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
帶著自己的感覺讀讀這段話。
(5)、理解“莞爾一笑”
我的吃驚,我的奇怪,讓我情不自禁問起了房東。
師生合作朗讀,師當作者,生當房東。體會莞爾一笑,德國人習以為常的作風。
小結過渡:透過語言文字,我們感受到了德國人愛花就是創造美麗的美好品質,體會到德國人“我為人人”的心靈美。這就是語言的魅力。讓我們一起邊讀邊感受一下。
正是這樣,這樣的景色人人都能看到,條條街道都擁有,自由讀“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句子。
3、研讀句子二: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自由讀句子,你仿佛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a、相機理解“花團錦簇”,這花是一團團,一簇簇的,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競相開放,異常茂盛,讓我們看到了花開的形態美。
b、 “姹紫嫣紅”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顏色的花呢?是啊,五顏六色,色彩繽紛,你家種這種花,我家種那種花,種類繁多,顏色各異,讓你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看了左邊,右邊的花又映入眼前,一抬頭,看見樓上的花,一低頭,又看見樓下的花,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欣賞了這種花,還有另一種花等著我們欣賞,真叫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c、這種景象,平時我們只能在哪里見到?是啊,這街道仿佛就是山路,這兩旁的房子就仿佛是開滿花的山,我們仿佛在走山陰道,讓人神清氣爽的。
走過這條街,生讀:抬頭向上看——
走過另一條街,生讀:抬頭向上看——
走進隨便一條巷子里,生讀:抬頭向上看——
這里花如海,總也看不夠啊!走過任何一條街——
(2)看來季羨林老師不愧是語言專家,就從這幾個詞語就引起我們這么多美好豐富的想象。
4、研讀句子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是的,走在美麗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人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2)、“這一種境界”指的是什么?聯系上文說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這種境界意味深長,多么值得仔細體味呀。讓我們再一次從人們養花與賞花的經歷中去品味這種美好的境界吧。接讀句子:
我為人人——他們奉獻美。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讀: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
人人為我——他們收獲美。自己又看別人的花。讀:走過任何一條街...
(3)、原來德國有如此奇麗的景色,是因為德國人都具有這樣的思想境界呀!
(4)、其實,我們身邊也不缺乏這種耐人尋味的美,用我們會發現的眼睛找找身邊的美。
寫話練習: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
(5)、生活中,我們都在創造美,奉獻美,也享受著別人給予的美,如果人人都能這樣,那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和諧,更美好。讓我們都擁有這樣的心境,去創造這樣的境界吧。
四、拓展提升,內化行動
齊讀詩歌《給予》
如果你給我一條魚,我就讓你看到整個海洋世界;
如果你給我一朵花,我就讓你擁有一片花海;