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設計
課型:課內自讀課設計理念: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3.感受毛澤東凡人的真摯情感和偉人的博大胸懷。
學習重點:了解描寫人物的方法。
學習難點:感受毛澤東凡人的真摯情感和偉人的博大胸懷。
教學準備:1、有關毛澤東、毛岸英、抗美援朝等綜合性學習材料;
2、多媒體課件。
3、全班分為十五個學習小組。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析題導入
1、忠骨什么意思?文中指誰?
(忠臣的遺骸,文中指毛岸英烈士。)
2、那個小組能介紹一下毛岸英?
(毛岸英 名遠仁,曾用名楊永福,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長沙清水塘,他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 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8歲的岸英同母親一起被關進監獄。11月14日,母親犧牲,后經多方營救,岸英被釋放回到板倉。1931年春,在黨組織的周密安排下,岸英改名楊永福被送往上海。后因黨的組織關系中斷,生活費用無著,流浪上海街頭達數年之久。 1936年春,黨組織安排他們隨同東北抗日義勇軍司令李杜將軍經法國去蘇聯,軍校畢業后,獲中尉軍銜,任命為坦克連黨代表,參加蘇軍的大反攻。回國前,受到斯大林的接見,并送給他手槍一支,作為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最高獎賞。 1946年元月,毛岸英學成回到延安后,下過農村,進過工廠,相繼擔任中央宣傳部文書、編輯助理、中央社會部秘書、北京機器總廠黨總支副書記等職。 1950年10月,毛岸英主動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日,隨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渡江入朝,任志愿軍總部俄語翻譯和機要秘書,分管收發電報工作。11月25日,上午11點鐘左右,四架美軍轟炸機掠過總部向北飛去,后又突然返回投下幾十枚凝固汽油彈。頓時,一團濃煙烈火吞食了整個作戰室,毛岸英當場犧牲,時年28歲。)
3、誰能用四個字概括“抗美援朝”的目的?
(保家衛國。保家衛國的戰士都是鐵骨錚錚的忠勇之士,他們的遺體 “忠骨”。)
4、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
(巍巍青山,隨處可以安葬保家衛國的戰士的尸骨,因為他們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無論在哪里,他們的心都是和國家在一起的,這樣更能表現革命戰士博大的胸懷。像黃繼光、邱少云、毛岸英,他們死后在朝鮮安葬,他們的生命和靈魂和朝鮮的青山融為一體,可以成為“青山處處埋忠骨”!)
5、齊讀課題,熟記名句。
二、出示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3.感受毛澤東凡人的真摯情感和偉人的博大胸懷。
三、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1、標出生字和詞語。(反饋交流)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澤東聽聞這個噩耗后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
3、師生交流:問1、愛子犧牲,主席心情怎樣?(悲痛、眷戀——凡人)
問2、他面臨怎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