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體的認識(通用15篇)
正方體的認識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僬襟w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谡襟w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賹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②長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坶L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荛L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蓍L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揲L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僬襟w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谡襟w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壅襟w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賹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陂L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坶L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荛L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蓍L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揲L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谡襟w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壅襟w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賹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陂L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③長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荛L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蓍L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⑥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練一練”,練習一第5-10題。
教學要求:1、使學生認識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正方體的圖形;知道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
2、使學生認識正方體的棱長,并能量出正方體的棱長。初步認識棱長就是每個面的邊長。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使學生聯系實際會識別正方體的物體和圖形。
教具準備: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長方體的特征。(讓學生說說)
板書:長方體
面 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相對面相等)
棱 12條棱(相對的棱相等)
頂點 8個頂點
二、教學新課
1. 出示實物(使長方體的棱都相等就成了正方體)
你還見過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學生觀察正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根據學習長方體的方法小組討論正方體的特征。
板書: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
12條棱都相等
8個頂點
3.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鞏固練習
1.自己動手做一個正方體。(137頁紙)
說說自己手中正方體的特征,量量它的棱長。(思考只要量幾條?)
2.做練習一第6題。
說明第一個為什么不是正方體(正方體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面,每條棱都相等)
3.做練習一第7 題
哪一個是正方體?為什么?
(沿著一條棱擺幾個小正方體,這條棱的長就是幾厘米)
4.口答8、9兩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說說它有哪些特征?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聯系?
五、布置作業 練習一第9、10題
正方體的認識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僬襟w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谡襟w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賹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②長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坶L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荛L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蓍L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揲L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 )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僬襟w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谡襟w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壅襟w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①寬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陂L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③長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④長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⑤長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揲L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小畫家
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形式
每次選擇4名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每次挑選的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水壺、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后交給教師.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畫是誰畫的,他坐在哪個位置.
正方體的認識 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3,“試一試”和“練一練”,第14頁練習三的第6、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展開圖,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難點:
重點: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的基本特征。
難點:通過操作,讓學生自我感知和發現特征。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問: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誰能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基本特征?
指名回答。
師引入談話:今天我們繼續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1) 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師問:題中要求我們沿著畫有紅線的棱剪開,可以怎樣剪呢?誰會?
指名上來說一說自己準備剪的步驟,再操作。(操作前先標上“上、下、前、后、左、右”)
(2) 認識展開圖。
師將剪好的展開圖放在實物投影上。
師問:①觀察一下,展開后的每一個面與原來的面有什么關系?(相對的面肯定是隔開的)
、谡l能把展開圖再復原成立體圖?
學生進行操作。
(3) 分組操作。
師問:在小組中嘗試沿著正方體紙盒其它的棱剪一剪,看看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展開圖?
小組活動,師巡視指導。(注意指導學生:不能沿著每一條棱剪,將展開圖剪斷)
展示學生的展開圖,并說說有什么發現?
師問:①如果這個面是前面,它的上面在哪里?后面在哪里?
②哪兩個面是相對的面?
各自將展開圖復原再展開,和同桌互相說說相對的面分別是什么?
2、教學“試一試”
。1) 學生獨立在小組中完成。
。2) 指導理解。
師問:①你能從展開圖中找出3組相對的面嗎?
、谀闶窃趺聪氲?和同學互相說說你的發現。(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3、教學“練一練”。
(1) 完成第1題。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試著照樣子剪一剪,然后再復原。
(2) 完成第2題。
學生先看圖想象,并作出判斷。
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試著將121頁的圖形剪下折一折。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6題。
學生先作出判斷,并說出理由,再把第123頁的圖形剪下來折一折。
指名匯報:哪個圖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長方體?
3、完成練習三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小組中說說是怎么連線的。
指名說說自己選擇的依據是什么?
四、課堂總結
師:本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
五、布置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正方體的認識 篇8
教學目標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圖形的名稱.
難點:辨認這些圖形.能夠區別長方形與長方體,正方形與正方體.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下圖中有多少個長方形?多少個正方形?多少個三角形?多少個圓?(投影片)
(二)學習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1)出示長方體實物(裝墨水瓶的紙盒、火柴盒)
師:同學們看這個紙盒和火柴盒,誰知道它們是什么
形狀?學生能回答可由學生回答,不能回答老師告訴學
生,并板書:長方體.
(2)看一看、摸一摸.
讓學生拿出一個長方體實物,看一看它的形狀,摸一摸每個面.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怎樣正確地數出?(長方體有上、下兩個面,前、后兩個面,左、右兩個面,一共有六個面)
師:長方體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相對的面一樣嗎?(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完全一樣)
教師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
師:這也是一個長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相對的面一樣嗎?(這個長方體有六個面,有四個面是長方形,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一樣)
(3)舉例.
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的形狀是長方體?
(4)小結.
師: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著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有的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有的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余4個面是長方形.
板書:6個面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教師出示長方體實物,變換擺放方向,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長方體.如下圖:
2.初步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實物(魔方玩具、方積木塊)
師:誰知道它們是什么形狀的?邊說邊在黑板上板書:正方體.
師: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么形?
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正方體數一數有幾個面,再拿一個正方形的紙放在正方體的每個面上比一比.師生共同得出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板書:6個面 正方形
3.認識長方體圖和正方體圖.
師:現在我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畫成圖,你們認識嗎?
教師出示已畫好的長方體圖和正方體圖,讓學生說出它們各自的名稱,并貼在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左面.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正方體是什么樣子的?
(2)選圖形(投影片)
(三)鞏固反饋
1.教科書 p.23做一做.
先讓學生說一說中間一行的每一個圖形的名稱,再讓學生把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實物和它所對應的幾何圖形用線連起來.然后集體訂正.
2.在長方體下面畫√.
3.在正方體下面畫√.
4.數一數.
長方體有( )個 正方體有( )個
長方形有( )個 正方形有( )個
5.動手擺.
教科書練習七第2,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它們的名稱,能夠辨認就可以了.由于是初步認識,因此不要對學生提更高的要求.
首先通過實物對長方體有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知道長方體有幾個面?各是什么形?繼而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然后教師通過變換長方體的擺放方向,從直觀上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最后教師再出出示長方體圖,讓學生抽象的認識長方體.體現了對學生思維深刻性的培養.
通過選圖形、數一數、擺一擺三個層次的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已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概括、遷移,在比較中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辨認長方形和長方體、正方形和正方體.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高度的發散狀態,達到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目的.
板書設計
正方體的認識 篇9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在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我讓學生把一個長方體放在課桌上,然后坐著觀察,站著觀察,再換個角讀觀察,學生在觀察后得到結論:最多能同時看到3個面。在探究長方體特征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棱、頂點,然后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征,我想這樣發現的特征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征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棱、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于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后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并有條理地板書。
4、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現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后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
5、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題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棱長總和;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求棱長。
本節課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知識建構過程。
正方體的認識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ㄒ唬╅L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陂L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坶L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ǘ┱襟w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ㄩL、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ㄕ襟w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說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根據圖中數據口答.
。1) 。2)
(1)長方體的長是( )厘米,寬( )厘米,高( )厘米, 12條棱長的和是( )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棱長的和是( )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厘米,寬( )厘米,左邊的面長( )厘米,寬( )厘米,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 )厘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四、課堂總結.
誰來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五、課后作業.
1、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面
棱
頂點
長方體
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8個
正方體
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體
12條長度都相等
8個
探究活動
制作長方體
制作準備
準備橡皮泥八小團,細棒十二根(分成三組,每組四根長短相同)
制作過程
1.按下圖的順序,逐步搭成一個長方體的架子.
2.成品如圖.
正方體的認識 篇11
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能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辨認這些圖形。
2、 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初步的、形象的概括,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 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和創新精神。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兩個學生一個相對面顏色相同的長方體(相對面可拆下),一個學生兩個小正方體,板書的小黑板條。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把小朋友帶來的物體都放在桌面上(四人一小組)
你們的桌面上有許多的物體,請小朋友動手動腦把它們分一分,想想哪些物體應該放在一塊,為什么?(音樂停就停手)
提問各別小組:你們為什么這樣分哪?(因為一部分是長方體,一部分是正方體)
小朋友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貼出板書。
二、 新授
1、 認識長方體
1)自主探知
認識圖形是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第一次遇上的內容,你們想學好它嗎?好,就讓我們先來認識長方體吧。
師手拿長方體實物教具,問:看到長方體,你們想學獲得些什么有關它的知識哪?(幾個面,每個面什么樣,各個面有什么特點,生活中哪些是長方體,長方體是不是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大家提得真不錯,今天老師教你們一種學習方法,讓你不僅能回答出同學們的問題,還能獲得有關長方體更多的知識,你們想學嗎?
課件出示:摸一摸、數一數、看一看、比一比
師:
摸,就是摸長方體的各個面,摸摸看有什么感覺。
看,就是看長方體各個面是什么樣的
比,就是比各個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請同學們把這四個任務讀一讀。
比完后再請同學們舉一舉你周圍有長方體的例子。
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討論。
師巡視,參與一些小組活動。
在比時,老師適當提示把它的六個面拆下來對比。
請小組代表發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發現了長方體的哪些特點?
摸:面是平的
數:6個面(問:你們小組是怎么數的?)
板書:6個面
看:每個面都是長長的方方的或長方形
比:學生可能說顏色相同的面一樣大,老師引導黃色的是長方體的哪兩面,紅色的呢,綠色的呢?也可能說上下,左右,前后一樣大。
課件演示并說明:上與下對著,左與右對著,前與后對著,這樣對著的面叫相對的面。相對的面怎么樣?(一樣大)
板書:相對的面一樣大
說:我們小組想到了————是長方體。
請三個小組代表分別匯報。
2)師出示
問:是不是所有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哪?看老師拿著的這個長方體,仔細看它是不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
可見長方體分兩種,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另一種是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的。
你們事來的長方體里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例子嗎,找出來給組員看看。
3)課件演示,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這是什么?
這個長方體可神奇了,他會變,仔細看,它怎么變
長方體變得這么長還是?
長方體變得這么寬還是?
長方體變得這么高還是?
同學們在自已的努力和組員的幫助下,不僅認識了長方體,還學會了認識圖形的本領,你們還能通過摸、數、看、比還認識正方體嗎?板書:正方體
請同學們拿出正方體,小組開始討論。
請小組代表發言,問:在比的過程中,你們小組是怎么比的?(用兩個正方體比,畫一個面比,折一個面比,剪一個面比。)
電腦演示6個面重合。
板書:(正方體實物)
6個面
每個面完全一樣
小結:正方體的特點。
三、長方體與正方體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結合板書說明相同點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平的,不同點是長方體只有相對面相同,而正方體每個面都相同。)
三、 練習。
1、 書上“做一做”
實物長方體和正方體大家會辨認了,如果把它們畫在圖上,你們會辨認嗎?我這有道題。請一位同學把題目讀一遍。(投影)并請行做完的學生把書拿到投影儀上反饋。
2、 拼一拼
,教師手上有二個小正方體,我把它們拼在一起,成了?現在請你們小組合作,分別用勁個和4個正方體能拼出長方體?師巡視,選取擺得好的在屏幕上投影展示。(有兩種情況,并說明可以橫著擺,也可以豎著擺)
下面,請你們用8個小正方體拼一個大正方體,你們會嗎,試試看。
二、猜一猜物體的形狀。
老師有個百寶箱,里面裝著一些東西,看,你猜,老師手里拿著的東西是什么形狀的?
猜錯的同學別灰心,還有機會,看,這回老師手里拿個什么形狀?這回呢?
出示一個
問:為什么都猜錯了?
可見要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長方體,要看幾個面?
五總結,這節課你們學得開心嗎,都學到了哪些東西?
正方體的認識 篇12
。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9 更新時間:2005-4-4 文章錄入:云中漫步 ]
課題一: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要求 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用具 ①教師準備:教材第3頁圖中的各個實物,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框架、投影儀。②學生準備:收集一些長方體開頭的小紙盒,并將教材第169頁的長方體展開圖剪下來貼在硬紙板上備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觀察后回答:
、傥覀円呀泴W過這些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②根據學生的回答有意歸類并板書。
平面圖形 立體圖形
、壑钢筮厗枺哼@些都是什么圖形?(并在上面板書:平面圖形)
④指著右邊問:這又都是什么圖形?(并在上面板書:立體圖形)
2.實驗
用兩個同樣大小的量筒裝600毫升的水。然后往其中一只里放入一塊石頭,讓學生觀察,這只量筒里水面的變化情況?小組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空間”這一概念。
從今天開始,我們的數學課主要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課我們首先學習長方體的認識,并板書課題。
二、探索實踐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1)認識長方體的面。(讓學生分組討論)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勰男┟嫱耆嗟?(演示給學生看)
再根據學生的發言用投影歸納出: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認識長方體的棱。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摸)。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做,最后統一為“棱”)
再讓學生分小組去數和量:
、贁担洪L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么規律?)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投影顯示)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并提問:
、倌銈冎浪惺裁磫?(頂點)
、陂L方體有幾個頂點?(8 個)
(4)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
(投影出示)
(5)用填空的形式小結長方體的特征。(投影顯示)
長方體是由 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圍成的 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兩個面 ,相對的棱的長度 。
2、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
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找幾名代表將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么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系?(投影顯示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三、課堂實踐
1.量一量教科書的長、寬、高。
2.做練一練。
3.練習一的第1和2題。
4.練習一的第3和4題。
五、課堂小結
由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口訣: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
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
6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
六、課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棱、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并涂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
課題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要求 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正方體的異同點。
教學用具 ①教師準備:教材第5頁的正方體實物和一個長方體紙盒、投影儀。②學生準備:上節課做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請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長方體,邊觀察邊填寫下表:(投影顯示)
形體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方體
2、填好表后請回答:(投影顯示)
(1)什么叫做棱?
(2)什么叫做頂點?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什么?
以上是長方體的特征及有關知識,(拿出一個正方體)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并板書課題。
二、探索實踐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小組合作學習。
(1)觀察并回答:
、偎鼈兊男螤疃际鞘裁大w?(正方體)
、谡襟w還有一個名稱你知道嗎?(立方體)
。2)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正方體,觀察和討論一下正方體有什么特征。然后選一個代表說出你們觀察討論的結果,最后將學生的發言歸納在下表中。(投影出示)
形體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正方體
。3)用填空的形式小結。
正方體是由 個 的正方形圍成的 圖形。正方體也有 條棱,它們的長度 。正方體也有 個頂點。
(4)做第22頁的“做一做”。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展開圖的硬紙片,動手將它折、貼成一個正方體,再量出它的棱長,并標出它的棱長。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點。
首先將復習與新課的兩張表合在一起如下圖:(投影顯示)
形體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方體 6 12 8 6 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時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每組互相平行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正方體 6 12 8 都是正方形 都相等 都相等
(1)請你觀察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看它們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根據學生的回答填完上表。
。2)想一想: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結論:正方體可以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它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用圖表示。(投影顯示)
長方體
正方體
三、課堂實踐
1.做練一練。
2.練習一的第6.7.8.9題。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1)正方體的特征。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五、課堂作業
1.練習一的第5題。
2.練習一的第9、10題。
正方體的認識 篇13
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二)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然后老師說明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請學生先觀察,再請兩三位來摸一摸,然后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學生: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
教師: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教師:這些物體在原來的位置不動,我們還能在它們所占的位置上放別的物體嗎?(請一位同學演示。)
學生:不能。
教師:可見立體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教師請學生從教具中挑出長方體后,說明本節課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并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留出寫“正方體”的空)。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棱。(板書:棱)
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板書:頂。)
(2)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校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坶L方體有多少個頂?
學生討論并歸納后,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8個。
請學生觀看動畫圖(用電腦軟件或實物展示)
出示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個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個頂點。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先請同桌兩人互相說,然后請一兩位同學拿著學具給全班同學說。)
(3)老師: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教師:(拿一個長方體正對學生)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請幾位觀察角度不同的同學回答。
教師: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介紹的同時用動畫圖像展示。)
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請觀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圖。(如圖)請指出框架上的12條棱分幾組?并指出哪幾條棱是一組的?
請指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
教師:請量一量自己的長方體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看一看長度是否相等?
教師: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練習:請分別說出下面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第二個長方體與第一個長方體有什么區別?(投影片)
2.正方體特征。
(1)展示動畫圖像:(或抽拉投影圖)
第一步:長方體中的長邊縮短,使長、寬、高相等;
第二步:長方體中的短邊伸長,使長、寬、高相等。
教師: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學生: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教師: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觀察,對照長方體的特征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把課題補充完整——加上“正方體”。)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請看動畫圖像。
(2)教師:請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學生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說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根據圖中數據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長方體的長是( )厘米,寬( )厘米,高( )厘米。12條棱長的和是( )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棱長的和是( )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厘米,寬( )厘米,左邊的面長( )厘米,寬( )厘米,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 )厘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
(四)課堂總結及課后作業
1.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2.作業 :教材P22練習五:1,2,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征。立體圖形的具體研究,學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比較,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二者的關系。平面圖上的立體圖形,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在教案設計中,安排實物觀察、動畫圖像的生動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圖上虛實線畫法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看立體圖的能力。
本節新課教學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長方體的特征。共分三個層次進行:讓學生通過感官了解長方體的面、棱和頂;利用教具學具和討論提綱,幫助學生自己去認識并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通過圖像和練習,學生會看平面上的立體圖,掌握長、寬、高。
第二部分教學正方體的特征。共分兩個層次進行:利用長方體長、寬、高的變化來認識正方體的特征,會看立體圖;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扳書設計
正方體的認識 篇14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平面圖形的面都在一個平面上?大家請看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在這些物體中這個(拿一個長方體)叫什么名字你們知道嗎?
這個物體(拿一個正方體)呢?
在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首先我們來學習長方體。
二、學習新課
1、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畫直觀圖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一)長方體的特征.
2、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同桌相互指出你手中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3、我們已經知道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下面我們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結合你手中的長方體學具,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完成以下問題,并將你得出的答案在組內交流。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你是怎么知道的?
、陂L方體有多少條棱?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坶L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板書: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長方體,量出它的長、寬、高。
。ǘ┱襟w特征.
1、如果老師把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都變成一樣長,會是什么樣的圖形呢?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請你觀察你手中的正方體,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3、請同學們對照長方體的特征,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并在組內交流。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拿出準備的正方體,請你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
4、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根據圖中數據口答填空.
。1)長方體的長是(。├迕,寬( )厘米,高( )厘米, 12條棱長的和是( )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棱長的和是(。┓置.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四、課堂總結
誰來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五、課后作業
練習三中習題
六、板書設計
正方體的認識 篇15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案例]
片段一:自主探究,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初步感知
請每個學生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一摸這個長方體紙盒,并說一說摸到了長方體的哪一部分.
教師拿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邊演示邊說明,我們摸到的共有三部分,分別是面,棱,頂點,長方體都是由"面,棱,頂點"這三個要素組成的,我們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征,就應該從這三方面去考慮.
2,面的特征
(1)關于長方體的面你知道什么 還會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研究的問題,并歸納成三個問題:長方體有幾個面 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哪些面面積相等
教師提出學習建議,根據上面三個問題,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數一數,量一量,想一想,你能發現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學習研究,并填寫研究報告:
我的發現
我的驗證
(2)反饋整理
你發現長方體有幾個面 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簡便準確地數數面的數量,并認識"相對的面".
長方體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還有不同的發現嗎 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長方體觀察,測量發現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有可能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長方體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你是怎么發現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 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運用實物,媒體進行演示,進一步驗證.
(3)小結: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我們學習研究長方體面的特征是從哪幾方面來想的 (板書數量,形狀,大小)怎么發現的
3,棱和頂點的特征
(1)教師提出學習建議:
a,找一找書本,學一學什么叫做棱 什么叫做頂點
b,數一數,量一量,你發現長方體的棱有什么特征 頂點呢
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研究.
(2)反饋整理
片段二:認識正方體特征
1,承上啟下,引入正方體
觀察上面第二個圖形的長,寬,高,你發現什么 它是什么形狀 什么叫正方體 揭示正方體的意義.
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學具,判斷它的形狀是不是正方體,說一說為什么
2,學習探究正方體的特征
(1)引導學生回憶長方體特征的學習研究方法,想一想要學習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可以從哪幾方面去想 有哪些辦法
教師提出學習建議:觀察正方體學具,數一數,量一量,想一想,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請小組合作,填好下面表格.
正方體特征:
面
棱
頂點
片段三:鼓勵質疑,延伸探究
1,總結:這節課學什么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
2,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1)對本課的學習,你能提出一個問題嗎 問題可以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自己的獨自見解,引導學生看書自學,交流討論,大膽提出問題.
(2)創設情境一:
出示長方體立體圖.請仔細觀察,有關這個立體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為什么有的棱畫成虛線 為什么有的面是平行多邊形等等).
(3)創設情境二:
教師拿出一疊整齊的卡片讓學生觀察,這疊卡片形成的是什么形狀 拿走一部分,剩下的是什么形狀 再拿出一部分,最后只剩下一張關于這一張卡片,你想提什么問題 (一張卡片是什么形狀 )
3,拓展延伸.讓學生嘗試解答由學生自已提出的問題,對有爭議學生自己沒法解決的問題,教師不給予答案,作為一項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課后自己解答.
[評析]
教學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就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積極的認知活動中主動求知,自主探究.本案例注重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構建,圍繞"提出問題—操作探究—反饋整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認識長方體面的特征是第一次探究活動.教師先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探究的問題,明確探究的方向,激發探究的欲望,然后學生按教師提出的學習建議,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借助多種感官的參與,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探究發現,形成對面特征初步的感性認識.第三個環節反饋整理,啟發學生思考:你發現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還發現了什么 怎么發現的 有什么驗證辦法 讓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討論,教師把握方向,學生各抒己見,積極參與,進而認識了長方體面的三要素構成及特征,實現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轉變.
教學中,教師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探究活動,長方體面的特征,長方體棱和頂點的特征及正方體的特征.三個層次的活動互相聯系,層層相扣,步步遞進,前一層活動為后續活動提供方法,奠定基礎,后續活動又成為前一層活動的延伸和拓展.整個過程是個探究,發現,驗證,得出規律的過程,學生在一次次問題解決中,領略了方法,得到了鍛煉,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是本案例的一個有益嘗試,當學生對長方體立體圖形的作圖方法及一張卡片的形狀等知識產生疑問,提出質疑時,教師不給予答案,而把這些問題當作一個研究課題,由學生課外解答.這樣的教學,體現了"留著問題下課"的教學思想,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 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 說教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
- 正方體的認識教案(通用2篇)
第二課 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內容 教材第30頁,練習五相關題目。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 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第二課 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內容 教材第30頁,練習五相關題目。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 說教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
- 第二課時: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0頁,練習五相關題目。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征,形成正方體的概念。2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3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 五下數學第三單元教案 第2課時 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2)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聯系和區別。(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空間觀念。...
- 數學教案-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案例(精選2篇)
[設計理念]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得到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精選4篇)
教學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圖形的名稱.難點:辨認這些圖形.能夠區別長方形與長方體,正方形與正方體.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準備下圖中有多少個長方形?多...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案例
[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得到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天津市昆明路小學 武淑梅教學目標:1.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征,會辯認這兩種圖形。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目的:1、 使學生能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辨認這些圖形。2、 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初步的、形象的概括,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 一年數學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教學目的: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重、難點:能辨認出不同狀態下的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圖形的名稱.難點:辨認這些圖形.能夠區別長方形與長方體,正方形與正方體.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準備下圖中有多少個長方形?多...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