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臨死前的嚴監生》節選自《儒林外史》,是一篇清朝的白話文,學生對這樣的文章是第一次接觸,文章中有不少字詞的用法與現在不太一樣,讀起來也很拗口,所以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是個難點。《儒林外史》是一部大作,嚴監生是作者塑造的一個典型,小說中對他的描述有大量的篇幅,如果從頭讀下來,嚴監生吝嗇的形象會慢慢深入人心。而課文只是節選了一個很短的段落,僅靠全文這三百來字的描述,不立足于《儒林外史》這本書,學生理解時就會斷章取義,所以,教學時,我適時補充相關資料,為學生設下一次次情感鋪墊,幫助學生認識嚴監生的吝嗇和可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讀準多音字,正確書寫生字 “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讀中感悟嚴監生這一入木三分的吝嗇鬼形象。
3、揣摩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學習作家抓住人物動作、神態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流程:
課前游戲:我做你猜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簡介《儒林外史》
2、揭示課題
二、初讀,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多讀幾次。
2、檢查自學情況
三、精讀,感知吝嗇形象
1、 研讀病重部分
(1)文中哪些語句寫到嚴監生的病很重,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用橫線劃出來。
(2)嚴監生臨死前的哪個動作讓人捉摸不透?
2、研讀猜測部分
(1)引讀大侄子的話,補充嚴監生哥哥的資料。
(2)引讀二侄子的話,補充嚴監生家境資料
學習重點句子,體會嚴監生內心的焦急,指導感情朗讀。
(3)引讀奶媽的話,補充嚴監生請兩位舅爺幫忙照顧兒子的資料。
(4)寫話練習,感受嚴監生一次又一次沒有被猜中后的心情,指導感情朗讀
3、揭示謎底,感悟吝嗇形象
四、回讀,再次體會語言特點
五、擴讀,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欣賞大作家巴爾扎克寫的葛朗臺臨死前的精彩片段。
六、課外作業
閱讀中外名著,關注細節描寫。
累并收獲著
賽課已結束數日,激動的情緒也漸漸平靜,回想賽課前那一周的日日夜夜,我不禁感嘆,課難上,比賽的課更難上。
還記得學校選拔賽后,領導通知讓我參加這次語文教學比賽,當時的我既感到幸運,又有些忐忑不安。雖然大大小小各類賽課也參加過不少,但參加語文教學比武近十年來還是第一次。(97年曾參加過一次)語文教學中高手如云是眾所周知的,我更加擔心、膽怯、不安。
擋不住對清代白話文《臨死前的嚴監生》的喜愛,我選擇了這一課。為了對這課有更深的了解,我特地買來了《儒林外史》,研究了有關嚴監生的部分,為了避免學生將嚴監生伸著兩個指頭遲遲不肯斷氣僅僅是為了一莖燈草,理解為節約,我決定將《儒林外史》中了解到了資料補充到課堂中,為了突出細節描寫,我把嚴監生臨死前的三次表現放在一塊學習,以便讓學生從嚴監生神態和動作的變化中感受嚴監生的吝嗇。我興沖沖的備好課,原本以為這課上起來一定很有意思,沒想到效果卻是一塌糊涂,第一次試教就把我澆了個透心涼。看來,把三位親人的三次猜測放在一起先學,再學嚴監生的三次表現,顯然不行,完全失去了作家寫作時設下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目的。我還隱隱發現有個別同學還在下面嘀咕,嚴監生這么有錢還如此節約,值得學習。怎樣才能讓學生正確地認識這一人物形象,上出本文的特色呢?學校幾位老師馬上獻計獻策,確定一定要順著文路來教,把學生引入那一步步懸念中,最后揭示謎底。補充的資料還要更翔實些。晚上,我馬不停蹄地的修改教案和課件,不停地思考,不停地修改,這樣一寫就是4個小時,看著沒脫衣服就熟睡了女兒,心里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