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了解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體會主席常人的情懷和偉大的胸懷。
3、學習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主席常人的情懷和偉大的胸懷。
【教學難點】
學習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詩人和領袖的風采。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也是一們偉大的父親。這節課,我將帶著同學們一起走進領袖的內心,去感受毛主席作為一位父親那深沉、博大的父愛情懷。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題,檢查預習
1、理解題目意思。
2、認讀詞句。
3、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
三、理解課文內容
1、文中講到了三封電報,請用( )標出每封電報的內容。
2、齊讀第4自然段,學生交流有關毛岸英的成長經歷和犧牲經過資料,體會得到這突入其來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內心,并用一個詞概括主席此時內心的感受。
3、接著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電報,這是兩封意見分歧的電報。岸英的遺體是運回祖國安葬還是葬在朝鮮,決定權在誰手里?主席是怎樣選擇的?默讀5~7自然段。這抉擇過程,又可用一個什么詞概括?
4、經過艱難痛苦的抉擇,主席在電文稿后寫出了怎樣的批示?
齊讀、理解批文詩句意思。
這一批示意味著什么?理解作出這一批示主席內心是何等的痛苦。
5、質疑:
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毛主席最摯愛的兒子,破格把他的遺體運回祖國安葬,讓主席見兒子最后一面,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會這么批示呢?
四、品讀重點詞句,升華感情
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用心去體會,去感受,看讀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來多讀幾遍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細節描寫。學習細節描寫方法,擴寫課文最后一段。
4、交流寫的話,學生互評。
五、總結升華
在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革命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愛的長子,哀莫大于老喪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說一句話,不吃一口飯,他黯然神傷,他在床上輾轉翻側,淚水打濕了枕巾,但了卻作出批示決然將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的異國他鄉。同學們:你們感受到這里一種怎樣的胸懷,怎樣的愛啊?
主席的愛似山般厚重,主席的情如海般深邃,主席的心中裝著人民大眾,那博大的胸懷令人震撼。讓我們再次深情朗誦主席的批示──
27*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尸還
聞噩耗──悲痛
做抉擇──艱難
寫批示──忍痛
常人情懷,偉人胸懷
毛主席──偉大父親
【學生絮語】
張鴻鵠:
這是一篇感情很深沉的文章,張老師在引導我們體會毛主席那常人的情懷,偉人的胸懷時,張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好。課前我們通過收集資料了解了抗美援朝戰爭這段歷史,了解了毛岸英的的成長經歷及犧牲經過;課堂上,張老師通過她那充滿深情的優美語言把我們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然后教我產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思考,讀著讀著,我的眼睛都潮乎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