哪些方面?圖形旋轉時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中心、方向、度數)

  師:對!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是什么在旋轉,最重要的是要說清旋轉圍繞的點,旋轉的方向,旋轉多少度。

  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師:現在都會說了嗎?好!下面請你仔細觀察,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為中心旋轉的。比比看,這回誰說的最準確。(完成55頁說一說的第一題。)

  學生根據課件的演示,說一說。

  師:大家觀察這三組圖形有什么發現?(用同樣一個三角形旋轉,旋轉的中心點不一樣,旋轉后得到的圖形也不一樣。

  2、轉一轉,說一說,完成第56頁試一試的第一題。

  師:同學們說得真棒,我想大家更想動手試一試吧! 請同學拿出圖形,按照書上的四幅圖,和同桌合作先轉一轉,再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1)學生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2)請同學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3、師:旋轉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知道用風力發電的大風車嗎?你們看,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大風車中的圖形(課件出示)

  師:圖形1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以后是哪個圖形所在的位置?(課件演示,學生搶答,關鍵說說是怎么發現的)接著讓學生填寫52 頁說一說的第二題。

  師:就是這個圖案,不能用其它方法把它旋轉出來?

  三、數學萬花筒。

  在數學世界里,我們也經?吹揭恍┟利惖膱D案演示數學萬花筒的三個圖案,你們根據這個方法來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嗎?請同學們用學具盒里的一個圖形,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那么我們第一步該做什么?(固定一個點作為中心點)第二步呢?(我用動作告訴學生:旋轉90度)在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大家有沒有信心?小設計師們開始行動吧!

  學生設計,師適當指導,然后展示。

  四、歸納總結。

 、磐ㄟ^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瓢嗌辖涣,引發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圖形的旋轉 篇10

  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75人,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積極動腦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空間想象能力較強,也有一部分學生各個方面需進一步提高。教材分析《圖形的變換》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么?

 。ń鉀Q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里,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么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于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粘貼在黑板上。

  討論:

  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ㄐ螤睢⒋笮《疾蛔儯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ㄓ惺裁捶椒ǎ胍幌,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么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后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2.自主完成p55“說一說”第1、2題

  四、欣賞,升華。

  感受旋轉的美,數學的美。由什么簡單圖形旋轉而成的?

  作業布置:

  P56“試一試”第1、2、3題

圖形的旋轉 篇11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讓同學們觀察并總結其基本特征。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熟悉的玩風車的情境開始引入課題,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索線段旋轉,體會旋轉三要素

  1、展示地球、蕩秋千圖片,讓學生思考:

  (1)上面情景中的轉動現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地球、秋千在轉動過程中,其形狀、大小、位置是否發生變化呢?

  小組內討論,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回答。

  2、小結

  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這個定點稱為旋轉中心,轉動的角稱為旋轉角。

  歸納定義: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定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這個定點O叫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

  如果圖形上的點P經過旋轉變為點P′,那么這兩個點P和P′叫做這個旋轉的對應點。

  敘述一個旋轉過程要注意旋轉的三個要素:

  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3、議一議

  如圖,如果把鐘表的指針看做四邊形AOBC,它繞O點旋轉得到四邊形DOEF。在這個旋轉過程中:

 。1)旋轉中心是什么?

  (2)經過旋轉,點A、B分別移動到什么位置?

 。3)旋轉角是什么?

  (4)AO與DO的長有什么關系?BO與EO呢?

  (5)∠AOD與∠BOE有什么大小關系?

  4、總結旋轉的性質:

  (1)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

 。2)圖形上的每一點都繞旋轉中心沿相同方向轉動了相同的角度

 。3)任意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轉角.

 。4)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三、講例

  例1、如圖,O是△ABC外一點,以點O為旋轉中心,

  將△ABC按逆時針方向旋轉90°,作出經旋轉

  變換后的像。

  思考題:

  1、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D是BC邊上的一點,△ABD經過旋轉后到達△ACE的位置。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

 。2)旋轉了多少度?

 。3)如果M是AB上中點,那么經過上述的旋轉后,點M到了什么位置?

  2、香港區徽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圖案”通過怎樣的旋轉而得到的?

  3、本圖案可以看做是一個菱形通過幾次旋轉得到的?每次旋轉了多少度?

  拓展提高

  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是斜邊,將△ABP

  繞點A逆時針旋轉,能與△ACP,重合,如果AP=3,

  那么PP,的長等于多少?

  2、正方形ABCD的BC邊上有一點E,∠DAE的平分線交CD與點F,求證:AE=DF+BE

圖形的旋轉 篇12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圖形的旋轉》,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方面來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膬热

  “圖形的旋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圖形的變換”的第一課時。

 。ǘ┙滩牡牡匚缓妥饔

  “圖形的旋轉”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能夠較為準確的判斷出某一物體的運動現象是“平移還是旋轉”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并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知識點,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一個滲透,是后續學習中心對稱圖形及其圖形變換的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利用旋轉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ㄈ┱f教學目標

  根據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覺得應該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等能力,發展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為此,我覺得本節課應關注學生對旋轉的特征和性質的探索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推理、歸納能力,真正理解性質的來源、本質和應用。

  由此,根據以上分析和課程標準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于如下:

  1.知識目標: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技能目標: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是聯系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鐘表的表針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明確旋轉的含義,說清“指針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么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成為本節課的重點。對于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是本節課的難點,只有認識到“圖形旋轉后形狀大小都沒變,只是位置變了”,那么旋轉方法的研究和提煉才能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同時也為畫出旋轉后的圖形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說教學法

  根據本節課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按照學生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我主要采用了啟發式教學、互動式討論、研究式探索、反饋式練習等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我采取讓學生自主探索、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的方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總結歸納出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在引導探索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ㄏ旅嫖覍⒃敿殎碚f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并在闡述過程中說明采用的教法和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引入新課

  第一環節是新知引入的過程,我首先創設和學生一起玩“俄羅斯方塊”游戲的情境。出示:“俄羅斯方塊”游戲畫面一

  讓學生通過觀察畫面中的情境,引導學生將游戲操作用語言表達出來,

  把黃色的圖形順時針旋轉90。,放在右邊的.角落(出示動畫:黃色圖形順時針旋轉90。后下落)

  從而發現圖形的變換——旋轉。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順時針”,用手示范一下怎樣就是順時針旋轉。

  然后出示:“俄羅斯方塊”游戲畫面二

  繼續引導學生通過空間想象并用語言來簡單的表達旋轉,把紫色的圖形逆時針旋轉90。,放在左邊角落里。(出示動畫:紫色圖形逆時針旋轉90。后下落)引導學生理解“逆時針”,用手示范一下怎樣就是逆時針旋轉。

  接著出示:“俄羅斯方塊”游戲畫面三:

  綜合運用順時針逆時針方向來描述旋轉,把藍色的圖形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

 。ǔ鍪緞赢嫞核{色圖形逆時針旋轉90。后下落)

  順勢揭示課題:剛才,我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大家反復地提到一個詞“旋轉”。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

  板書課題。

 。墼O計意圖:通過情境教學法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探究之中。并采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空間想象判斷能力。]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這些重點和分散化解這些難點,我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主要從三大塊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學習,即:⑴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的含義⑵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特征和性質⑶繪制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1.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的含義

  首先通過聯系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出示動畫:幾種旋轉現象(車輪、地球自轉、秋千、鐘表、齒輪……)引出鐘表指針的研究。

  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出示:鐘表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

  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指針的旋轉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完整:指針從“12”繞點O順時針旋轉30。到“1”。

  板書:指針從“12”繞點O順時針旋轉30。到“1”

 。ǔ鍪緞赢嫞褐羔槒1指向3)鞏固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指針從“1”繞點O順時針旋轉60。到“3”。

 。ǔ鍪緞赢嫞褐羔槒3指向6)

  接著通過知識遷移類推要求學生同桌互相獨立描述指針的旋轉過程

  進而深化知識,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

  生:12

 。ǔ鍪緞赢嫞褐羔槒6指向12)

  小結,明確旋轉的要素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一點、旋轉方向、旋轉的度數

  板書:點方向角度

  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墼O計意圖: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旋轉含義的理解,降低理解上的難度。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實例“鐘表指針的旋轉”的直接觀察,師生互動式交流,進行歸納推理,得出結論。突出旋轉的三要素讓學生及時鞏固并理解旋轉的含義,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2.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首先我讓學生來具體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直觀感受旋轉。

 。ǔ鍪緞赢嫞撼尸F由線段→三角形→風車圖案的全過程)

 。ǔ鍪緞赢嫞猴L車從圖1繞點O逆時針旋轉90。到圖2)

  接著我設計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報告單上提出的問題。

  (1)從圖1到圖2,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___度。

 。2)你是怎樣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的?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并進行匯報:(實物投影展示)

  (1)圖1到圖2,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

  (2)預設組1,根據三角形變換的位置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組2,根據對應

  線段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組3,根據對應的點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進而教師根據學生的結論進行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后,不僅是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閃爍),而且,每條線段(閃爍),每個頂點(閃爍),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教師邊做小結邊演示)

  最后揭示旋轉的特征和性質:風車旋轉后,每個三角形的位置都發生了變化,而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點O的位置沒有變;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對于旋轉的性質學生已初步建構知識,但還不成熟,因此乘熱打鐵我設計了將風車在圖2的基礎上,繼續繞點O逆時針旋轉180。(出示動畫:風車從圖2繞點O逆時針旋轉180。到圖3),提出黃色的三角形應該轉到什么位置?這條線段(師用鼠標指明)應該轉到什么位置?進一步鞏固這一教學難點,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應讓學生自主探索,歸納經驗,在這里,我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合作交流的活動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活動,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自主研究式探索,師生、生生交流,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歸納圖形旋轉的性質。]

  3.繪制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圖形旋轉的性質,這一難點的解決能使學生完整的理解圖形的旋轉,為下面的作圖打下了基礎。

  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畫圖這一環節。

  自主畫圖

  第一步要求學生在方格紙上自主完成,然后作品展示交流畫法: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首先要確定它圍繞的點,然后找到這個圖形各個點的對應點,最后連線。

  (出示動畫:線段OA順時針旋轉90。至OA′→線段OB順時針旋轉90。至OB′→連接A′B′)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畫圖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品展示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交流畫法體現了本節課重點知識的反饋和整理小結。]

 。ㄈ┬蕾p設計,學以致用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感受旋轉創造出的數學美。

  1.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一些簡單的圖形旋轉而來的。

  出示:

  2.出示:利用旋轉畫一朵小花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問題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欣賞美麗的圖案,讓學生設計圖案,是對旋轉的性質和作圖的一個綜合運用。在畫圖這一環節我大膽放手,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多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活躍思維。]

  (四)全課小結,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這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谕ㄟ^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最后,我設計了一題拓展題:練習一第6題,讓學生了解“繞中心旋轉一定的角度還與原來圖形重合的圖形叫做旋轉對稱圖形。

圖形的旋轉 篇13

  一、說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一節《圖形的旋轉》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充分的經歷與欣賞中感悟旋轉;同時針對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比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以滲透剛體變換的思想。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運用旋轉設計圖案。

  能力目標:運用觀察、操作、歸納、聯想等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感悟數學的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認識圖形的旋轉,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教學難點是: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并運用旋轉設計圖案。

  三、說教法與學法

  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只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接觸了兩種圖形變換方式:對稱、平移。本課是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第三種圖形變換——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四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在其認知過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本著“邊操作邊感悟”的原則,讓學生在經歷中體會旋轉的三要素,感受圖形旋轉帶來的變換美。

  四、說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方格紙 、 自制風車

  五、流程設計:

  (一)游戲激趣,感受圖形的旋轉

  此環節通過創設情景,初步感受旋轉。利用學生比較喜歡的情景,即風車,美麗的圖形等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展示出了單一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美,更激增興趣,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欲望:怎樣旋轉才能得到這么漂亮的圖案?真正關注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的探索。

 。ǘ﹦邮植僮,探索新知。

  把圖形在表格中的旋轉這一難點融入探究風車是怎樣制作的情景中,然后讓學生自主討論這個活動中研究出的圖形旋轉的三要素,即中心點,旋轉方向,旋轉的度數。在教學中我遵循這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數學活動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三)動手做一做

  此環節我設計了一組練習,當55頁1題完成后,我讓學生通過剛才學習的知識,動手在方格紙上,擺一個漂亮的圖案。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鞏固新知,建立空間觀念,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啟發引導,拓展思維

  拓展延伸,學生利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制作自己喜歡的圖形以及設計出美麗的圖案。進一步突出本課的難點,發展學生的想像、創造能力本。

  (五)本課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嗎?

圖形的旋轉(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圖形的旋轉

    一、單元教學目標: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2、 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 圖形的旋轉

    教學目標:1、學生利用已有的對平移的認識和經驗,通過自主嘗試和交流,掌握綜合應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2、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比較和溝通,使學生在已有基礎上有新的收獲。...

  • 23.1 圖形的旋轉(1)(省優質課的教案)

    23.1 圖形的旋轉(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三章“23.1圖形的旋轉”的第一課時,主要研究旋轉的定義,旋轉的性質及其應用。...

  • 圖形的旋轉(優質課教案)

    一、教學任務分析數學目標知識技能讓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操作圖形的旋轉變換,了解旋轉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數學思考能在觀察圖片資料和圖片現象中發現事物的內在本質。...

  • 《圖形的旋轉》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66、67頁。【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初步體會圖形旋轉的基本要素。...

  • 圖形的旋轉

    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事例認識變換,探索它的基本性質。 2.能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等探索過程,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變換,探索它的基本性質。...

  •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精選8篇)

    《圖形的旋轉》一課知識較抽象,必須借助教具和學具才能完成。課前,我先讓學生自己準備一些簡單易做的學具,我為學生也準備了較小的直角三角形學具.我也準備一張與書上一樣的圖案,再把它分成相同的四個基本圖形。...

  •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范文(通用14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4頁“圖形的變換”!窘虒W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 《圖形的旋轉》教學實錄(精選12篇)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材內容:小學數學第七冊《圖形的旋轉》教學目標:1、了解影響圖形旋轉的3個重要因素。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3、培養學生用數學方式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消息與欣賞中獲得美的享受。...

  •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 《圖形的旋轉》說課稿(精選6篇)

    一、 說教材(一)教材的內容“圖形的旋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圖形的運動”的第一課時。(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圖形的旋轉”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通用2篇)

    《圖形的旋轉》一課知識較抽象,必須借助教具和學具才能完成。課前,我先讓學生自己準備一些簡單易做的學具,我為學生也準備了較小的直角三角形學具.我也準備一張與書上一樣的圖案,再把它分成相同的四個基本圖形。...

  • 《圖形的旋轉》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的及要求: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明確含義,感悟特性及性質。讓學生會運用數學語言簡單描述旋轉運動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會畫出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 《圖形的旋轉》教案及教學反思(精選7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4頁“圖形的變換”。【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2.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教學重難點: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教學器具:多媒體教學系統,卡紙,小三角形,90度扇形。教學課時:1課時。...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 正在播放东北夫妻内射 | brazzers精品成人一区 |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入口 |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 美女极度色诱www翘臀 | 麻豆视频免费看 | 国产精品全国免费观看高清 |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噜 | 成人av一区二区亚洲精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 亚州黄色一级 |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 精品免费在线 | 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欧美日一| 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 美女被按在床上 | 国产第一亚洲 | 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av2014天堂网 |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 午夜成人爽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喷水 | 精品一二三 | 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 | 久久久亚洲热 | 免费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狠狠| 欧美又粗又硬又大免费视频Q |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 |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