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二、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細節描寫的句子,體會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一)激qing導入。
1、導入
今天,老師講和同學們一起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起走進為人毛澤東的內心世界,感受他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2、師板書課題。
3、生齊讀課題。
4、文章指誰的忠骨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合作學習。
⑴同桌合作朗讀課文(可以齊讀、輪讀、分角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語句讀通順。同伴認真傾聽,及時糾正同桌讀錯的地方。
⑵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組展示匯報。
⑴師抽讀生字。
a、學生開火車讀,全班跟讀。
讀字詞:擬定、殉職、奔赴、躊躇、黯然、勛鑒。
讀詩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b、理解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⑵檢查課文朗讀。
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a、學生回答。
b、師板書:愛子殉職傳噩耗,主席 躊躇滿懷痛抉擇
c、理解殉職 躊躇
(三)品讀課文
過渡:語言有溫度,字詞知情感,毛主席的一個動作,一個神態,一次對話,一次心理活動都會流露出他情感世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出反映毛主席情感世界的語句,反復朗讀后,把自己的感受標注在旁邊。
1、學生自學。
2、小組交流
⑴有感情的朗讀你勾的部分,再說說自己的感受。
⑵組員從朗讀、感悟上進行評議,并可以圍繞句子發表或補充自己的見解。
3、全班交流
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朗讀的感情就有多深,請同學們先有感情的朗讀句子,讀出你的感受,再說說你的感受。你可以一個人起來朗讀,還可以邀請同伴一起朗讀。
圍繞以下句子進行指導,教師相機板書:
(1)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老師同意你的看法,這就是凡人毛澤東的悲傷。哪些詞語讓你讀出了主席的悲傷。
從重點的字詞中體會人物的情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體會方法,同學們今后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感知人物的內心。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a讀:生朗讀。
讀完這個句子你的感受是什么?(毛主席非常悲痛)
你從哪些詞語感覺到了主席的悲傷。(喃喃 緊鎖的眉頭)
喃喃是什么意思?(連續不斷的小聲說話)
那你能把主席的喃喃朗讀出來嗎?
我只聽到你讀了兩遍,但喃喃是連續不斷的小聲說話。怎樣讀才叫喃喃,你能再讀一遍嗎?
板書:主席鎖眉語喃喃
(3)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岸英赴朝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最后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