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學設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2
3,學生課前準備:
一、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 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 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四、 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 教學課題
知識方面
1) 會認,會讀寫本課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中的故事
3) 積累好詞,佳句。學習課文的各種表達方式。
教育方面
1.通過重點詞句的賞析,感受人物的情壞,學習文中人物無私無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2.發展方向: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 教材分析
小小說《橋》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10冊第四組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題為“他們讓我感動”,其他幾篇文章均為革命傳統教育故事 。本組單元訓練重點為兩個方面:一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斷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高風亮節,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涵。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 教學方法
本課綜合運用啟發式、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等各種策略,從課文中抽出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通過質疑、小組交流、自主匯報等環節完成課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利用計算機作為輔助工具,促進學生深入感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采用抒發感受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
教師不僅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在進行大量的閱讀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感悟能力,鼓勵學生自學,小組質疑、協作學習、匯報交流,完成課文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學習表達方法,促使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的飛速提高,提高教學效率
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想象。
回憶我們曾經學過的有關“橋”的課文,簡要說一說分別寫的什么內容?如《趙州橋》《跨越海峽的生命線》。
1)認識各種橋,出示各種橋的圖片。
百度搜索:
2)板書課題《橋》,讀題。
3)對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僅用一個“橋”字做題目,作者會寫什么呢?這又是一座什么樣的“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