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以及毛澤東普通群眾的情懷。
2、了解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對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七律·長征》《開國大典》兩篇課文,領略了毛澤東作為詩人和領袖的風采,今天,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出示課題:27、青山處處埋忠骨)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新課
1、課前,老師讓大家預習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
板書:老年喪子
2、在青山的掩映下,讓我們再次回顧抗美援朝戰爭。(師補充資料)
(出示圖片)請看,這就是毛岸英同志。
3、同學們,人生最大的痛苦,莫大于老年喪子,兒子犧牲的消息對主席來說,簡直就是個噩耗。此時此刻,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主席此時的心情嗎?
(悲痛欲絕、心如刀絞、撕心裂肺等等)板書:無比悲痛
4、是的,主席失去愛子的痛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那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主席此時悲傷的心情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這些句子,讀一讀,在小組內談談自己的體會。
5、匯報交流,指導朗讀。
誰來交流一下?
(1)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一位近60歲的老人,聽到愛子犧牲的噩耗,不說話,不吃飯,只是不住的抽煙,誰不為之難過?我們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幾句話?(放慢語速,用低沉悲傷的語調讀。)應抓住哪些重點詞來讀?指生試著讀一下。(學生評價)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這句話。
(2)岸英是他最心愛的長子。當年,……這次怎么會……
這是老人對愛子的回憶,反映了岸英成長中經歷了許多磨難。這些回憶也表現了毛澤東的無比悲痛。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3)“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這一段,作者是通過什么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你從中又體會到什么呢?(指生回答)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凡人情懷
6、就是在這樣痛不欲生的情況下,兩封接踵而來的電報使主席面臨一次重大的抉擇。
(1)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第七自然段——主席艱難抉擇的過程。
(2)誰來談一談你的感悟。(指生回答)
主席作出了怎樣的抉擇?(板書:葬身異國)你覺得主席做出這樣的抉擇,心情是怎樣的?(主席的心情是痛苦的、矛盾的。)那就讓我們讀出這份痛苦、矛盾的心情吧。(指生讀,齊讀)
7、同學們,中國人最講究回歸故里,然而,朝鮮戰爭中犧牲了那么多的戰士,不可能將他們一一帶回國安葬,作為主席必須帶好頭,把岸英葬在朝鮮,為老百姓做出榜樣,同樣也能增進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所以,痛苦的抉擇之后,毛主席簽下了這樣一句話:“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請大家齊讀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板書:偉人胸懷
8、做出這樣的抉擇,主席的心情是痛苦的,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讀這一段時,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讀?(悲傷的語氣)請同學們再讀這一句,讀出悲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