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習作》教材培訓講稿
4、引導評價,養成良好的氛圍:
隨時引導學生展開評價,可從聽人說話能否把握主要內容,說話能否清楚明白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在參與評價過程中,逐步提高判斷正誤、優劣的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習慣。
對于提供多個話題的口語交際,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師生共同商量,選定一個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一是自由組合,分別對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在全班匯報、評議。
例說:在一次辯論比賽中,有個叫孟子涵的學生,這個學生學習成績是全班最優秀,但性格有點偏執,口頭表達能力與那些優秀的學生相比較差一些,在辯論會上心態有些不正,我及時作了調整,說,評價優秀辯論人不在于誰勝誰負,而在于辯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是有一種胸懷若谷的風度。他當時做到了,過后他把辯論會的火藥味延伸到課下,于是我利用班隊會時間開展了一個活動:怎樣才能讓別人尊重自己?通過小組討論,讓大家認識了“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在選人討論的時候他代表小組發了言,對上次辯論會自己的錯誤談了看法。從那以后,他成了班內演講和辯論的高手。通過一個班隊會活動,就讓全班同學做到與人交流要尊重理解對方,以后再交際起來就有了一個良好的氛圍,潛移默化達到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評價中,我只是起到撥正作用,只有讓學生自己“心”動了,才能逐步提高判斷是非丑惡的能力,才能自覺地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才能達到文明開化的目的。
【習作教學】
一、目標特點
五年級是第三學段的起始年級,比較兩個學段的習作要求,可以發現第三學段習作目標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習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確:
一、二學段關注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在此基礎上,第三學段明確了習作的目的: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將興趣轉化、提升為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了習作與學生生活和成長的關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習作欲望和熱情。
2、習作的內容和形式有所變化:
第二學段要求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簡單的書信和便條。第三學段提出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的應用文。
3、在“觀察和積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第二學段“留心周圍事物”的基礎上,第三學段提出“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4、在表達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一、二學年段為了降低習作難度,培養自信心,在表達上除了“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使用冒號、引號”之外,沒有提更高的要求。第三學段在表達方面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另外,在習作速度上提出要求:40分鐘內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二、方法措施
通過五年級上冊習作實驗,教法上有以下幾點體會:
1、培養習作興趣,強化習作意識,自由快樂作文:
首先要從培養習作興趣入手,讓學生不受文體、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寫出來。引導學生結合專題學習,讓學生把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學到的表達方式,運用到學習中去。還可以靈活處理“口語交際”和“習作”部分,可以先習作,后交際;也可以先交際,后習作,根據教學實際靈活安排,目的是讓學生樂寫、愛寫。在教學上可以采取各種方式啟發引導,讓學生對作文充滿興趣:可以設置情境,啟發想像;可以激發生活經驗和情感,讓學生有話可說,引發寫的沖動;還可以引導觀察,發現生活情趣,引起學生寫的熱情和愿望。寫的時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寫下來,讓學生感到寫作就是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